这段时间,厂里发动了“节能耗、降成本、提效率、争效益”的运动,号召大家一是节流,从小事做起,省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油,把成本降下来;二是让大家开动脑筋,群策群力,挖掘群众的智慧,根据自己在实践工作中掌握的经验和灵感,改进流程、改进工艺、提高效率,这样直接或间接地节约成本。
只要能够提出恰当的建议,经评估能够节省成本的,都会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奖励,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奖励。
就这样激发广大职工节约成本的积极性,还别说,厂里有才的人挺多的,金点子不少,有很多金点子是最后评估是馊主意,但还真是能从中挖掘到一些好主意,因此还因此真略微降低了一些成本。
当然这里面程鹏的贡献很大,他就是这段时间开始蹲守各大岗位的,弄得鸡飞狗跳人憎狗嫌的同时,还真能从财务的角度发现一些问题,结果导致一些岗位和流程的调整,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效率,节约了不少成本。
麦文舟高兴之下,按照规定给了他一笔奖金,好多人一看特别眼红。平常有些人干活好,就是偷奸耍滑不上心,他们心里最清楚应该怎么改进流程了,于是为了奖金也顾不得了,提出了一些方法,虽然约束力高了些,但是还真管用。
然而这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有些人眼红别人拿到奖金,同时也想表现一下自己,总不能别的部门提了一大堆意见,中用不中用的都用,就自己部门搞半天啥表示也没有吧?
这不先进啊!回头评功论赏,也没自己的份对不对?
于是有人真的挖空心思找节省的窍门,这么一钻研,还真给他们发现一些看似能够节省的地方。
其中典型的就是工艺部门,工艺部门在整个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但是平时受制于生产管理部和研发部的双重管制,想发挥都没地方发挥。这次节约运动,他们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评估别人提出的改进方法到底管不管用。
这些方法五花八门,大部分都很水或者很幼稚,评估起来很烦人。
工艺部门有个人叫汪司博,这家伙是公认的聪明人,平常在工艺设计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些不错的主意。他这天就和身旁的同事抱怨,“降成本,降成本,喊的山响,我看大部分人就是凑热闹,啥本事也没有,就把本职工作干好了,我看就不错了,还想着改进?也不撒泡水照照,看看变形了没有?”
旁边同事笑道,“这个啊,你就别抱怨,让你看你就看,让你写就写,首先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行了。到处都在想办法降低产品的制造和材料成本,降成本有奖,简直有些无所不用其极。但说不定还真能找到好点子呢?”
说着,又叹了口气,“理论上,不应该是我们来负责改进吗?这样子搞简直是瞎胡闹。我看司博你平常就挺多主意的,怎么这会儿啥也想不出来呢?”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
汪司博一听,突然就心中涌上一个主意来,对啊,这事,还不如自己干,又出成绩又有奖金。
但是从哪里改进起呢?一时间他也没有主意了。
思来想去,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于是就找了个借口,放下鼠标,尿遁了。
在外面抽了根烟,还是没有主意,他索性就来到工艺部门的样品车间,一个个零件检查试看,但是看了半天,还是没有什么具体想法。便随手拿起几个零件组装了起来,为了提升他们的技艺水平,样品车间还专门有一些装配的台子和工具,方便他们自己进行操作锻炼,正所谓熟能生巧嘛。
组装了几下后,随手拿起了一个小件,正要装的时候,他突然眼前一亮,对啊?!
这不就是可以改进的空间吗?
他兴冲冲地研究了一番,反复试过后,推敲了一番,越想越有道理,又算了一下,突然觉得自己还真是运气特别好,发现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的节省成本窍门。
拿着手中的部件,他反复端详着,心中大乐,好了,这次优秀员工和奖金都没得跑了。我咋这么聪明呢?
回去后,看着他傻乐的样子,有人忍不住问他,“你是不是刚去出去捅蜂巢抢到蜜吃了了?没被马蜂蜇死啊?”
汪司博也不反驳,心中道,等我提交后,看你们不得妒忌死啊。
随后他就真的写了一封邮件提交上级部门,提议在桥壳中去掉挡油盘这一项。
他的逻辑和理由是这样的:
首先,斯太尔桥桥壳中段里面焊了两个挡油盘,原始设计目的是为了让桥壳里的润滑油分成三段,互相之间可以流通,但是在极限状态下转向的时候不会因为向心力,所有的油都涌到桥壳一端,造成一端富油一端缺油的状态,但是除此之外,这两个挡油盘还有重要的装配工艺功能:托半轴。
然而,这都是考虑极限情况,在中国,重卡都是负重前行,大家都是很稳重的,很难出现急转弯的现象,就算是军车,在险路行进的过程中也不大会急转弯,而一般的民卡都是求稳求载重,基本上不会出现这极限转向的情况,只要桥的载重等基本功能不变,那就完全可以用不着什么挡油盘。
一个挡油盘成本两块,焊接人工三块钱,总共五块钱,两个档油盘十块钱,如果去掉的话,一个桥壳就能降低十块钱的成本,每年生产五万根桥计算的话,就能省掉五十万元。
这可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啊。
他提议上去之后,他的主管对这个主意很是赞赏,思考一下,还挺有道理的,当时什么都是参照斯太尔桥的,为了保险起见,这个工艺才保留的,但现在看来,这个设计想想是没有什么太大必要啊。
所以就批复同意了,然后这个报告就到了研发部的手中,现在研发部开始发力进行概念图设计,忙得要死,谁管这些玩意,只要合理建议,工艺部核准了,一般都没问题,直接默认了。
于是工艺部就在工艺流程中,把挡油盘在后续设计的bom里给删了。
一个月后,第一批没有挡油盘的桥壳流转到了装配。
然后,装配线就炸了!
他们发现,这批桥壳死活都装不好,后来好不容易才想到办法,必须两个人配合,花费大半天时间才能装配好。
仔细检查了一下,最后确定罪魁祸首原来是缺少了挡油盘。
这个挡油盘,看似在原始设计中,显得有些多余,但实际上,它还另用作用。
原来,斯太尔桥在装配过程中,为了便于轮间差速锁啮合套的装配,会先穿半轴进去,装好啮合套和操纵机构之后再卧装主减速器上去封闭桥壳的,穿进去的半轴外端担在轴头内孔里,里面就靠挡油盘中间的半轴孔托住,主减速器装上之后只要从外面这端稍稍用力下压半轴露出轴头的部分,往里一推就会自动对准差速器齿轮的花键孔插进去,非常方便。
以前有挡油盘,捅半轴根本就不叫事,一两秒钟完事;去了挡油盘,半轴里面那一段耷拉在桥壳里面,没有支撑,没有导向,一根半轴自重30多公斤,长度60多公分,露出来的部分只有十来公分,大部分的重量在桥壳里面那段,力臂有特别断,装半轴的小伙使出吃奶的力气压外面那段短短的十来公分的半轴,才勉强让里面的花键端头抬起来,晃晃悠悠的维持在中间的区域,更不要提找准半轴齿轮花键孔了,最后两个人一起,花了好几分钟才认好了孔位,勉强推进去,而他们这个工序的额定工时节拍不过十秒钟,现在给严重拖慢,导致其他的工序没法完成,停线了,工人骂娘,班长骂娘,车间主任骂娘,桥装厂长冯疯子,一怒之下,跑到办公楼里骂娘……
汪司博得知消息后,这才知道自己闯祸了,这下子好了,奖金鸡飞蛋打不说,可能还要挨处罚。
他的主管瞪着汪司博,带着哭腔道,“你说说吧,怎么办吧?你啥主意不好想,打这个玩意的主意干嘛,这下子好了,我可能要被撤职了,你啊,也别想好过了,不想离开的话,就老老实实地去装配车间干上一年半载的再说吧。”
汪司博耸拉着脑袋,心中懊悔万分,风头没出成,何苦来哉呢,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麦文舟此时也是被这个消息雷得里焦外嫩,当时他真想把汪司博拧出来胖揍一顿,这惹出了多大麻烦啊。
一味地强调降成本看来也不是什么好事,得改改规矩了。就这样,轰轰烈烈的降成本运动自程鹏始,落幕于工艺部一个技术员……
而为了保障生产,最后没办法从库里翻出来一批以前库存的挡油盘,焊工拉着焊机到桥装车间挨个补挡油盘,研发紧急下设计更改通知单,追加挡油盘,采购紧急下订单采购挡油盘毛坯,始作俑者桥壳工艺部门,默默地从档案柜里拿出已经盖了作废章的工艺卡片,重新启用。
周之雅的罚款单也准时而至,这回连颜苿都无辜吃了挂落,被罚了俩千元,而其它相关人等罚款从500-10000元不等。
倒霉的工艺部门主管当月工资罚没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