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假的!
假的!
大堂外的人群像是炸开了一样,闹哄哄的犹如菜市场!太子是什么那是储君啊!他和皇上一样,是被人放在神坛上供奉朝拜的。现在告诉他们,你们所叩拜的神仙那是假的。这怎不让人惊讶!甚至有被欺骗的愤怒。
戚海泉被外面的吵嚷之声惊醒,他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今天这事要是处理不好,他就死定了。额上的汗滚滚而下,“关闭大门,疏散人群,把这个女人护好了!”
说完,他的身体一晃,就朝旁边倒去。那师爷从惊吓中回过神,“老爷!老爷!”
戚海泉拽了拽师爷的胳膊,没错,他就是装晕!他要是不装晕,谁知道这个疯女人会说出什么话!
那师爷一愣,觉得自己又学了一招,这应该叫做病遁吧。心里马上就点了赞,怪不得人家是老爷,他只能是师爷呢。
“一定把这个高氏给保护好!她要是死了!咱们就说不清楚了。除了给她陪葬,没别的出路了。”戚海泉闭着眼睛,小声吩咐。
那师爷连连点头。
高玲珑嘴角露出几分嘲讽的笑意。最重要的话,她已经说了,自然也不会费力气多做什么。不过看着这些衙役,个个如临大敌,她还是出言道,“放心,不会有人轻易出手了。谁现在想杀我,谁就要背上意图构陷太子的罪名。为了一个我,不值得。”
没有晕过去的戚海泉恨得咬牙切齿。这简直就是个疯子。
那师爷亲自背了戚海泉去后院,问道,“老爷,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戚海泉往炕上一躺,“老爷我病了,晕过去了,没醒!明白吗。”
师爷摇摇头,“可是这消息瞒不住,只怕如今已经有人各处去报信了。您不出面……”
“我出面!出面干什么。去告诉别人太子是假的!去炫耀这么了不起的事情是我审出来的。那不是找死吗。既然瞒不住,该知道的人自然会知道,着急的又不是我,等有人上门了,你把人移交了就完事。爱怎么嘀就怎么嘀,老爷我晕过去了,醒不了了。就这么着吧。”戚海泉脑袋一歪,就这么‘晕’了。打定主意,就是刀架到脖子上,也绝对不醒。真要上面迁怒,好歹能免得牵连家人。
皇宫,乾元殿。
福顺脚步匆匆的进来,让明启帝一愣。多久没看到福顺失态了。
“这是怎么了!”明启帝声音了带着笑意,他朝窗外看了看,“天塌了还是地陷了。”
还有心思跟奴才开玩笑!福顺强笑了一下,“皇上,有您在,天自然塌不了。只是外面,起风了。”
“什么风这么邪乎,让你也变了颜色。”明启帝放下手里的折子,往后一靠,“说吧!这些年,已经很少有什么事能惊着我的大总管了。”
“高家嫁到沈家的女儿,去京兆府,说是她的孩子是皇家血脉,是太子的!但这个太子不在东宫,因为东宫的太子是假的。”福顺声音有些颤抖,面色也有些惶恐。
明启帝眼里闪过了一丝诧异之色,只是‘哦’了一声,然后淡淡的点点头,沉默了良久,才轻声道,“看来,是真的起风了。”
东宫。
正院里,太子正在问太子妃关于请沈怀孝入宫的事。
“……臣妾给母后请安,耽搁了不少时间,回来又有杂事要打理,想着上午只怕不得空。即便叫他来了,殿下也不好见他,我又暂时腾不出手,反倒冷落了他。就让人传话,让他下午过来。”沈怀玉笑语嫣嫣,自说自话。请不来娘家兄弟这么丢脸的事,自然不会拿出来说给太子听。说到底,太子看中的是辅国公府,是沈家有出息的子弟。虽然她不愿意承认,但现实就是如此。
太子皱了皱眉,“事情总有轻重缓急。你做事一向稳妥,最近是怎么了。越来越糊涂了。”
沈怀玉差点没被这话给噎死,还要解释,就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不难听出来,这是跑步前来的。
“出了什么事,这么没规矩。”沈怀玉心情正不爽,不免有些迁怒。
平仁掀开帘子冲了进来,绕过太子妃,直接冲到太子跟前,“殿下,出事了。”
沈怀玉见是平仁,压下心头的不满。太子却是一惊,什么事把平仁吓成了这样。
平仁不等太子询问,就轻声道,“有人去京兆尹衙门,说东宫里的太子是假的。”
“你说什么。”太子以为自己幻听了,“谁是假的。”
平仁咽了咽唾沫,“说您是假太子。”
“荒谬!”太子如同炸了毛的猫一般蹿了起来,“孤是假的!他们以为父皇是傻子!孤要不是父皇的儿子,父皇会把太子之位让孤占着。幼稚!可笑!但同样恶毒!去查一查,这是谁的手笔,谁在陷害孤!给孤查清楚。不是老大,就是老六!当然了。老四也不能排除在外。怎么沈怀孝刚从凉州回来,这边就出了这事。”说到这里,他瞪了一眼沈怀玉,“只怕你请人的事,也有猫腻。看看你的好兄弟,都干了些什么。”
沈怀玉却已经吓傻了,她有些磕磕绊绊的问平仁道,“去……去京兆衙门的是……是什么人,你知道吗。”
平仁有些复杂的看了一眼太子妃,“是沈家的二少奶奶,高家的嫡小姐,高氏!”
沈怀玉眼前一黑,要不是布棋手快扶住了,早一头栽下去了!这个狠毒的女人!她倒是没把她给供出来,可她拉下太子,那她就是无根的浮萍,又能落到什么好呢。想必她也知道,只是针对她的话,未必就能成事。下蛊这事,空口白话,怎么说都有理。只有没有不可挽回的后果,只要沈家不倒,她也就是最多被太子厌弃,太子妃之位,太子可舍不得给别人坐。太子还要靠这个得到沈家的支持呢。她有些愤怒,神色也狰狞了起来,“这是陷害!高家想要干什么。”
太子猛然意识道,高氏的身份十分特殊,在外人看来,她是沈家的媳妇,高家的女儿。那背后岂不是站着两个国公府。一个女人的话不可信,要是两个国公府的话呢,也不可信吗。
沈家当初为什么会娶失贞的高玲珑,难道就是看中了她肚子里的孩子,想着要是生下男孩……
这一番脑补直将太子吓得冷汗淋漓。他脑子有些乱,分析不出一二三来,但是本能还在,“走!去找父皇!没人比父皇更清楚。”
乾元殿。
明启帝笑眯眯的看着赶来的宗室和王公大臣。还有他的几个儿子。
“今儿来的倒是齐整!”他把众人看了一眼,“不光老大来了,老六也来了。就连小七,小八也来了。”
被称呼为小七小八的两个孩子,是七皇子和八皇子。也都十二三岁了,这会子有些惶恐。说到底,不过是被人撺掇着来凑热闹的。他们出身不高,母亲不过是宫人出身,到如今也只是贵人。平时小透明一般,不惹人注意,这会子突然冒出来,显得格外突出。
“父皇!是儿子在母后那里碰到给母后请安的七弟八弟,就顺便邀请他们过来的。”六皇子荣亲王笑道。
明启帝笑眯眯的点点头,“老六有心了。”
良国公垂下眼睑,荣亲王是皇子,也是他的外孙。看到荣亲王的作态,他在心里骂了一声愚蠢。那指证太子为假的人,是高家的高玲珑。他此刻不避嫌就罢了,还巴巴的跳出来,怕别人不把怀疑的视线转移到他们身上吗。
太子之所以能被封为太子,就因为他生的好!一出生就是原配嫡出。只要拉下太子,皇子中的嫡子只剩下继后所出的他——六皇子荣亲王。
也就是说,他是这件事的最终得益者。也就是最有动机干出这件事情的人。而跑去揭发的又恰恰出自他的母家,高家!是他嫡嫡亲的亲表妹。
说这件事跟他没关系!呵呵,谁信!虽然事实上真的跟他没关系。可架不住他自己犯蠢啊!他这一犯蠢,把众人的视线都吸引过来了。
可坐在一边的大皇子诚亲王,心里一样也不轻松。他和太子斗的如火如荼,怎么看都是有动机的。虽然人们一开始习惯性的会怀疑老六,但是再一琢磨,就有人要疑惑了。荣亲王难道真这么蠢,让自己的表妹亲自上阵,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再一琢磨,可不就以为自己找到真凶了。这件事不但拉下了太子,还扫进去一个荣亲王。可不就是大皇子得利了。一想到这种可能,他就头皮发麻。他虽然跟太子斗,但从来没想过让太子折在自己手上。储君也是君,拉下储君是个什么名声,他可不想背。
感觉到众人的视线在他和老六身上游走,他重重的放下茶碗,“父皇!此事太过恶毒!一定要一查到底。今天敢说太子是假的,明天就敢说儿子们也都是假的,甚至于父皇……也敢随意编排。这样的人,不揪出来,让儿臣寝食难安。”
第68章 敲打
第六十八章敲打
良国公心里暗叹,不愧人称‘大千岁’,只这份心性和手段,就不是六皇子荣亲王能比的。
六皇子也不傻,不过是刚得到消息,有了惊喜,不免一时得意忘形了。他连忙补救道,“儿子也是这个意思。叫了七弟八弟来,就是想跟父皇说说,再这么下去,儿子们都有些害怕呢。他们连太子二哥都敢编排,更别说我们了。”说到后来,声音就弱了下去。更像是跟大人撒娇的孩子。
这让良国公眼里闪过亮色,对!这才对嘛!就是这个样子。六皇子的年纪正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时候。平时没事的时候看着是大人,其实根本就撑不起事。遇事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跟大人告状,寻求安慰和保护。跟皇上撒娇,这么做才对嘛!
明启帝心里一笑,他不知道自己是该欣慰还是伤心。
“怕什么,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他摆摆手,“这样吧……”他转头看向良国公,“那个说是知道内情的孩子,是爱卿的孙女吧。你去把人好好的带到宫里来,咱们再细细的查问。”
良国公心里一紧,“老臣有罪!”
明启帝笑道,“起来吧!什么有罪没罪的。良国公府,朕还是信得过的。把人叫来呢,也就是问问,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隐情。你不要多想。”
良国公谢恩,起来的时候有些踉跄,“臣领旨!”
看着良国公退出大殿,明启帝才笑着看向辅国公,“沈卿,那个高家的姑娘是嫁给了你的孙子是吧。”
“哦!不!这件事是个误会。”辅国公矢口否认,开玩笑,高玲珑若是瑾瑜的媳妇,那么把皇上的闺女往哪摆。他心里一万遍的后悔,没有早点除了这个祸患。“这件事情另有隐情,牵扯甚大。等那高氏来了,老臣自然要与她对质,分辨明白。”
“有隐情啊!”明启帝露出恍然之色,随即又道,“看来,朕不知道的事情不少嘛。”
这句话成功的让辅国公面色大变。自己知道,皇上却不知道,这不是欺瞒之罪是什么!他立马跪下,“臣有罪。”
明启帝随意的摆手,“行了行了!朕也就是那么一说。别总是有罪有罪的。这个有罪,那个也有罪。你们都有罪了,这天下得成了什么样子。起来吧。”
越是这般轻描淡写,越是让人心存畏惧。
大皇子和六皇子都面露沉思之色,他们跟父皇比起来,还有的学。
就听明启帝继续道,“据说这个事情,起因是骗婚。既然这么着,就去辅国公府,把当事人,就是那个沈瑾瑜,沈怀孝的叫来。”说完,就看了福顺一眼。
出宫宣旨的人,自然有福顺亲自安排。
辅国公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难免一紧。绕来绕去,这件事还是跟沈家扯上了关系。
坐在大殿中的人,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皇上翻动折子的声音,清晰可见。
这种僵局被外面的通报声打破了,“太子请见!”
众人这才恍然,为什么刚才老觉得缺了点什么呢。原来主角一直都不在。
“让太子进来吧。”明启帝拿着折子,手都没有顿一下,无比的自然。
太子一进门,就被这阵仗唬的一愣。坐着这么多人,倒像是三堂会审。他站着没动,那些人也坐着没动。就这样僵住了。
福顺扫了一眼大殿,规矩的行礼,“给殿下请安!”
众人这才恍然,不管心里怎么想,以后又会如何。迄今为止,这个人还是太子啊。见了太子,自然得行礼,坐着不动,可不就是大不敬。
众人连忙从椅子上起身,“给太子殿下请安。”
“免礼吧!”太子这才知道自己刚才僵住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从下到大,他所到之处,除了皇上,皇后之外,没人敢在他面前坐着。所以,大殿里的情形,让他分外的不习惯。
“谢殿下!”众人起身,坐下。
太子才舒了一口气。这样才是常态嘛。他走过去,给皇上请安,叫了一声‘父皇’。声音里有些哽咽,有些委屈。
“多大的人了!”明启帝嗔怪了一句,“当着这么多人,做出一副小儿之态,羞也不羞。好好坐着说话。”
太子心里一松,从皇上的语气里,听不出什么别的情绪来。他顺从的坐下,低着头。
“吃过午饭了吗。”明启帝突然问道。
太子一愣,自然而然的道,“回父皇,急着过来,还没来得及吃呢。”
“那就先用膳吧。朕也没吃呢。”明启帝抬起头,看了一眼众人,“都饿着肚子呢吧。”
气氛顿时一松,殿中传来笑声和应答之声。
“天大地大,都没吃饭的事大。”他站起身,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就是天塌下来,也得把肚子填饱喽。”
太子眼睛顿时有些潮湿。他点点头,垂下眼睑遮挡自己的情绪。对他来说,今天这短短的一个时辰发生的事,真是有种‘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感觉。面对父皇,他所有的惶恐和委屈,似乎才找到了宣泄的口子。
明启帝吩咐福顺,“午膳简单点就好。给太子添一道藕片,他一到冬天,就不爱沾荤腥。给老大添一笼虾饺,用最新鲜的虾。他嘴刁,不新鲜的不沾牙。今年这天冷,新鲜的海鲜可不多。他估计也馋了。”说着,看了一眼诚亲王。
诚亲王有几分不好意思的低头,他确实有挑食的毛病。
“给老六添一道豆腐羹。给小七小八拿坛子鲜果汁来,但只能有一道甜食,要不然,牙都坏了。”
“另外呢,今儿,上了年纪的大人们来了不少,让厨下做的软烂些。”
福顺躬身领命,出去传旨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