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想办法打发了吗。”沈怀孝皱眉,“不看瑾瑜的面子,也得顾着……”他指了指皇宫的方向,“那位……可不是个好性子。”
辅国公无奈的看了一眼大孙子,这事情要是能这么简单的解决,他还用等到现在吗。无奈的叹了口气,转移话题道,“你爹呢!”
“打发下人收拾瑾瑜的院子,他不放心,要去盯着。”沈怀忠笑道。
辅国公皱皱眉,这事本该女人操心!那江氏连这点戏如今也不愿意做了!他点点头,“那你也去忙吧!”
良辰院。
李嬷嬷皱着眉头,跟高玲珑身边的丫头红叶商量,“这可怎么办才好!二爷要回来了,咱们少奶奶……要不要让她知道。”
红叶的脸瞬间就白了,“嬷嬷,这事,想瞒也瞒不住啊!”
“这可怎么好!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二少爷他……能待见咱们奶奶,才见鬼了。”李嬷嬷满心慌乱,“这可如何是好!要不然你回一趟良国公府,见见夫人,看她有没有什么主意。”
红叶摇摇头,“嬷嬷糊涂,只怕少奶奶最不愿意求助的人,就是……娘家。”
“那你说怎么办!”李嬷嬷瞪眼,“满府张灯结彩,不定什么时候,这风就吹到少奶奶耳朵里,那可真就不好了。”
这边两人还没有商量好,就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从外面跑了进来,边跑边嚷,“娘!是不是我爹爹要回来了。他们都说我爹爹要回来了。”
李嬷嬷和红叶脸色就惨白了起来。
“咣当!”屋里传来一声重物落地的声音,紧接着传来高玲珑略带紧张的声音问道,“慧姐儿,你说什么。”
小姑娘瞪了一眼挡着她的李嬷嬷和红叶,冲进去嚷道,“他们都说我爹爹要回来了。”
高玲珑心头涌出一股子狂喜,“可当真吗!”她攥住慧姐儿的肩头,连声问道。
慧姐儿皱皱眉,动了动小肩膀,“娘,你抓疼我了。”
高玲珑这才意识到,她连忙松手,“娘太高兴了,不小心抓疼姐儿了!姐儿告诉娘,你是听谁说的。”
“大家都知道啊!”慧姐儿扬起下巴,“满府的人都在清扫,说是准备迎接爹爹呢。”
高玲珑看向李嬷嬷,“嬷嬷,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呢。”
“老奴也是刚知道!正要跟您说呢,咱们姐儿倒抢先一步,成了报喜的小喜鹊。”李嬷嬷不自然的回了一句。
红叶在一边也笑,“今儿一院子的人都没出门,知道的就晚了一些。”
高玲珑冷哼一声,“二爷回来了,我这个二少奶奶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她看了看屋子,“咱们不管他们,只管布置起来。成亲的时候,那些红绸,红灯笼,喜烛还在不在,统统都找出来。要是实在旧了,不成样子的,就去库房领。”
李嬷嬷没敢质疑,趁着有差事,快速的出来了。有些话,还是别说出来的好。
“还有这床上的帐子,被褥,都换了。”高玲珑满脸喜色,指挥红叶。
红叶暗暗叫苦,却又有点可怜自家姑娘!也不知道她这是骗自己呢,还是骗别人呢。
“不要这个暗红的,把鸳鸯戏水给拿出来。”高玲珑浑身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红叶暗道,也不知道少奶奶你哪里来的自信,认为二少爷会过来歇息。
“哎呀……”高玲珑看看身上的衣裳,又摸了摸头上的首饰,喊道,“绿叶,你这丫头上哪去了。给我把衣裳都找出来,捡了鲜亮的我换上。这浑身上下灰溜溜的,像什么样子。把那套红宝石的首饰拿出来,如今带着正合适。”
红叶给绿叶打了个颜色,两人都没说话,只顾听着安排忙活。
她们都能想象得到,这府里不知多少人躲在暗处看她们的笑话呢。
第57章 迎接(三更)
第五十七章迎接
辅国公府,荣华堂。
“……二少奶奶十分的热心,想要领了给二爷收拾院子的差事。又打发人去库房,领取龙凤烛等物。下面的人不敢做主,报到奴婢这里来,还请夫人示下,究竟怎么安排才妥当。”绿儿低着头,慢慢的禀报。
世子夫人江氏嘴角就勾起了几丝冷笑,“……还真是……上不得台面。几辈子没见过男人似得……”
声音压得很低,但绿儿还是听见了。夫人以婆婆的身份,这样说二少奶奶,多少有些恶毒。平时看着对二少奶奶还算和善,没想到这时候突然就变了脸色。夫人的心思,还真是不好猜测!越是伺候的久了,越是知道夫人的喜怒无常。她心里不由的一叹!二少奶奶如今的行为,在众人眼里不过是戏台上的小丑,而可悲的是,她竟然尤不自知。绿儿收敛脸上的神色,一副恍然未闻的样子疑惑的问道,“夫人恕罪,奴婢……奴婢刚才没听清楚,您说,该怎么安置。”很有些难为情的样子。
“外院的事,自有世子爷和大爷插手,内院不能插手,更与她无关。让她照料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至于,要东西,只管给她!她乐意丢人,我可没心思奉陪。”江氏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语气冷硬。
绿儿应了一声,赶紧退了出来。
良辰院。
“哪件好,红的显得庄重,紫的又太华贵,还是粉的吧,粉的好。”高玲珑把衣服一件一件挂在身上比划。
“您生的好,穿什么都好。”红叶嘴角僵硬的笑了笑,“不过,二爷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如今收拾,只怕太早。”
“也对!”高玲珑笑道,“时间还充足,不急着下结论。”收了手里的衣服,又想起什么似得道,“我是不是还忘了什么。”
红叶摇摇头,“不急,您慢慢想。”她在心里默默的补充了一句,最好永远都别想起来。
“慧姐儿,慧姐儿的衣服首饰准备的怎么样了。”高玲珑皱眉,看了看已经在炕上睡下的慧姐儿,“不像!还是不像!”她朝红叶喊道,“把眉笔给我拿来,二爷的眉毛不是这个样子的!慧姐儿怎么能不像她爹爹呢。“红叶从心里泛起了寒意,谁都知道慧姐儿不是二爷的孩子,怎么可能相像。
主子一定是疯了!
不管辅国公府怎样的鸡飞狗跳,沈怀孝赶到京城外的时候,天已经黄昏了。
城门外,沈怀忠亲自带人守在那里,直到看到沈怀孝一行人,这才舒了一口气。这天寒地冻的,总算是盼回来了。
“瑾瑜!”沈怀孝喊道。
沈怀孝心里有些复杂,他面上不漏声色,快走了两步,抢先行礼,“大哥!这些年可还好!”
沈怀忠一把将人扶起来,“好!都好!”他上下打量了沈怀孝两眼,“你小子,高了,也更壮实了。这些年没少吃苦头吧。”
“也还好!”沈怀孝应了一句又问,“祖父父亲都好,家里的其他人也都还好吧。”
“都好!都盼着你回来呢。”沈怀忠呵呵笑,“知道你要回来的消息,祖父高兴坏了。父亲更是亲自给你收拾了院子。连摆件的位置都要亲自安排。都想你了。”
两兄弟都默契的没有提世子夫人江氏。
“劳长辈记挂,是我的不孝。”沈怀孝一直是那样的表情,让沈怀忠也看不明白他这些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赶紧回家!就等着你开宴呢!”沈怀忠就要拉沈怀孝的胳膊。
沈怀孝利索的躲开了,“大哥,我还不能回家。”
沈怀忠马上变了脸色,“这话是怎么说的。哪有不回家的道理。”
“大哥,你听我说。”沈怀孝摆脱了对方的拉扯,“我这次回京为了什么,你大概心里有数。家里只要那个女人在,我就不能主动进家门。这点你应该心里明白。所以,我得先进宫去请罪,看看能不能……到时候再说吧。”
“你赶了好几天的路,衣衫不洁,如此进宫,不是冲撞圣颜吗。再说了,这都什么时辰了,宫里该下钥了。还是先回家休整一番,再进宫不迟。”沈怀忠小声劝道。
“大哥,天家的事,就不是糊弄一番就能过去的事。哪怕在宫门外站到明天天亮,我都得站着,这是态度问题。”沈怀孝一句也没说家里的不是,但句句都谴责家里在高玲珑这件事上的不作为。
沈怀忠苦笑两声,“罢了!既然你坚持,我也不能勉强。看来,你真是长大了。这样,我让人回家报个信,然后送你进宫,可好。”
“多谢大哥!”沈怀孝拱手道谢,“离京多年,人事生疏,少不得大哥为我上下打点。”
虽然知道这是客气话,但听了耳朵里,沈怀忠心里还是更舒服了两分。两人翻身上马,直奔皇宫而去。
城门口又不是什么私密地方,兄弟俩的一番话像一阵风一样,很快就传了开来。不出一个时辰,沈怀孝突然回京的消息,就在圈子里传开了。
宫门守卫森严,果然已经下了钥。没有特殊的腰牌,休想靠近。
“看吧!果然下钥了。”沈怀忠摇摇头,“真打算站到明天啊。”
沈怀孝从怀里摸出腰牌,“先试试这个再说,实在不行,只能等了。”
沈怀忠还没看清楚是什么腰牌,沈怀孝就已经走过去,把腰牌递给守门的将士。
“你等一下!我得进去禀报一声。”那守门的小将接过牌子,往里面去了。
“有劳了!”沈怀孝客气了一声,才退了回来。
沈怀忠急忙问道,“怎么样了。”
“还得再等等才知道。”沈怀孝笑着应了一句。
沈怀忠没有说话,但心里一点也不平静。以辅国公府这样的地位,想要这个时候进宫,也绝不是一件易事,不知道要托多少人情,才能把消息递到御前。可他倒好,一块牌子,竟然没人敢马虎,连多盘问一句都没有。看来这个弟弟,隐藏的秘密还不少呢。
那守将很快就出来了,连同他一道的,还有皇上近身伺候的大内总管,福顺福公公。
沈怀忠赶紧行礼,“内相大人一向可好。”
“好好好!”福顺乐呵呵的跟沈怀忠应付了一声。辅国公府的大爷,在京城响当当的人物,但在他眼里,还算不得什么。哪里及得上小公主的驸马,这可是皇上心尖尖上的人物啊。
他满脸堆笑,不等沈怀孝行礼就赶紧拦了,“您这不是折煞老奴吗。”
在沈怀孝的面前自称奴才,就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态度了。
沈怀忠心里一紧,看来皇上的态度非常明朗,高氏的事,可真是拖不得了。
“有劳公公亲自跑一趟。”沈怀孝坚持行了半礼,这是既给了福顺面子,又没有辱没苏清河的身份。
福顺心里暗暗点头,还是避开了身子,不敢受。
沈怀忠把这些一一记在心里。他知道,像福顺这样的人,从来没有自己的喜恶,只把皇上的态度通过他的一言一行表漏出来。
“大哥先回,让祖父和父亲不用担心。”沈怀孝跟沈怀忠告别。之后他又看向沈大和沈三,“你们呢!”是问他们是回沈家休整,还是有别的想法。
“属下就在那家茶馆等主子。”沈大指了指不远处的茶馆道。
沈怀孝这才起身,跟着福顺进了宫门。
乾元殿。
明启帝见到了风尘仆仆的沈怀孝,“起来说话吧。”
沈怀孝站起身来,“谢皇上。”
“那丫头和两个孩子可还好。”明启帝看着沈怀孝问道。
沈怀孝有些感动,他相信凉州的异样皇上肯定已经知道了。可还是什么也不问,先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十分的难能可贵。提起苏清河和两个孩子,沈怀孝冷硬的脸上,就染上了暖色,“回皇上的话,清河很好,两个孩子也好。偶尔有些调皮,让人跟着操心之外,一切都好。”
“孩子嘛!哪有不调皮的。”明启帝的声音里透着笑意,“听说麟儿跟朕长得颇为相似,可有这事。”
沈怀孝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明启帝,才道,“单看五官长相,有个七八成相似。他一丁点大的人,最爱装大人一般的板着脸,一本正经的学究模样。好似那样就显得有威严。”
明启帝听得兴致盎然,他看向福顺道,“这点随了老四,你记不记得,老四小时候,就这幅德行。朕说了好多次,也不见改。还是大了以后,才慢慢好点的。”
“老奴记得!那身板,不管什么时候,都挺的板正。难为他小小年纪。”福顺凑趣道。
提到安郡王,明启帝这才把话题转到正题上,“老四打发你回京,可是出事了。”
沈怀孝赶紧收敛心神,“这是王爷写给皇上的亲笔信。请圣上御览。”说着,他撕开袖子,从里面拿出一封信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