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国公府。
送走东宫太子的贴身太监平仁,辅国公陷入了沉默之中。
太子给足了辅国公府面子,这点他知道。府里面这些女人,也暗地里都在算计着这事,他也知道。可从长远来说,这样做,会给沈家埋下隐患。
把持东宫子嗣!这绝对不是什么好名声!甚至在关键的时候,只这一条罪名,就能要了全家的性命。
跟后院女人们的弹冠相庆不同,他有着深深的顾虑。
一边是隐患,一边是沈家女生下这天下继承人的诱惑。他有些为难了。
“你怎么想!”辅国公问世子。
世子沈中玑摇摇头,“各有利弊,难以权衡。但作为太子妃的父亲,我是不赞成的。太子妃还年轻,日子还长。总能有子嗣的。”
辅国公看了一眼儿子,“你说的为父未尝没有考虑过。但是太子妃的性子,你是知道的。若是你能说服她,让太子的侍妾们产下子嗣,咱们就都省心。”
沈中玑一时默然。太子妃倔强,这是沈家上下都知道的事。说心里话,这个女儿并不适合皇家。
“太子对太子妃忍让了这么多年,要不是皇上不满,也一直都没有说过什么。这已经是很给沈家面子了。咱们……也该适当的表示一下。”辅国公叹了一口气,“江南水师,一直是咱们的势力范围,如今左路军都督出缺,可以让太子看着安排。而沈家,送一个女儿去东宫,侧妃不敢想,就良娣吧。”
沈中玑叹了一声,只是良娣,委屈了沈家的姑娘,可也算是给了太子妃最大的体面。这样的名分,即便生下孩子,还是要仰仗太子妃的。他点点头,算是应下了。
荣华堂。
这个五进的院子是世子和世子夫人在国公府的住处。
世子夫人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雪花,面沉如水,眼里露出几分讥诮之色。
脚步声由远至近,她脸上的神色慢慢的恢复。一如既往的平淡,冷漠,疏离。
“是你在东宫提了沈家再送女儿的事!”沈中玑看着江氏,问道。
“老夫人吩咐的事,作为儿媳,怎敢不从。”江氏没有看他,淡淡的回了一句。
“怀玉也是你怀胎十月,生下来的亲生女儿。”沈中玑闭了闭眼睛,有些疲惫的道。
“是啊!她一直就是我的女儿。”江氏转过身来,脸上有些肃然,“正因为是我的女儿,我才更了解她。让她退一步,可能吗。既然不能,你想过她这么坚持下去的后果吗。如今是皇上不满了!太子不能休妻,皇家丢不起这个人。虽然皇家从来没有被休的媳妇,但病逝的不在少数。世子爷难道要让自己的女儿被皇家病逝吗。”
沈中玑心里一寒,抬起头,有些愕然。
“后宅中,悄无声息要人性命的手段多了,更何况在皇家。真到那时候,沈家能如何!还不是一样,再送个女儿进去,维护与太子的关系。既然结果都一样,那么如今这样,好歹能保全她的性命和名分。都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她还年轻,还有机会翻身。真要是一意孤行,丢了性命,可就什么都没有了。世子爷不必疑心我,正如您所说,她是我亲生的,我没有害她的必要!再退一步说,我不为她这个女儿考虑,难道还不为忠儿考虑吗!胞妹自然比堂妹亲近!远近我还分得清!”江氏的声音冷漠,但所说的话,未尝没有道理。
沈中玑点点头,转身出去了。
江氏看着沈中玑的背影,淡漠的转过身,轻轻的唤了一声,“红儿!”
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从阴影了走了出来,“请夫人吩咐。”
江氏招招手,“附耳过来。”
红儿躬身靠近,江氏耳语了几句。红儿点点头,转身出去了。
第47章 查问
第四十七章查问
冬天的太阳,显得孱弱和苍白。即便是难得的好天气,也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暖意。苏清河坐在暖阁的炕上,手里拿着剪刀,炕上摊着纯白的棉布,“说吧!我听着呢。”
兰嬷嬷低声道,“……过了这么多年,老奴都已经不怎么记得住这个人了。当时也就没有认出来。毕竟半辈子都过去了,也都老了。如今能想起来的也只是片段。我们还小的时候,管教我们的姑姑手底下有十个刚进宫的孩子。十个人在一起学习了大半年,最后,分成了两拨,一拨给了还是皇子的当今圣上,一拨好似进了哪个娘娘的宫里服侍。当时,还是先皇在位。老奴那时年纪不大,也记不住那位娘娘是如今的哪位太妃了。老奴在当时的皇子府伺候当今圣上,直到皇上继位,才又回到宫里。可也早已物是人非,也从来没有试图找过。再加上,当时的情况特殊,皇上和太上皇之间……”兰嬷嬷顿了一下,皇上和太上皇父子争权,这事可不是她一个奴才该说的。她点到即止,绕过这一茬,继续道,“老奴伺候的是皇上,而那一拨人伺候的却是太上皇的妃嫔,也就是太妃。两方都要忌讳,更不会联系。甚至都非常忌讳,怕别人知道他们之间是有某种联系的。老奴如今都不确定,那时候她是不是还在宫里,真是没有丝毫的印象。后来,贤妃娘娘进宫了,皇上将我们给了贤妃,并且让我们发下毒誓,一辈子只许认贤妃娘娘一个人为主。再后来,娘娘出事了,我们就跟着四殿下,直到如今。转眼就过了这么多年了!”
苏清河点点头,“不记得也不打紧,只要知道她大概从哪来就行了。”
“老奴恍惚记得,当时是说宫里新封了一位娘娘,按照年份算,只要去宫里查证一下,就能知道。”兰嬷嬷心里也警惕了起来。在宫里那么多年,什么没见过。越是这样的人,身上的猫腻越多。
“这个确实不难!”苏清河点头。“不过,如今就看嬷嬷的了!留下她!看住她!”
兰嬷嬷点点头,“您放心,交给老奴去办。”
苏清河点点头,拿起软尺,丈量尺寸,做上记号,然后拿起剪刀,认真的裁剪。她要给沈怀孝做一身中衣穿。
外院一处不起眼的小院落,是专门安置初来院子的下人的。
后罩房内,屋里的炭盆烧的正旺,并不是什么名贵的碳,只是最普通的木炭。给普通的粗使婆子用,也算是极为仁厚的。
门从外面推开,兰嬷嬷笑眯眯的走了进来,“妹妹只怕是不记得我了。”
那婆子眯着眼睛,细细的打量兰嬷嬷,好半天,才露出激动之色,“可是兰心姐姐!”
“不是我还能是谁!”兰嬷嬷上前,拉了她的手,“那时候多好,现在都老了。”这双手确实有些粗糙,不像是养尊处优的样子。她若无其事的道,“妹妹,那天我就见你眼熟,当时还奇怪呢。这天下哪有长得这般相似的人。竟然真的是你!你怎会落到如今的境地。”
“姐姐这般记挂菊蕊,倒叫妹妹不知该如何报答了。”
对!想起来了!她是叫菊蕊!当时瘦瘦的,小小的,不爱说话,也不合群。
兰嬷嬷松了一口气,她笑道,“一个屋子住了大半年呢。怎么会忘了。不过,当时你又瘦又小,若不是你眉间的那颗痣,我是不敢相认的。我就想着,这人再怎么像,那痣总不会也一般无二吧。”
菊蕊也笑了起来,“如今到了这里,还得靠姐姐照拂。”说着,拉了兰嬷嬷坐下。
“看妹妹的样子,竟然是出宫了不成。”兰嬷嬷亲热的道,“这些年,过得可还好。”
菊蕊点点头,“先帝驾崩,皇上开恩,放了许多人出宫。我就在里面。”
“原来如此!”兰嬷嬷叹了一声,“看你如今这样,可是遭了难了。妹妹放心,姐姐在主子面前还能说得上话,要是妹妹不想与人为奴,也不过一句话的事。主子不会为难的。”她低声,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道,“姐姐不瞒你,你也在宫里待过,也看得出来,我家的主子,也不是个普通人。说不得看在你在宫里伺候过的面上,给你另外的恩典,帮你重整家业呢。在咱们千难万难的事,在主子那,也不过是一句话。”
“快别提什么重整家业了!”菊蕊的眼泪就留了下来,“出宫后,爹妈都过世了。只能跟着哥哥嫂子过活。后来,嫂嫂将我卖给一个年纪大的行商为继室。我那丈夫,虽然年纪大了,但待我是真的好。那些年,跟着他走南闯北,虽然辛苦,但也舒心。不想,没过两年好日子,老爷疾病去了。当时还在行商途中。我带着老爷的棺椁,回了老爷说的老家湖州。去了才知道,人家家里的妻子儿女俱全,哪里是丧妻续弦,根本就是买了个妾。那时我才知道,哥哥嫂嫂知道我死也不会给人做小,连同我们家老爷,撒了个弥天大谎。我没有一儿半女,又是个买来的妾。就被正房的太太卖了。辗转多次,才到了这里。”
兰嬷嬷唏嘘两声,“没想到妹妹这般命苦!反倒不如我这一辈子没嫁的,落了个干净。”
“谁说不是呢。”菊蕊点点头,擦了眼泪,“如今这里有姐姐,就有了伴。主家好,我也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兰嬷嬷拍拍她的手,“你放心,有姐姐在。这几天你且安心住着。规矩你是知道的,新来的难免要让人家观察几天。等主子分配差事的时候,自有我给你周旋。”
菊蕊恭恭敬敬的行了礼,“真是多谢姐姐了。”
兰嬷嬷出了院子,去找了钟善,“让人看紧那人。”
“真有问题”钟善不由问道。
兰嬷嬷摇摇头,“不知道!听着没什么问题。”她把从菊蕊那听来的话,学给钟善听,“她既然敢说,那自然就不怕查证。所以也就没有细问。咱们都是宫里的老人了,若是这种没破绽的人,才越是可拍。”
钟善点点头,“放心吧!万事有我呢。”
兰嬷嬷这才回去给苏清河回复。
“你觉得呢。”听完兰嬷嬷的话,苏清河问道。
“在宫里服侍过的人,不说旁的,谋生的手段还是有的。大户人家找教养嬷嬷,那是捧着银子上门求啊!她可是在太妃身边伺候过得。老奴觉得,她要么是时运实在不济,要么就……不好说了。”兰嬷嬷谨慎的止住了话。
苏清河点点头,“过几日,将她带过来,咱们院子里的花草树木还没人管呢,这个管事嬷嬷不算委屈她吧。这份人情,由你去送给她。”
兰嬷嬷点点头应了下来。
京城,皇宫,乾元殿。
福顺将手里的两封秘信承给皇上。
“直接说吧,什么事。”明启帝指了指信件,让福顺拆看。
福顺笑着打开,看了一遍,笑容更胜了,这个消息,皇上会喜欢的。“皇上,您送去的人,小公主都留下了。”
“都留下了!”明启帝抬头,有些吃惊,“她这是怎么挑人的,这么巧,都留下了。”
福顺越发笑眯了眼,“小公主让石榴挑的。说把跟她一样的人挑出来。”
明启帝一愣,也笑了起来,“倒也是个机灵的!罢了!知道了就知道了。不过,这心性啊,还得磨!怎么能这么轻易的相信别人呢。”
“看您说的。”福顺知道皇上心里喜欢,就道,“您又不是别人!”
明启帝叹了一声,“这孩子……像她娘!”
福顺也不由的想起了那个进宫之初的贤妃……
主仆沉默了半晌,明启帝才问,“看看另一封说了什么。”
福顺应了一声,才拆看,“是四殿下的信……信上说……”他皱眉看完,才道,“说除了石榴选出来的人,其余的都有问题,小公主让人将她们关押了。殿下的意思,问问您,是不是把这些人秘密送回京城,由您审问。另外,还发现了一个十分可疑的嬷嬷,跟贤妃娘娘跟前的旧人有颇多相似之处。小公主的意思是,想留在身边,钓大鱼!”
明启帝眼里的冷光一闪而过,“不用送回来,让他看着办!”然后又冷笑。“看来,有些人终于忍不住要冒头了!这是好事啊!”
福顺低下头,“放在小公主身边,是不是……危险。”
明启帝朗声一笑,“你可不要小瞧了朕这个小女儿!”他指了指信件,“老四以前可没这么细心过!那么这个细心的人,看出破绽的人是谁,你想过吗。”
福顺这才哑然。有些事,安郡王是不会跟别人商量的,但这位小公主却不一样。
“龙生龙凤生凤!”明启帝有些得意,“到底是朕的种!”他站起身来,“走!去西寒宫坐坐。”
西寒宫。
“晚上了!别做这些,费眼睛。”明启帝进屋,看见贤妃在灯下做针线。
“来了!”贤妃站起身来,倒了茶递过去。
跟以前相比,现在的态度好多了。
明启帝在她对面坐下,看她针线筐里的衣衫有龙纹,心里不免一动,“这是给我的!”
“嗯!”贤妃低头,“我瞧着,身量跟以前差不多,想必照着以前的尺寸,该是合身的。”
以前!那是二十年前了……
第48章 空的
第四十八章空的
二十年前,他还年轻。年轻的帝王处处受制于太上皇,还远没有如今的满身威严。
“我老了!也发福了。”明启帝笑道。
贤妃抬起头,认真的看了两眼,颔首道,“嗯!是不及以前俊了。”
福顺默默的垂下头,帝王可以用俊丑来形容吗。
明启帝却显得很高兴,帝王不能用美丑来形容,但是女人形容男人,却是可以的。他笑道,“你还是这么实诚!我看着,闺女这一点就随了你,有点傻大胆的意思。”
贤妃马上就抬头看他,眼睛水亮亮的,满是期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