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帮我拿给孙叔,寄给孙大郎。”
吃过一次亏的许小淙,这回干脆地没做封面,反正他和孙大郎之间的友情,光明正大,天地可鉴,一点都不怕偷看!
许明成把画打开看了几眼,点点头。
……
信寄出去之后,许淙开始扳着手指数孙大郎什么时候会收到自己的回信。
“广南东路,广南东路……”
“娘,广南东路在什么地方?”
他之前只知道广南东路在南方,离这里挺远的,倒是没想起来问具体在什么地方,于是便问坐在一旁绣花的金氏,“娘,在什么地方啊?”
金氏也不知道,她想了想回答道:“这得问你爹,不过我曾经听他提起过一句,说孙教瑜当初进京赶考的时候,花了三月有余。”
“三个月?!”
许淙大吃一惊。
他之前听金氏提到过,他们家在庐州的时候,往京城送节礼,也就需要花费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来到勉县之后因为距离更近了,时间也就更短,所以去年送年礼的队伍,是十二月份才启程的。
三个月……
也就是说现在往南方寄信,那孙大郎要到差不多四月份才能收到,然后他给自己回信,那自己要等到七八月份的时候才能见到。
好久啊。
许淙顿时有些泄气,晚上吃饭的时候都不香了。
王老夫人好奇问道:“淙哥儿,你今天怎么了,我看你饭都没吃几口。”
于是许淙就给她说自己要等到七八月才能收到孙大郎回信的事,托着小下巴发愁,“奶,孙儿还要等大半年呢,好久好久。”
“哎哟,这是挺久的。”
王老夫人转头看向儿子,“明成啊,真的要这么久啊?”
许明成点头,“娘,广南东路离勉县很远,来回一次是得这么久,倘若孙教瑜那边没有信要寄回去,恐怕得更久。”
毕竟许淙的信是搭着孙教瑜的信往家里寄的,若孙教瑜一时半会没有信要寄回去,那么许淙的信也只会暂时停留在勉县。
听到这里,许淙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要是孙大郎也到勉县来就好了。
不过他也知道,孙大郎不来有不来的理由,如果来勉县对孙大郎真的很有好处的话,那么孙教瑜不用人提醒,肯定会带儿子来的。
所以叹气完了,许淙又安慰王老夫人,“奶,信早到迟到,都会到。我这次给孙大郎写了一首诗,爹也说特别棒!”
许明成:“……咳咳咳。”
许淙扭头:??
王老夫人忙问,“哎哟,这是被鱼骨头呛着了吧,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还是这么不小心,赶紧地喝几口水!”
金氏连忙让人上茶,“老爷,你现在感觉如何,可要让人去请大夫?”
许明成接过丫鬟递来的茶盏喝了一口,摆摆手,“不碍事,现在已经咽下去了,这鱼的刺没剃干净,让人撤下去吧,免得也呛着淙哥儿。”
一听关系到许淙,王老夫人连忙催促,“对对对,可别呛着了乖孙,那谁,秋月啊,你赶紧把这鱼端下去。”
秋月快步走来,“是,老夫人。”
许淙:……怪怪的。
他刚刚吃鱼的时候,感觉张厨娘已经把骨头都去掉了啊,这可是她的独门绝活。渣爹是什么倒霉运气哦,这都能吃到鱼刺。
不过看到秋月把剩下的半条鱼连盘端走,他也不纠结了,而是给王老夫人背起了自己写的那首歌颂他和孙大郎友情的诗。
“奶,我是这样写的。”
“我的好友孙大郎,身体健康寿命长。鲲化鹏来插双翼,飞去广南见孙郎。”
“是不是非常清楚,一听就明白了?”
王老夫人赞同,“对,我都听懂了,哎哟乖孙呐,你写得可真好!慧娘啊,你说是不是?淙哥儿写的这诗一听就明白了。”
金氏早在许淙背诗的时候就瞪大了眼睛,听到婆婆的话后,她转头看向许明成,然后就看到对方朝自己使了个眼色。
于是她也反应过来了,看着许淙期待的目光,连忙道。“对,娘您说得对,这首,这首,”她实在是说不出‘诗’这个字来,于是含糊着道:“淙哥儿写的,是让人一听就明白了。”
许淙得意洋洋,问向桌上的最后一个人,“爹,你说我写得好不好?”
许明成面不改色,“不错,以后要继续努力,我看今年你娘和你奶过生辰的时候,你也可以试着作诗一首。”
“将来作的诗多了,为父便给你出一本诗集。”
诗集?!
这听起来很不错啊,围炉诗人许淙,那他将来如果出诗集,那可以叫做《围炉集》,这个名字一听就暖暖的,香香的,可以可以。
于是许淙认真地答应下来,“好!”
有了这次作诗的经验,他以后肯定能做出更好的诗,运气好的话,没准还能够流传下去呢,围炉诗人许淙,特别棒。
王老夫人笑呵呵地看着。
金氏则闭口不言。
等到晚膳吃完,夫妻俩回到屋内的时候,金氏忍不住道:“老爷,你怎么能那样说淙哥儿呢,他的那首诗,那首诗……”
如果说许淙的画能够让他得一个‘神童’之名,那他今天作的这首诗,就是金氏这个不会作诗的也看出了不对。
哪有人这样做诗的?
她在许明成身边坐了下来,有些犯愁,“老爷,你还让他寄给孙大郎,这要是万一传了出去,淙哥儿就要让人笑话了!”
“怎么传?”
许明成捞了一个手炉握在手里,笑道:“诗是寄给孙大郎,又不是拿去刻印,有什么好担心的。而且淙哥儿的这首诗,虽然简单了些,但也是有些许灵气的。比起让淙哥儿喜欢上作诗,这些都没什么。”
金氏犹豫了,又问,“那诗集?”
许明成又是一笑,“等他大一些,知道好歹了。那时候别说是诗集了,恐怕连看都不想让人看见这些诗。”
“他自己会料理好的。”
“如果料理不好,那将来留给孙子孙女,或者是重孙子孙女看,也不错。”
金氏:……
老爷真是的,哪有他这样养孩子的。淙哥儿今年才三岁,他都三十了,去年淙哥儿把他画到猪圈里,真是一点都不冤。
金氏直接站了起来,甩着帕子道:“老爷,我看佟姨娘是想明白了,你今日不如去看看她,也好安安她的心。”
许明成看着金氏头也不回地回房,愣住了。
……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也越来越冷,屋顶、地上的积雪更是越来越多。许家从一开始的三两天扫一次雪,到现在天天都要安排人扫。
但没过多久,地上又白茫茫一片。
金氏担心许淙生病,现在已经不让他单独出门了,若是要出门,则要人抱着,这其中放假在家的许明成是抱得最多的。
许淙伸出手:“爹,我要去看菜地。”
许淙再伸手:”爹,我要去和奶一起吃饭。”
许淙熟练伸手:“爹,我想去……”
许明成抱着他到处走,父子两个共撑着一把伞,一路上许淙伸出一只胳膊抱住许明成的脖颈,脑袋还凑到他的耳边嘀嘀咕咕的。
“爹,勉县都下这么大的雪吗?”
许明成看着路旁的积雪,略一沉吟,“差不多,不过今年要更大一些,爹看过以前的卷宗,也问了一些人,往年下雪的日子没有今年的长。”
许淙哦了一声。
他也感觉到了今年的雪很大,不过是和在庐州时候相比,勉县的雪,不但比庐州的多,而且还大,最重要的是时间还很长。
这就导致以前在庐州的时候,还能看到部分屋顶,但来到勉县之后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看久了还会觉得眼睛疼。
不会得雪盲症吧?
许淙一惊,“爹,走快点!”
许明成没听他的,依旧走得缓慢,“不急,雪天路滑,要当心……”
“老爷!”
黄管家脸色大变地跑了过来,脚底一滑险些摔倒在半路上,不过虽然摔了一跤,但他却没有放缓脚步,而是边跑边大喊。
“出事了,老爷出事了!”
许明成侧过身子,沉声问道:“出了何事?”
“城西,城西,”黄管家跑到两人身旁,气都还没喘匀便急忙开口,“城西出事了老爷,县丞刚派人来说,说城西被雪压倒了好几间屋子,还有人伤了。”
“让您拿主意呢!”
“被雪压倒了?”许明成深深皱眉,“不是让差役沿街敲锣,让各家各户留心的吗?怎会发生这种事?”
他迈开脚步就要往前走,不过没走两步就意识到了手上还抱着许淙,于是他把人往黄管家手里一放,伞也往许淙手里一塞,飞快叮嘱。
“你把淙哥儿抱到上房,跟夫人说衙门有事,我去去就回。”
然后就快步往二门的方向走去。
许淙冷不丁地换了个地方,手里还被塞了一把伞,顿时扭过身子诧异地看着渣爹走远,细碎的雪花纷纷落在他的身上。
“爹,伞——”
许明成摆摆手,没有回头。
黄管家掂了掂臂弯的许淙,开口道:“淙少爷,老爷忙衙门里的事情去了,我抱您回屋吧,您别担心老爷,门房会给他准备伞的。”
“倒是淙少爷您年幼,可不能着凉。”
许淙哦了一声,抱紧了黄管家。
两人一路来到上房,廊下的丫鬟看到是黄管家抱着许淙进来,顿时惊讶地问:“怎么是黄管家你抱着淙少爷,老爷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