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泽哥儿这可不能说啊!
糟糕,之前给泽哥儿和浵姐儿讲解《竹精传记》内容的时候,随口透露麻竹是许明成的原型,并且吐槽他秃头的事居然被泽哥儿记下来了!
淙淙危!
“哈,哈哈爹我突然想起来该去收拾行李了,不然会耽误下个月启程回乡,我这就去收拾这就去!”
“对了邹东家给的银票放匣子里了……”
许淙随手抱起泽哥儿,然后头也不抬地跑了。
……
好险好险!
成功跑出房门的许淙见后面没有人追来,于是拍了拍胸膛,松了一口气。
虽然知道以许明成的涵养,是做不出在家里追着儿子打的这种事的,但保险起见许淙还是决定这两天躲着他好了。毕竟自己再过两三个月就十四岁了,而不是三五岁,十四岁可就没有那么厚的护身符了。
说到护身符,许淙把怀里才一岁多的泽哥儿举了起来,看着他笑得露出两颗小白牙的小脸质问道:“刚刚你是不是故意陷害哥哥?”
“坏透了!”
泽哥儿朝他露出一个笑脸,“哥,画!”
许淙险些气笑,抱着他就往内院走去,“不画了不画了,今年的份额已经画完了,接下来就看哥哥给你考个举人回来。”
“等我考完举人,就回来教你读书。唔我看看,你就跟我一样先读《论语》再读《孟子》,然后什么《中庸》、《尚书》等等都安排上。还要把我这些年收到的字帖都转送给你,让你天天写大字,写到怀疑人生。”
“你怕不怕!”
许淙虎着脸看着泽哥儿,“怕了吧?!怕了就记住这话以后不能说了,知道不知道?”
“不然等哥哥走后,就没有人救你了,爹就会打你屁股!”
泽哥儿蹬蹬小短腿,指着书房的方向,“哥,画!”
许淙没忍住,在他的小脸上轻轻地掐了一下,恶狠狠地说:“不画了!”
第109章
好家伙,才画了三本就被这小子坑得险些挨打,要是再画两本,画到麻竹为了风度将生发水挥霍得一干二净,后面战斗激烈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秃头的话,那在泽哥儿的脑海里,岂不是爹麻竹秃头?
公式记得越牢,以后他挨打的隐患就越大。
聪明的淙淙,当然不会做这种事了。
所以他不顾泽哥儿的反对,径直把他抱回内院,交到了金氏的手里。而他自己则跟金氏交待了一下,然后就回房收拾东西了。
他刚刚说的收拾东西准备回乡,并不是骗人的。
如今已是三月末,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不但不冷不热,而且路上的风景也很好看。要是在去年,这个时候他早就已经到徐州,正埋头读书了,但今年因为要回庐州考乡试,所以还滞留在家里。
这次回乡,只有他、许桥叔、青木以及驾车的家丁三人。
至于石头是不回去的,因为他今年不下场考试,所以正好留在青州,顺便也能跟着许明成读书。毕竟等自己考完乡试回来,两人还要到云氏族学去的。石头的时间紧迫,就不用浪费在跟自己东奔西跑上了。
正当许淙犹豫哪些要带,哪些不要带的时候,已经明白过来小儿子为什么会说‘爹、秃’的许明成沉着一张脸回到了后院。
今年已经过了四十岁的他威严日甚,板起脸的时候别说那些他们来到青州之后才买的小丫鬟,就连秋月这个已经成为管事妈妈好几年的都不敢近前。
不过金氏不在此列。
她虽然看到他在生气,但却并不畏惧,而是拿着一叠银票问道:“老爷,淙哥儿此次回乡,我们应该给他带多少银子才好?”
“家里这些年陆陆续续买了不少地,如今你的名下有四百亩,淙哥儿的名下有一百亩。我想着要不要趁他这次回乡,再添一些?”
因为本朝官员俸禄丰厚,所以朝廷严禁他们在外购地,亦或者经商,不然就会有被贬或者丢官的风险。许家不缺吃穿,许明成也没有什么费钱的爱好,所以为了前程着想,他们家都是依着这个规矩办的。
换句话说,如果许家想要买地,那就只有在庐州老家买,但庐州那边也不是想买多少就有多少的。钱倒是其次,主要是地没有这么合适的。
就比如许明成,他是进士所以名下可免五百亩地的税以及二十户人的劳役。而且他能考中进士离不开族人的供养,所以他名下的两百亩挂着的都是族人的地,自家只有三百亩。而免徭役也是用在了族人们身上。
至于许淙,因为只是秀才所以只免五十亩,劳役也只能免五户。有些读书人不多的地方可以免更多,但并不包括庐州。
两人相差甚大。
但只要许淙考中了举人,那五十亩就会变成两百亩,所以金氏便打算着趁这次回乡的机会,再买一些地。
毕竟家里现在有三个孩子,泽哥儿年纪小不打紧,但最大的淙哥儿过两个月就十四岁了,而浵姐儿也要满十岁。
两个人都差不多要相看起来了。
到时候两门亲事接连定下,那不管是聘礼还是嫁妆,花费都少不了。家里若是不提前攒些家底,恐怕就要相形见绌了。
是以金氏才有此一问。
许明成却冷哼一声,“给什么?”
“他不是自己有银子吗?祥云书坊刚刚又送来了几百两,而且他这次画了四本画册,眼见着明年到手的银子就要超过我这个做爹的了。”
“让他花自己的去。”
许明成喝了口茶,慢悠悠地道:“让他多往外花点也好,免得他手里的银钱太多,就连心都开始野了。”
金氏诧异,心想这又是闹的哪一出?
“老爷,可是淙哥儿又惹你生气了?”
“你也不要跟他置气,他虽说要下场考举人去了,但现在也就才十三岁呢,离加冠的年岁尚早,都还只是个孩子。”
“什么十三,是十四了!”
许明成没好气地道:“等他考完了举人,非得将他扔出去好好地历练几年不可,玉不琢不成器,若一直是个孩子,以后如何成大器。”
金氏也不跟他争辩,随口回了一句,“那就等他考中了再说吧。”
她往准备给许淙的那一份再放了两张银票,然后道:“俗话说穷家富路,出门在外还是多带点银钱才好。老爷你也多给他准备两张帖子,这样他在路上若是遇到了什么事,也好拿着你的帖子找人通融通融。”
许明成点头,“已经给他准备好了。”
“这次回乡,我让许桥顺带让他去拜访一下我的两位同年,他们在翰林院待的时间比较长,认识的人也多,没准正好认识这次淮南道的主考官。”
“他们在路上的时候主考官们也差不多确定下来了,淙哥儿正好可以请教一二,此事我已给岳父去信,等人一定,马上就派人去庐州。”
因为乡试的正副主考官都是朝廷指派,而各个地方远近不一,所以往往会提前几个月就把名单确定下来,方便他们启程。
而这也正好给了旁人打探其风格的机会。
很显然许明成就属于这其中一个,他甚至为了节省时间,都不让金侍郎浪费时间把信送到青州,而是直接送去庐州。
紧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若是许淙在此,恐怕又要吐槽渣爹是官迷一个了。
不过他现在并不知道,所以还在专心地收拾东西。因为难得回一次老家,因此他带的东西有点多。衣服鞋袜等等是肯定要的,不过这个让青木收拾就可以了,他自己则是选一些其他的比如头冠、发簪、玉佩、扳指等等。
古人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所以许淙从小就有一些玉制的东西,小的时候是玉佩,长大一些还有玉簪、玉扳指、镶嵌着玉块的抹额等等。这些东西有些是金氏给他准备的,有些则是长辈们比如金侍郎、许明成以及云知府他们送的。
头冠和玉簪没什么好说的,都是用来扎头发的,他虽然并未成年,但平时也不会披头散发,而是会用簪子和发冠进行半束发。当然有时候也会用头巾,这个主要是看当天穿的是什么衣服,青木会给他搭配好。
至于扳指并不是戒指,也不是为了耍帅才带的,而是因为练习骑马射箭的时候为了防止伤手才特意准备的,族学里人手一个。当然材质也是各种各样,有竹子做的、有陶瓷做的,而许淙这个玉扳指则是老师给的。
所以别看许淙是个男孩,但他的配饰还是不少的。这大概就是人靠衣裳马靠鞍吧,什么样的场合就得穿什么样的衣服。
不然就会显得失礼。
老是失礼的人,以后就没有人找你玩了。
他这次回乡,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人,什么场合,所以选到最后他高中低都准备了一份,然后让青木都收起来。
“少爷,您要不要多带点啊?”
青木望着最后整理出来的两大箱子道:“小的看砚台给周少爷收拾行礼的时候,那是收拾出了整整五大箱!”
“隔壁院子的赵少爷就更多了,装了有六箱呢,他们两个都是今年要参加乡试的。少爷您要不要再多准备几身衣服,发冠也再带两个,这样回头跟其他秀才、举人们聚会的时候,也好天天不重样,不会被人笑话。”
许淙失笑,“我是去考乡试,不是去相亲。”
“再说了,只要我把银子带齐,什么东西买不到?吃的倒是可以多带些,但衣服嘛就算了,毕竟我们只有两辆马车。”
两辆车、三匹马、四个人,这就是他们这次回乡的安排了。
因为沿途都可以走官道、住驿站,没有驿站的地方也会有客栈,所有并不需要带很多东西赶路。再说了如果他自己就带了五六箱东西,占了一辆马车来放行礼,那就得多安排一辆马车,再多带两个人了,那样未免太兴师动众。
这样就很好,所有人的行礼放一辆马车,然后让家丁驾车。而自己和桥叔乘坐的这一辆马车则由青木赶着。
至于剩下的那匹马,平时可以让它拉车,如果需要人往前面探路或者谁在车里坐得无聊的时候,也可以骑着它到外面放放风。
许淙还打算骑着它打猎呢,毕竟他刚才可是把自己的扳指和弓箭都带上了的。在外面打猎他还没有试过呢,应该会蛮好玩的。
青木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连忙去安排了。
第110章
许淙继续收拾东西。
这样得带上,这个就不用了,拿了占地方不说,还容易碎,不过可以摆在屋里的多宝架上,看着也是赏心悦目。
最后等他把整个箱子整理了一遍后,角落里的一个略显陈旧的木盒显露了出来,许淙看到它的时候着实愣了一下,迟疑了一下才拿了出来,啪嗒打开了。
里面是一盒发簪。
这些发簪新旧以及风格都不一,有的粗狂、有的细致,还有的具有异域风情。都是他这些年在勉县、恭州、庐州、青州、徐州等地买的。每年给金氏准备生日礼物的时候,他都会顺便给常白芷也准备一份。
毕竟无论是在《庶子官途》这本书里,还是之前许明成及金氏讲述的身世真相里,常白芷这位亲娘,都没有伤害过自己。
她或许由于什么原因,选择了对自己避而不见,但她各种意义上的,并没有伤害过他,甚至她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
所以于情于理,许淙没有办法对她视而不见。
在他今生十几年的教育里,无论是各位夫子、老师、许明成或者是其他人,潜移默化地都告诉他,身为男子,身为家中长子,得承担好自己的责任。这其中就包括保护好内宅女眷们,如祖母、母亲、妹妹等。
因此许淙想了想,觉得这次回乡,他要去看看她,最起码得确定她现在是平安的。而且为了预防万一,也得告诉她将来有一天,除了自己亲至之外,如果有人要接她去与他们团聚,那么不但不能答应还得多加防备,以免发生书中那样的悲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