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没有。”楚舒月含笑,“就是那日臣妾去长乐宫问安,正巧碰见婉仪姐姐从殿中退出来,瞧着脸色不大好。臣妾一时也不好多问,入殿一瞧见宣国公府的小公爷在呢,才知道是什么缘故。”
徐思婉淡淡听着,懒得多看她一眼,只默不作声地打量皇帝的神情。听到“小公爷”三个字,他眉心微不可寻的蹙了一下,但等到楚舒月一番话毕,他已平静如常:“都是旧事,不必再提了。”
“诺。”楚舒月笑颜不改,垂首复又饮茶,姿态一派娴静。徐思婉执盏也饮了口,却笑道:“只怕这回不能不提了。臣妾那日进去问安,正碰上太后与宣国公夫人说话,就听了一耳朵。这才知原是小公爷正议着亲,太后也上了心,张罗着要为小公爷寻位佳偶,指不准来日还会请陛下帮着想一想呢。”
他听至此处,神情间仍无太多波动,喜怒皆很难寻。只是目光凌凌地落在徐思婉面上,带着探究:“所以婉仪那日心情不好,原是因为这议亲之事?”
她自知这话背后的意味,但只作未觉,笑言:“正是。”说着她语中一顿,迎着他眸中的厉色,缓缓续言,“臣妾那日是与四妹一同去的,太后知道我们姐妹一个行二、一个行四,家中必还有个行三的姑娘。又听闻宣国公府与臣妾家中是旧识,就张罗着要将臣妾的三妹许配过去。”
她说到这儿苦笑一叹:“这说来也是光耀门楣的好事。可偏生臣妾那三妹性子冷僻,臣妾只怕她嫁进宣国公府要应付不来,却又不好与太后娘娘和宣国公夫人明言,只得说让太后娘娘与臣妾的母亲细谈,一时心里也真是发愁。”
“不过楚妹妹心可真细。”她说着淡看向楚舒月,下颌微扬,淡笑之间一闪而过地划过凌意,“只与臣妾打了个照面,就瞧出臣妾有心事了。比起来,倒显得臣妾家中那三妹不懂事,从来不知臣妾为她操了多少心。”
他仍旧只看着她,声线平淡无波:“既是如此,朕可以做主为你三妹寻一门好亲事。朕下旨赐婚,想来夫家不敢欺负她。朕也可为卫川定一门亲事,必定门当户对,让太后与宣国公夫人都满意。”
“……陛下。”徐思婉眼中闪过惊喜与讶异,旋即起身,深福下去,笑意好像根本抑不住,牵动得朱唇一再上扬,“臣妾谢陛下关照。只是……唉,后来母亲入了宫,臣妾一问才知三妹的婚事已有了着落,挑的是父亲的一位门生,都下了聘礼了。只怕京中不少亲眷都已然知晓,实在不好再另许他人。”
她自知他将两件事一起道出,是更想看她对卫川婚事的反应。
可她最好的反应只能是没有反应。
然而一番话毕却未听他再说什么,只闻瓷盏揭开的声音轻轻一响,应是他抿了口茶,转而又将瓷盏放下。
接着,他道:“你先退下。”
这话是对楚舒月说的,楚舒月忙不迭地福身告退,徐思婉做出一怔,茫然地抬眸,似是这才察觉气氛不对。
楚舒月好巧不巧地也抬了下眼,二人视线相触,她清晰地看到一抹幸灾乐祸的意味。
待得楚舒月退出殿外,她困惑地望向皇帝:“陛下,怎么了?”
他居高临下地睇着她,一缕笑意转在唇角,若有似无:“你父亲的门生,能有几分前途也未可知。若你愿意,朕便只当不知道这门亲事,为你妹妹和卫川赐婚,想来旁人也说不得什么,更不至于指责你徐家。”
“这自然好。”徐思婉点点头,转而拧眉,“可还是那句话,臣妾这三妹性子冷僻。宣国公府那样高的门楣、那样大的宅院,臣妾怕她应付不来。”
“这个好办。”他神情轻松,“你若是怕她受欺负,朕可赐她个县主的封位,宣国公夫人素来清醒豁达,见此自然知晓轻重。你若怕她管不好家,朕会看在你的面子上,指几个得力的嬷嬷下去,不论是府中账务还是其他琐碎事务,皆尽帮她打理妥当。”
她短暂思索,只问:“会不会不合规矩?”
他淡然:“一点家事,不必计较规矩。”
徐思婉闻言眉目舒展,终于连最后的疑虑也打消,笑意直达眼底:“若是这样……那自然好!说来爹娘为三妹寻的亲事,臣妾原也颇有疑虑,想着这样低嫁固然镇得住夫家,却也不免会有别的麻烦。比起来,倒还是国公府这样高的门楣好些,哪怕大宅院里人人心思多,却也总要维持面子上的平和体面,再有陛下撑腰,三妹必定此生无虞了!”
齐轩的目光落在她的笑颜上,将她的每一缕情绪尽收眼底。他在她脸上看不到一分一毫的不快,却不自觉地屏息,无声自问:她真不在意?
自问之间,他既有疑虑,又觉惊喜。
从她进宫之始,宫中对她与卫川的传言就不曾断过,近来涌得又烈了几分。那原也不打紧,谁都不免有几个儿时的玩伴,就像她说的,一方生出不同寻常的情愫,另一方也没有办法。而她又已进了宫,与他日日相伴,这辈子都已是他的人。
他大可不必计较那些旧事,也不必理会宫人乱嚼舌根,可不知怎的,他竟在意极了。
他只消一想卫川拦她车驾的事,心底就怒火蔓生。在她不知道的时候,他也曾责罚过偶然碰见的说闲话的宫人。
现下听她这般作答,他一边疑云难消,一边又止不住觉得无尽舒畅。他明明贵为天子,此时却喜悦得像是得了什么天大的恩赏,他悠长地舒了口气,终于伸手扶她起来:“……你说得对,大宅院里人人心思多,这种心思只怕不是有封位与宫中的嬷嬷镇着就能挡开。你妹妹若生性冷僻,还是莫要入这种虎狼窝了。”
她原衔着笑起身,闻言浅怔,旋即露出失落:“陛下都说好了……”
他失笑:“朕会为你妹妹添一份丰厚的嫁妆,让她即便低嫁也不失风光。至于卫川……”
他话音沉了两分:“你日后莫要再见他了。”
“原也不大见的……”她哑了哑,神情无辜而老实,“若非那日问安时碰见,臣妾巴不得不见他才好。那样一个莽莽撞撞的人……已平白惹得陛下与臣妾起过一次嫌隙,臣妾可不想再招惹第二次!”
“那就好。”他笑意舒展,终于不再疑神疑鬼,揽着她落座,又命宫人取来闲书,与她一起读。
这样打发时光的感觉最是惬意,倘是在恩爱夫妻之间,自是郎情妾意,温存无限。
只可惜,他们这辈子是注定不可能当一双恩爱夫妻了。若她有朝一日真的当了皇后、当了他的“妻”,大约也只会在这样的时刻畅快地想,自己清算那些仇怨终于更简单了些,那是她唯一在意的事情。
用过午膳,两人一同小睡了会儿。午后鸿胪寺又来求见,齐轩虽说应不会议事太久,徐思婉还是先行告了退。
早先他们谈及那些婚约,他虽支走了楚氏,却未屏退宫人,除却御前当差的几个,花晨月夕与唐榆也尽在殿内。
花晨直至回到拈玫阁才真正松了口气,抚着胸口道:“好险。娘子进宫后也就与小公爷见过那一面,还是偶然碰上的……陛下怎的这样多疑?”
“他多疑是好事。”徐思婉平静地接过月夕奉来的热茶,吹着热气道,“他心中在意才会这般追根问底。若不然,不理会此事,亦或随口发落了我,都要来得简单的多。”
语毕她仰首,将盏中热茶一饮而尽,驱散了一路回来沾染的寒意,也平复了紧绷大半日的心神。
仔细想来,上午那一道虽险,对她而言却也是意外之喜。
若他不这样一再试探,她还不知自己在他心里已有这样的分量。
既然如此,就让他更患得患失一点。
徐思婉自顾笑了声,看向唐榆:“你一会儿走一趟尚寝局。就说……我月事来了,这些日子不宜侍寝,让他们姑且撤了我的牌子。”
“诺。”唐榆垂眸,月夕一愣:“咦?”
她打量徐思婉两眼,困惑地提醒:“娘子的月事在月中,不止尚寝局知道,陛下心里也有数。若在这事上作假……”
“若在这事上作假,陛下必定要来追问缘由。”唐榆平静地接口,徐思婉抬眼,正与他目光相接。
他并未必会她的视线,就这样与她对视着,一缕笑意转过唇角,眼中的情绪复杂难辨:“娘子很会拿捏人心。”
徐思婉呼吸凝滞,莫名地一阵紧张,下意识地想要解释。
但他并未再说什么,心平气和地躬身一揖:“我这就去,会赶在尚寝局请陛下翻牌子之前将话带到,娘子放心。”
语毕他就转身而去,徐思婉一时盯着他的背影出神,花晨与月夕也禁不住地多看了两眼。
月夕呢喃道:“瞧他突然怪怪的……这是怎么了?”
作者有话说:
本章随机50条评论送红包
========
挂一下自己的预收文,昨天新开的脑洞,但是脑补挺顺的,所以打算先写它。
应该会在凤印完结后无缝开文,欢迎各位swan的好队友先收藏!
直接搜索闻名或者进作者专栏都能看到~~
《重生之不做贤妻》
【文案】
上一世,楚沁活成了典范似的“贤妻”。
对婆母,她恭敬孝顺。婆母若是生病,她必定亲自侍奉,从无懈怠。
对姑嫂,她亲热和善。妯娌间若有不快,她总能巧妙应对,料理得宜。
对子女,她温柔慈爱。不论嫡出庶出,都念着她的好,尊她敬她。
对丈夫,她贤惠知礼。他建功立业时她陪着他,他功成名就后她仰望他。
她在京城活成了一块招牌,人人论及贤妻都会提及她的名字,赞她有才有德,不争不妒。
后来,她病了。
病床前,妾室顺从、儿女恭敬、丈夫客气,似乎一切都是她想要的样子,可她就是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
后来她想了很久才发现,她并不知道缺了什么,因为她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她只是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
她在这种茫然中睡过去,再睁开眼,她突然年轻了许多。
她回到了她嫁人后第一次生病的时候,守在病床边的男人也还很年轻。他望着她,犹豫了半晌,还是与她打起了商量:“阿沁,你我成婚也还不久,纳妾的事是不是可以缓缓再议?原也不是什么急事,更不值得让你累得生病。”
楚沁一阵恍惚,朦胧想起自己上一世如何答的这句话。
那时她微笑着说自己无妨,还说苏氏家境殷实,于他而言会是很好的助力。
一言一语,简直贤惠上了天。
现在,她却突然觉得,大可不必那么贤惠了。
这一世,她想在意一下自己想要什么——比如现下,她就想好好睡觉,好好养病。
她便大着胆子第一次任性了一下,往被子里一锁,扯了个哈欠:“我好困,改日再说吧!”
言毕,她紧张地等着他的反应。
她以为他会有所不快,因为她的语气并不客气。
孰料他闻言反倒展露笑意,舒了口气,探手抚了抚她的额头:“那你先睡,有事喊我就好。”
楚沁一怔,心底生出一股奇妙的感触。
于是后来,她就这样任性了一次又一次。
她慢慢发现,这样松快的生活真是好极了。
第41章 不见
徐思婉收回目光, 对月夕的话只作不闻,兀自垂眸继续吩咐:“一会儿阖了拈玫阁的院门, 谁来也不见。”
“谁来也不见?”花晨听出这几个字的意思, “娘子是指陛下?”
“嗯。”她一哂,“我来了月事,他来做什么?让小林子他们放心挡驾, 不许他入院门。若他非入不可……”
她偏了偏头,望向外屋:“你们把外屋的门从里头闩上,不许他进屋来。”
“诺。”花晨福身领命,月夕还是没懂:“娘子究竟要做什么?”
“晚上你就懂了。”徐思婉嫣然一笑, “不懂也不妨, 等来日嫁了人自然会明白——切莫让夫家倚仗着身份一再拿捏你,你若能反手将他拿捏, 日子才会好过。”
月夕恍然大悟:“娘子要与陛下闹一闹脾气?”
“嗯。”徐思婉轻哂, 悠然又道,“你们都记着, 我回来后独自读了约莫半个时辰的书,不知怎的突然就发了脾气,将自己关在房里不肯见人,你们两个都是劝了许久才得以进屋侍奉, 却也问不出我到底怎么了。”
“诺, 奴婢明白了。”二人俱摒着笑福身, 而后花晨正经为她取了本书来。徐思婉闲来无事总爱读书,且不论史书政书、不论多晦涩难懂,都愿意一看。
在家的时候, 爹娘常为此夸她性子沉静, 她自己却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是因为她总盼着能从书中多读到些筹谋, 早日为秦家复仇。再则读书时心无旁骛,也可将一些杂念姑且放下,她心里再恨,也总还是要活下去的,不能时时被那些旧日的记忆搅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