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参观学习,韩文昌几人就先到了苏葵家里,把正在家里做饭的李桂珍几个吓得不轻。
他们是听说有领导来了,小葵说出去看看,谁知道看着看着把领导都带到家里来了!
韩文昌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和他们闲话家常,还关心起这新修的瓦房来。
“是小葵出钱修的房子……”秦晓兰看着领导有些不知所措,但一提到这个女儿,整个人都焕发着光彩,“这孩子写文章挣了钱,说要给我修新房子……”
说起来现在谁不羡慕她秦晓兰,就是男人死的得早,那还有这样一个出息的女儿,她这辈子已经值了。
苏葵有了钱,他们家的情况当然是好很多,韩文昌又走访了清河大队的许多户人家,虽然比不上苏葵家,那也都是能自给自足的了,比起他之前在下面农村考察的情况要强上一大截。
问起他们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个个都说现在的生活好,能自己种点菜,养点鸡鸭,养头猪,就是还没有长起来,看着心里也踏实。
就是他们来到周建林家的时候有点问题。
除了周建林没回来,他们一家都在。
周老娘一听说是书记上门,那是吓了一跳,上次什么书记来,还是站在台上讲话,这回怎么上家里来了?
不过她最会演戏,领导问起最近生活怎么样,那是一顿猛夸,然后话音一转就说起她儿子,说人在部队,已经好久没回来了,一年见不到几次,这家里就剩下他们几个老的小的。
苏梅听得一阵火大,怎么,她不是人吗?
虽然她也是那个意思,但她这次学聪明了,没有像周老娘一样,而是非常坚定地说建林他是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去了,就是他不在家,她和孩子也都以他为骄傲。
苏梅的肚子已经有些显怀了,她摸着肚子说出这一番话,韩文昌听了正要夸她深明大义,周平忽然拆了她的台:“一天几封信催他回来带你随军的人不是你?”
苏梅既想瞪他又要维持自己的人设,脸都僵了,这死崽子!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韩文昌却不会让人尴尬,甚至温和地劝慰他们,说起军人保家卫国,他们家属都十分不容易,是值得人敬佩的。
即便如此,苏梅被人当场揭短,脸上也有点下不来台,恨不得打周平一顿,然而她忽然想起那天周平跟她说的话还有那种眼神,愤怒的情绪一下子就收住了。
她把目光转向正在和领导讲话的苏葵,她侃侃而谈,领导无论问什么,她都能接上话题,好像她以前在电视上看见的那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
她与领导是平等的。不是地位,而是那种相同的气场。
苏梅心里冒出这个想法来。
她忽然有些茫然。
此时的周平也把目光放在苏葵身上。
方才他说了那句话就去看苏葵,她却一点反应都没有,甚至没有看他一眼。
他默默垂下了眼。
*
韩文昌等人的学习考察小组在清河大队进行了整整三天的调研。
回去以后,韩文昌立刻针对这次的考察学习,向上级首长写了一篇报告。
从公共食堂成立到食堂这些年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哪些问题。当然他着重谈了这次在清河大队的所见所闻,列举了他们目前取得的成果,都是对生产积极的,有意义的,是能够革除弊端的好方案。
然而不止是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清河大队陆陆续续来了许多省市县的学习队伍,他们无一不看到了清河大队如今的发展,回去后也纷纷向领导提交了报告。
于是,这些报告和韩文昌的调研报告一起被送到了上级首长的桌面上。
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全民关注盼望的大事。
八月二十六日,上级首长召开会议,几位大区的书记参与会议。
会议主题是——讨论将清河大队的解散食堂试点推向全国。
首长说群众的意见他都已经收到了,这是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要拿出一个稳定的环境和章程来。
“大家认为清河大队解散食堂后群众的生活过得好吗?”
向书记和韩文昌是亲自去过的,都说他们的生活如今更好了,群众都是满意的。
试点有了,成果有了,按照这个章程来推广就不是问题。
于是首长问:“现在就推广行不行,下面的同志们是怎么想的,一时能接受吗?”
有人答:“是有一部分人还坚持办食堂。但大部分人都是想要解散的。”
“这些同志是怎么个想法?”
韩文昌说,因为这个政策宣传很久了,一部分同志思想没有转变过来。
大家都说起下面调查的情况,认为现在推广有利,又有成功的经验,可行。
就是目前少部分同志的思想没有转变,一些地方也还不知道清河试点的好处。
“既然这样,我们也可以在宣传政策上下功夫。”向书记说,“首长,我有一个提议。”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31 11:59:01~2022-03-31 20:48: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能说话就别bb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forever、shrimpbb、晓、夔愫 10瓶;行云 2瓶;金茂府小明vip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5章
上次向书记听说苏葵还会写文章, 回去之后,就把苏葵登在报纸上的那几篇文章都看了,也了解到了她文章引起的反响。
没想到她这次创作的小说, 竟然是以清河乡试点为题材, 更没有想到, 会因为她的这篇小说,引起人民大众对解散公共食堂一事的广泛关注。
一说到宣传, 他就立刻想到了苏葵。
“向同志, 你有什么提议?”
“我建议, 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来宣传。”
向书记说道:“首长,近日有一位作者在报纸上连载了一篇小说,是以清河大队的试点为题材。”
他向首长解释了这段时间有关《清河乡之变》引起的讨论以及大家对于这本书提到的内容的关注。
“这位苏葵同志创作的小说, 一直以来都深受人民的喜爱。”他先是说起了这位作者以前写过的小说都受到了怎样的欢迎,然后道:“最重要的是,首长,这位创作小说的同志就是清河大队的人, 也正是她提出了这次试点建议。”
首长问:“就是这位同志提出了这个建议?”
向书记具体讲了讲当初的事,说道:“这位同志有能力创作出受到群众广泛喜爱的作品,作为提出者和参与者, 在作品中又能更深刻地反映此次试点事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作品的特殊性,将其作为此次事件的宣传口。”
首长思考起来,问:“几位同志, 你们都有什么看法?”
韩文昌是听说过苏葵的文章的, 说道:“这位同志的文章我也听说过,确实非常受欢迎, 影响力遍布全国。”
另一位书记也关注过之前的事:“首长, 这次清河大队试点的事情之所以很快在群众中传开, 确实就是由这部作品引起的。”
又有人点头:“能够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首长,我认为可行。”
也有人有所考虑:“如果是文学作品,我们还要考虑到读书的门槛。”毕竟这个时代还有许多人是不识字的。
“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我们可以将宣传队利用起来,像以前一样上面的同志领会,然后对下面的群众宣传。”
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拿出对这次宣传口的重视来,群众自然都会想到办法来参与。
经过他们再三讨论,确认了这个方法有利,在此之外,如果有其他的宣传方法,也可以再讨论,同时进行,多管齐下。
首长点了头。
有人提出:“就是这部作品必须要进行把关。”
作为宣传阵地,事关重大,当然不可能不经过审阅就随便让它成为代表。
首长笑道:“那这件事就交给宣传部的同志负责。”
*
此时,苏葵还不知道她的作品已经快要上天了,她正在接受京城来的教育部的同志的采访。
他们一共来了三个人,是教育部办公厅的两位干事,还有随行的一位《华夏日报》的记者。
对于这个“教育模范”,上级领导非常重视,如今国家教育水平还处在比较落后的时候,人才奇缺,能够多培养一个人才,就能为国家的贡献多出一份力量。
而现在他们面前的这位小同志,却以一己之力,带着一个班的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并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模拟和联考的建议,使整个江省在此次高考中都取得不菲成就。
这次对她的采访,他们亲自来到清河大队,又收获了一堆队员对“葵花又要上报纸了”的惊呼。
两位干事年纪都比她大很多,态度都很和善,“苏葵同学,我们想问一问,你是为什么想到提出这样的方法的?”
“我是想着既然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资源,那就绝对不能浪费,将所有能统筹的力量统筹起来,大家集中力量,才能更好的进步。”苏葵说道,“能够大家一起进步,才能为国家奉献更大的力量。”
“好同志!”干事夸道,“自己有了成就,还不忘带着别人进步,苏葵同志,有这种奉献精神,这个教育模范你当之无愧啊。”
记者也笑了,说她的话记录下来,到时都可以直接登在标题上了,这个同志很有他们内部的作风啊。
他们又问起她的学习方法。
苏葵说起了自己当初制定的几轮复习计划,甚至给他们看了看自己打的时间表。
几人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计划,先是惊讶,然后便是一阵敬佩:“苏葵同志,你这也太勤奋了。”
不只是勤奋,这样的学习强度,还必须拥有强大的自制力。
“至于班上的同学,则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计划,针对他们的情况,我们成立了学习小组,每周开一次学习座谈会交流经验,还提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苏葵就谈了谈她当初给班上同学说过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还有她专门整理出来的重点笔记,按照这样来复习,事半功倍。
几位听得惊叹连连,读书竟然还有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好多他们都是闻所未闻,有些只是平时有个模糊的概念,而苏葵则是把这些全都系统化了。
“苏葵同学,听你这么一说,我发现我以前的书都白读了。”
也难怪人家取得这样的成绩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强大的自制力和统筹能力,她不成功还有谁能成功?
他们再次感叹:“我们这个教育模范颁给你是颁对了。”
这可不就是教育模范吗?她在教育上的见解,已经比他们还要深了。
其中一个干事笑着说:“以后参与高考的考生可是要感谢苏葵同学了。”
苏葵也笑:“看来是领导对这件事有了后续的关注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