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一面,印象特别深,持续时间特别久而已。
这时候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她们坐上的公交车还是用煤气来作能源,不过萨拉却很新奇,一直望着窗外的景色。
大街上多的是马车拉着货,人骑着自行车,多数人都在走路,偶尔才有一两辆小汽车驶过,街道非常宽广空旷,完全没有后世那种拥堵的样子。
“他们好像都很高兴。”萨拉说。
苏葵脸上也带着淡淡的笑:“是的,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内心都充满希望。”
的确,这个年代,正处于国家艰难发展的时候,却又是人们最热情洋溢,最希望高涨的时候。
“多么可爱的人们。”这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国家,这一趟,显然是值得的。
京城大学,始建于1898年,几十年来,见证了民族的沧桑变迁,岁月附赠它厚重,师生赠与它情怀。苏葵也在这里读过书,跨越时空的距离,如今她又来到这里。
昨天回来后,董其民就后悔了,苏葵师妹是第一次来京城,他怎么能把她一个人丢在那里呢,万一她真找不到怎么办?
这会儿他也着急了,对陆子光说要去校门口那里等着。
等了不一会儿,他终于看见了苏葵的身影,幸好她找到了,董其民松了口气。
不过她旁边是……?
陆子光一早就在京大盼着了,连郑云和听了也顺便来看看,他也早想见见苏葵这个神秘的“学生”了。
董其民才出去一会儿,他的声音就传了回来。
“老师,老师,苏葵师妹来了,带着一个外国人来了——”
“什么?”两人都从座位上站起来。
董其民进办公室来还没说话,陆子光就看见董其民身后走出来一个年轻的少女。
“陆老师。”苏葵笑着开口,“久闻不如见面。”
陆子光本人就好像他的字里行间中体现的,有清风傲骨,又有一种岁月带给他的宽容平和。
仔细一看,陆成明确和他有三分相像。
“是啊,小苏同学,可终于把你盼到了。”陆子光感叹不已。
不只是他,家里赵芝兰知道她要来京城的消息,早就催着他领人回家做客。
他又笑:“这下赵老师可不用天天在我耳根边念叨了。”
两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交流已久,一见面,迅速消弭了这种距离。
陆子光向苏葵介绍:“这位是咱们学校的郑云和校长。”
“郑校长好。”
“苏葵同学。”郑云和看着她,笑声爽朗,“我对你才是百闻不如一见,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
说实话,如果不是见了面,谁也不会想到,这段时间引起文学界大震动的人,会是眼前这个看起来年纪如此小的学生。
“校长,您太客气了。”
苏葵也向他们介绍:“这位是萨拉女士,是我一位法国朋友的母亲,刚刚才到华国,今天我来这里拜访老师,也顺便陪同她参观京城大学。”
萨拉也用刚刚才跟苏葵学的中文“你好”回答,很生涩,她却说得很大方。
“法国朋友?”几人有些惊讶,苏葵居然还认识法国的朋友?
苏葵简单讲了讲之前在杨市跟阿诺德认识的事情,这次碰到萨拉也是巧合。
“也好。”本来今天想让苏葵去他家里做客,不过既然她临时有事,那就等她忙完再去也可以。
苏葵向萨拉解释陆子光几人的身份,她非常感兴趣,说自己非常喜欢华国的文化,听苏说这里是文化的摇篮,她尤其向往。
郑云和挺高兴,抚掌一拍笑道,既然是外国友人来参观京城大学,待会儿他这个校长就亲自给他们做向导。
知道苏葵有事,陆子光简单提了提《小草青青》的事情,叫她不要把批评放在心上,他也是作协理事会的成员,到时候会和她一起去。
“这位先生在说什么?”萨拉问。
“在谈论我写的一部小说。”苏葵向她解释。
“小说?亲爱的苏,你还会创作小说?”萨拉非常惊讶,因为苏葵的年纪看起来实在是太小了,她分不清华国人的年龄,甚至不知道苏葵有没有成年。
“是的,女士,这是我的第一篇小说,还存在很多不足。”
“不,亲爱的,你太谦虚了,当然我知道华国人都很谦虚。”萨拉感叹地看着她,“要知道在我们国家,像你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还处于家庭的怀抱中。”
陆子光最近带着董其民在做一个课题,于是苏葵第一次享受到校长亲自带领他们参观京城大学的待遇。
郑云和对京大有很深的感情,谈起燕园的一山一水,一楼一阁,声音都是自豪的,苏葵听得也很认真,这座曾经的母校,如今还依旧保留这份岁月的厚重。
一边翻译郑云和的话,不时,苏葵还会向萨拉解说关于京大曾经的历史。
她侃侃而谈,几乎是萨拉见到任何感兴趣的东西她都能立刻接上话,说出一段历史,一段故事。她的语言质朴平和却又巧妙风趣,萨拉也不禁被她吸引。
郑云和看他们两人相谈甚欢,也是赞赏地看着苏葵。
这可真是个好学生啊。
“今天是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一天的参观,萨拉感叹,“学校的美丽,优美的文化令我赞叹,当然,苏,我同样为你的学识渊博而赞叹。”
“女士,感谢您的夸奖。”苏葵笑,“但愿能使您感到高兴。”
听说苏葵明天要参加会议,萨拉为没有她的陪伴而表达遗憾,不过她非常理解,她向苏葵约定,后天一起去参观钓鱼台国宾馆。
*
五月二十五日。
作协举办的文学座谈会定在民族文化宫举行。
民族文化宫位于西单以西的复兴门大街,既是展览介绍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文物,也在这里举办各种政治文化活动。
本次文学座谈会就在文化宫的礼堂举行。
苏葵跟着陆子光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好些人到了。
“小同志,你怎么在这儿?”
作者有话说:
好家伙,今天系统一直说我章节异常发不出,以后咱们还是定个固定的时间发吧,中午十二点,晚上九点?
感谢在2022-03-26 04:45:05~2022-03-26 20:00: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清妩、rain、rainy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北川磷 20瓶;rainy 9瓶;九月二十末 5瓶;挽扇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5章
徐奚年也是很早就到了, 谁知道会在这里看见苏葵,那个在火车上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孩。
“我来这里参加作协的座谈会,先生也是?”
徐奚年看到陆子光, 恍然, 当苏葵是跟着陆子光来长见识的。
他笑道:“是啊, 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果然是有缘分。”
他还想着,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这个学识渊博的小同志, 谁知道这才一天就见到了。
陆子光看到两人“相谈甚欢”, 神情有些古怪。
而徐奚年已经主动和陆子光打起招呼来:“陆所长,许久不见了。”
他们虽然在报纸上各执己见,在现实中遇到却不会争锋相对, 说到底,只是大家文学观念不同。
“徐主编。”
陆子光和他打招呼后,好奇问道:“你们两人认识?”
苏葵说:“跟这位先生在火车上有过一面之缘。”
“这位小同志可了不得,对文学的见地很深啊。”徐奚年笑道, 又问陆子光,“这是你们京大的学生?”
苏葵答道:“我不是京大的学生,我目前还在读高三。”
徐奚年惊讶了:“你说你还是高中生?”
这下他更是啧啧称奇, 原以为她是大学生,能懂那么多东西已经很了不得了,谁知道她竟然还在读高中!
是他太不了解现在的高中, 还是这个学生就是这么强?
他不由感叹:“这年轻人太厉害, 倒让我们这些前辈惭愧了。”
陆子光忽然开口:“那你这前辈怎么还天天批评人家?”
“我什么时候批评过她?”徐奚年不解,他明明一直在夸这个小同志!
“你忘了你在报纸上说的话了?”陆子光已经看出来了, 故意说道, “你不是前段时间才批评人家作品写的不好, 没有思想性,不够深刻吗?”
“我那是批评她吗?”徐奚年反驳道,“我那是说的是《小草青青》的作者苏葵!”
“她不就是苏葵?”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瞬间把徐奚年震住了。
“你说什么?”
他艰难地问。
见他这样,陆子光脸上带着三分笑意:“来,我给你介绍一下,刚才你夸的这位学生,就是《小草青青》的作者苏葵。”
他又对苏葵道:“这位先生你还不认识吧?他就是《文评报》的主编,徐奚年先生。”
苏葵挑眉。
“对了,”陆子光笑道,“徐奚年先生在报纸上对你的文章多有指导,你应该好好感谢他才是。”
“原来是徐先生。”苏葵明白陆子光在笑什么了,无非是笑他们“对家”见面不相识,甚至还谈到一起去了。
“你就是苏葵?《小草青青》是你写的?”徐奚年依旧不可置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