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葵同志,这件事你看怎么处理?”郑云和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学校是没想到乔海燕会做这种事情,虽然好多人都不会相信,但坏的影响还是传出去了,也总有那么一两个不了解情况的心里感到不平。
苏葵已经做好了准备:“校长,我会让人把所有入选同学的名单和试卷全部公示,公示期三天,期间对考核结果有任何问题的都可以来找我们。如果举报属实,被录取的同学取消资格。如果举报不实,也请举报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苏葵进来后没有看过她一眼,当然也没看胡芳。但乔海燕就是觉得苏葵就是在说她。
郑云和沉沉点头:“我们也是这么想的。”这种风气绝不能放任。
她要是只交匿名信还好,还能说一声她是为了公道,但直接张贴出来,那就不是这个意思了。乔海燕自认为聪明,可在校长面前根本不够看,满肚子的算计一眼就能看穿。
乔海燕听见两人的对话心里有些慌,忍不住开口向苏葵解释:“我只是、只是怀疑……想给大家一个公……”
“是想讨公道还是嫉妒别人想拉人下马你自己心里清楚。”苏葵直接摆手,“既然你那么喜欢公告,那把自己的检讨公告出来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另外,做错了事情,道个歉应该不难。”
对上她冷然的目光,乔海燕想反驳却硬是没敢开口,眼泪憋在眼眶里却不敢流。
“对、对不起……”她实在不敢惹苏葵。
“还有一个人。”
她脸色僵住,好半晌才非常屈辱地转身,咬了半天嘴唇才对胡芳挤出一句:“……对不起。”
说完眼泪就掉下来了,转身就跑了出去。
乔海燕后悔了,不该一时冲动做这件事情的,现在大家全都知道是她做的,让她以后怎么在同学间抬头?一想到这些,她整个人都灰暗了。
“唉……”郑云和深深叹口气,心里也在检讨自己,是不是他们只顾着教书没想着育人,才让人变成这样?
苏葵根本懒得跟乔海燕这种人废话,过来雷厉风行的就解决了问题。看校长在那自责又开导他几句并且道歉说给您添了麻烦。
胡芳也觉得非常抱歉,让苏葵从一开始就没有好过的脸色给吓坏了,连声给苏葵道歉。
“这事不是你的错。”苏葵不会搞迁怒,反而对她道,“部里还有事我要先回去,京大的这件事我就交给你处理了,能做到吗?”
她今天有好几样工作堆在一起,还是中午休息这会儿抽时间过来的,为乔海燕这个人耽误她的工作,也难怪她刚才那么不客气。
胡芳惊喜点头,郑重保证:“我一定处理好这件事。”
*
三天后胡芳来外交部报道,说所有资料已经公示,没有人再对考核结果提出异议。
“检讨贴了吗?”苏葵顺口问了一句。
“……没有。”见苏葵看过来,胡芳的脸色有些沉重,“乔海燕她出事了。”
“怎么回事?”
胡芳告诉苏葵,公示以后,学校里也公布了对乔海燕的处罚结果,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要写检讨,于是她每天都躲着人走。
“那天我去找她贴检讨,但大家说她自己出门了。后来……后来学校里收到消息,说她在路上不小心被车撞了,情况有点严重。”
她说的严重是真严重:“听说当时人直接被撞出好几米外,车从她两条腿上碾过去,脸上划了好大一条口……”
说着说着,胡芳已经说不下去了。
即便她们两个有这么深的过节,但她也从来没想过乔海燕会遇上这样的事情。
“她现在还在医院里没有醒过来,老师说还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能不能醒,不知道醒来后还能不能站起来。
苏葵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反常。
被车撞了?如果是现代还好理解,毕竟车祸确实很多。可现在的话不是她说没有,而是小汽车真的非常少。
现在的京城街道也非常宽阔,大街上频率很少地才能驶过一辆小汽车,连个红绿灯都用不着的那种。而且开车的速度是真的不快,苏葵坐过好几次外交部的车,都是四平八稳的。
把人撞成这样的重伤,这得开多快?那么宽的路这得人直接冲上去才会被撞到吧?
“是谁撞的查到了吗?”
“没有。”胡芳摇摇头,说乔海燕当时不是在大街上,走的那条路比较偏僻,车子撞了人就跑了,还是有人路过的时候发现了她,不然连医院也不用去了。
苏葵皱了皱眉,汽车那么显眼数量又少,应该很快就能查到才对。主要是现在汽车基本没有私人的,全是公车。
几个刚来的京大学生也在说这件事,从小到大谁也没见过这么惨的场面,说起来都觉得心有戚戚,不知道她怎么就遭到这种飞来横祸。
胡芳的情绪也非常低落,也没说以前的过节了,就盼着公安赶紧把肇事者找到,也希望她赶紧醒过来吧。
可苏葵觉得,事情并不如他们所愿。
果然,半个月时间都过去了,都已经到了国庆前夕,竟然还没找到肇事车辆。当然,人也没有醒过来。
“其实这也正常。”跟苏葵说话的是交通科的刘同志,这事他也知道,“虽然咱们现在的汽车不多,但管理也确实没那么严格。”
交通科在家属楼南边,外交部总共三四十辆车,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回来的,看车开车修车都是他们在管。
每位领导配车不一样,部长副部长级坐“吉姆”,司局级坐“伏尔加”“华沙”,而这位刘同志是负责开“奔斯”的(70年代后才开始叫奔驰),开的还是外长的座驾奔驰600,据说这车全世界不超过十辆。1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了,苏葵常常过来安排领导出行,跟他已经很熟了,就问他怎么说?
他点着根烟,指着两辆车跟苏葵说:“咱们这里车是有数的,但有时候也能多两辆,其他地方还真是难说……”
他指的是两辆吉普,当初几位军队来的领导是自己连车带司机带警卫员一起过来报道的。以前的冯师长,现在的副司长冯立国的车就在这儿,大部分都是当初他们在战场上缴获的。
苏葵听明白了:“所以是难找了。”
基本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配车,说多不多,说少也好像不少。管理没有那么严格的情况下,多几辆少几辆好像也没那么清楚。
最关键的是现在还没有监控,当时也没有目击者,查案手段也不丰富。而且周围也是偏僻的地方,很多人怀疑这是故意的。
别管是不是故意的,反正这样恶意伤人又逃窜的事公安不可能不管。
可即便是沿着周围查,一个一个排查过去,那工作量得把人累死。而且这么久过去了,谁也不知道车是不是到了其他地方,甚至可能找地方一藏,那他们就真的要抓瞎了。
照这样下去,别说半个月,就是半年都可能没有结果,而且还不知道人能不能撑半年。
胡芳几人刚刚去看过。
“医生说她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了,让家属做好准备……听说她家人当场就晕过去了。”
“她爸说要让人直接抬回家,不在医院里浪费钱了,但她妹妹还不肯放弃,一定要在医院里医。”
“老师带领我们给他们捐了一笔钱,剩下的……我们也没有办法了。”
几人说起这件事后来都沉默了,好好的活生生的同学就这样生死不知谁心里都不好受。
*
“公安还在那一带查吗?”
“放心,绝对查不到我们。”说话的是很久不见的三爷,他冷嗤一声,“反正那群蠢货往哪里查都是白费功夫。”
而周平却脸色冰寒:“我让你给她一个教训,没叫你杀了她。”
“斩草不除根,既然做了,就要做得彻底。三爷也是脸色不虞,但还是向他解释,“她看到了我的脸,不让她闭嘴我就要有大.麻烦了。”
别看现在风头是过了,但他的通缉令从来没有撤销过,要是这人把她抖出他不就完蛋了?
“可你给我找了更大的麻烦。”周平的脸色更加阴沉。
这事确实是他的失误,但他也是计划好的,唯一出了问题的就是没把那个女的完全解决就来人了,好在没人看到,那个女的也没法说话了。
“这件事我会解决的。”三爷说。
周平冷笑:“你解决?是让她彻底消失再招来一堆公安,还是把事情推到别人头上?怎么,你是嫌自己现在的处境太好了?”
“你有什么好生气的?”三爷忽然说道,“是你让我叫她学会说话的,现在她不会说话了不是更好。”
“我要做什么难道没有告诉你?你说不想要她的命——”
三爷对上他的眼睛:“你自己信吗?”
话音一落,室内一片寂静。
他看不透周平在想什么,但一定不会忽视他当时的暴露出来的杀意和那种粘稠的黑暗。
作者有话说:
1.《外交部老部的“印象”和记述》——孟京生
第120章
今年的国庆和往年也好像没什么不一样, 虽然不是整周年,首都的民众还是自发庆贺起了祖国的生日,各大建筑上都飘扬着一面面鲜艳的红旗, 远处隐约还能听见人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的国家在越变越好了。”又是一场会议后, 给首长担任翻译的贺红峰发出这样的感叹。
“是啊, 会越来越好的。”窗外不知是哪里开始放起了烟花,接二连三地许多烟花都冉冉升空, 给首长和煦的脸上又染上了几分温和。
此时时间已经不早了, 首长是个十分关心同志的, 看他努力将佝偻的身体站直,连忙请他坐下说话:“红峰同志,这几天辛苦你了, 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他还亲自给两人倒了杯茶,他的警卫员和贺红峰都不让,首长却坚持自己动手。
“感谢您关心,我那些都是老毛病了, 治不治其实都一样,没什么不好的。”贺红峰和首长相处好多年了,感受到这一幕还是觉得慨叹。
贺红峰是革命的老同志了, 当年是跟着部队干过的,也是在当时落下了些病根,现在就有站不直的毛病, 子嗣也比较艰难, 很久才得了贺旭东一个。
首长不赞同他的说法:“什么老毛病也得及时治,不然谁知道会以后会不会变得更差, 明天我再找医生给你看看。”
听见他此时有些沙哑的声音, 首长让他赶紧喝口水, 又微叹了一口气:“听你现在说话我都有些不习惯,其实我最怀念的还是你以前讲话的样子。”
贺红峰笑起来:“您是说我第一次给您当翻译的时候把您吓一大跳的事情吧?”
他第一次给首长当翻译紧张得不得了,加上他自己声音又大,到他翻译的时候就跟首长当时说的一样,像个炸雷忽然在耳边响起,把人当时就震住了。
“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老了,倒是时候将天下交给年轻人了。”
贺红峰今年快五十岁了,虽然不太看得出来,骂人还是一溜一溜的,但确实可以说是老了。
“首长,我之前跟您说的事情您考虑得怎么样?”之前他向首长提议,要找人来接他的班。
其实这件事早就应该进行了,当时中央规定的是四十岁以上就不再担任首长身边的翻译工作,他们大多转行外交出使别国去了。
但当时国内的翻译人才一直缺乏能挑大梁的,贺红峰也没意愿再走外交,首长又习惯了身边有他,就又干了好几年。
他如今确实是有些力不从心了,每次会议虽然会给翻译人员安排座位,但他依旧要让自己努力挺直脊背,长时间下来确实有些吃不消。更别说之后马上要迎来的大事,工作量实在太大,所以他今天又提了出来。
首长其实早有让他休养的想法,闻言考虑了一下就点了头:“也好,你认为哪位同志比较合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