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外交部也不能确定此事究竟能不能成功,李先河已经牵挂这件事好几年,在此时也难免坐不住了。
而他的这位秘书苏葵却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自信,在李先河又不自觉问起一遍的时候,她干脆说道:“主任,您看我什么时候说过大话,您放心,此次访华必定成行!”
我看你现在就在说大话。一旁的贺旭东只剩咋舌,即便他来了外交部这么久,经受了好几次苏葵给他的打击,还是不明白她哪儿来的自信,这话也能断言吗?
谁知李先河还真就信了,笑着点点头:“小苏你说得对,我是应该相信你的。”
不得不说,在前路迷茫的时候,苏葵这样的态度确实给了他不小的信心。
麻了,贺旭东恍惚,怎么就一个敢说一个敢信呢?
*
直到八月中旬的一天,贺旭东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来:“主任,有急电——”
这天,一个消息震动了整个外交部。
“瑞士使馆发来急电,法国前政要在瑞士伯尔尼会见我国驻瑞士大使,向我们提出访华要求,会见我国领导人!”
贺旭东几乎是一口气说完急电内容,一路跑来气喘吁吁,眼睛却亮得惊人。
李先河猛然站起身来:“来了!”
他下意识去看旁边的苏葵,只见她正不紧不慢地在整理文件,听见这个消息仿佛早有预料,对李先河露出一个笑:“是啊,终于来了。”
这一刻,李先河几乎是难以克制心中的激动,喜形于色。接连将急电看了三遍才确定此事为真。
贺旭东偷偷去看苏葵,她已经恢复了正常……不,她一直都很正常,整个办公室里最淡定的就是她,并且已经开始公事公办提出应对,准备接下来的会议可能用到的资料,将李先河激动的思绪都拉了回来。
想起他们之前说过的话,贺旭东是彻底服气了,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这种能力是他能够质疑的吗?天才的世界是普通人能了解的吗?幸亏当时没说出来。
这一重大消息迅速就从外交部蔓延开来,震动了所有有关部门的领导。
根据瑞士使馆传来的消息,他们夫妇将定于十月访华,华国驻瑞士大使接到了国内的意见,以华国人民外交学会的名义正式邀请他们十月访华。
——他是作为最高领导人的代表来向华国领导人商谈两国交流问题的,代表的是官方立场,但对外只能说是个人旅行,希望能够保密。连路线也是先到缅甸,再转港城最后到京城。
“可以理解。”李先河说道,“两国会见事关重大,怎样谨慎都不为过,我们这边也是这个意见。”
自建国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对我们进行外交封锁,碍于美帝的威势至今没有一个西方大国与我们建交。华国一直都在争取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想要打破这种封锁。
因为共同的反美倾向和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地位,法国就是第一个向我们释放友好建交信号的西方国家。
这对华国外交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法国是欧洲大国,在西欧的影响力最强。一旦两国成功建交,就将打破美帝对我们的封锁,其余西方国家和法语系国家大概率就会随法国一起改变立场,也向华国释放友好信号。
这是美帝绝不允许的,一定回对此横加阻挠。此行保密就是是为了不引起美方的警觉,不引起国际社会的动荡。
——起码在他们还没有到达之前,不能让国际社会知晓。
*
为法政要访华之事外交部再次忙碌起来,接待的规格,召开的会谈,参与的人员……每一项都要商讨,这就是今年外交部最重大的事件。
法文组现在终于成了翻译处最受重视的一个组。就在上个月,外交部正式将翻译科改为翻译处,由贺红峰升任处长,并任命苏葵担任副处长,依旧处于办公厅领导。
又是部门级别上升受到重视,又是他们法文组受到重视,但组员们却开始恍惚,想起了苏葵曾经跟他们说过的话。
“……等以后忙起来恐怕你们就不想要这种重视了。”
谁不想要这种重视?!虽然他们天天查阅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资料,翻译各种会议文件,加班加点离不开,但大家心里高兴啊!参与进这件大事里,受到这样的重视,他们自豪!
就是人手确实太少了。于是催着苏葵这个副处长兼组长赶紧招人进来帮忙。
都九月了,大学是开学了。
开学前夕郑云和就和外语系的几位主任开过会议,一开学这一批大五的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瞬间大家就沸腾了。
“今年外交部有意愿挑选优秀的实习生当翻译?”
“老师,您是说,苏葵要来我们学校,她就是负责人?”
这两个单独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对,连起来怎么就那么让人恍惚呢?
苏葵作为京大的名人,在京大留下了无数前无古人不知道后面有没有来者的传说,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看荣誉栏那里还挂着她的名字吗?
而他们,不巧又正巧,就是苏葵曾经的同学,一起进学校的那种。
只是他们大一上期的时候她免修了,下期的时候她各个专业乱窜去了,等他们大二的时候——她毕业了。
几年过去,他们好不容易也到最后一年了,她又回来了,嗯,以部门负责人的身份。
曾经的同学瞬间就成了他们的领导!
直到看见苏葵的时候,还有好多人反应不过来,甚至张嘴都不知道喊她什么。
苏葵同学?她早就不是学生了,人家都工作一年了。喊同志也好像不对,喊职位?对一个曾经的同学喊秘书,喊处长,他们怎么就觉得张不开嘴呢?
苏葵见到郑云和的时候还把这奇怪的事告诉他,说好多同学看见她都是憋了半天不说话,然后匆匆离开,感觉奇奇怪怪的。
郑云和听了大笑起来:“苏葵同志,他们是不知道怎么面对你了,这就是你要当名人的烦恼了,这下找不到人和你说话了吧。”
当天才还是有代价的嘛,曾经的同龄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肩,她早就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了。郑云和还发散着想法,叹息天才就是要经历孤独和寂寞啊,一定很不……
算了,一看苏葵这淡定的样子,就知道孤独寂寞高处不胜寒是不存在的。她大概就喜欢与众不同,要让她和同龄人一起按部就班的学习那对她才是折磨。
苏葵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是笑道:“没人跟我说话不要紧,我这不是来找您说话了吗?咱们还是来谈谈正事吧。”
“行行,谈正事,处长同志,知道你是大忙人了。”郑云和还感叹呢,“这一转眼你都当领导和我谈事了,这人生的际遇还真是说不准啊。”
虽说他们当初就有这种预料觉得这孩子有出息,但谁知道她升得这么快啊!一年大学毕业,一年学院进修,人家实习她直接任命,进去就是双担重要岗位,这才一年她又升了。
她跟一年这个时间好像就杠上了,真不知道下一个一年她又在哪个岗位上。
苏葵这次主要是代表他们翻译处来招实习,其余组或是人数不少或是工作不多,大多都只想要一两个人。
调侃完了,郑云和也拿出了谈工作的态度,商议怎样安排。
“还是两轮考核,笔试加面试,按比例取两者总分。由我们这边亲自出题考核,外国语学院和京大有意参加的学生都一起,考试地点就在京大。”
外交部那里没什么大的空间也不方便,学校就是现成的考试地点。而且从前他们安排实习都是由学校按照在校成绩表现直接推荐,但他们要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所以苏葵才亲自过来一趟。
郑云和一听就知道:“这主意是你出的吧?”
他可是太了解苏葵了。
“我希望选出最适合的人。”毕竟现在没有专门的翻译专业,学校推荐的还真不一定适合他们部门。
郑云和点点头:“也是应该的,政府部门哪里是那么好进的,这样考核也好。我马上……”
他忽然问苏葵:“要不你亲自去告诉他们?”
他就是想看看苏葵怎么面对她的那一群同学。
谁料苏葵思考了一下还真就点头了:“也行,我也好久没看过几位老师了,去蹭两节课也不错。”
郑云和陷入了沉思。
他就觉得这辈子想看苏葵变脸是没有机会了。
*
对苏葵的到来反应最大的就是英语系和法语专业的同学。
一个是苏葵的本专业同学,一个是因为她现在担任法文组的组长,这次主要就是为了给组里增加几位成员。
郑云和期待的场景并不会出现,同学们看看苏葵会不好意思,苏葵看见他们会不好意思吗?
她完全是公事公办,比如郑云虹叫她说两句吧,她上去就直接宣布本次考核的规则,让有意愿的同学在系主任那里报名。
“……各位同学都是优秀的人才,非常希望将来能与大家共事。”落下最后一句话,她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就这样,愣是让全班同学都怔住好一会儿,什么尴尬情绪都不翼而飞了。
虽然她全程都态度温和,浅笑淡淡,却仍旧给人一种不可亲近之感。
这种感觉怎么说,就是让大家真切地意识到,她真的不是他们的同学了,而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还是担任领导职位,或许将来就是他们领导的人。
她也不是来和他们叙旧开同学会的,而是来决定他们实习工作的。
他们想要进的部门,她已经成了负责人。
这给尚未踏入社会正在追求未来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比她当初跳级毕业还要直观的冲击。
“苏葵……”下课的时候,苏葵正要往法语专业那里去,一个声音喊住了她。
胡芳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喊出了她的名字,和她一起走的同宿舍几人也看着她。
“是胡芳同学,怎么了?”说起来这几人苏葵也好久都没有见过他们了。
“苏葵同……不,苏处长?”
看她小心翼翼又纠结的样子苏葵都笑了:“用不着这样,我又不吃人,叫我名字就行了,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她还是以前那样和蔼?可亲!
胡芳高兴了,赶紧摆手道:“没事没事,我就是想告诉你,我也想报名,将来去外交部和你一起工作!”
以前她报这个专业是稀里糊涂的,后来看到苏葵才觉得这专业特别有前途。等苏葵毕业往外交部去以后,她就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跟着苏葵的步伐!现在机会就来了!
苏葵挺欣赏这种性格的,正打算鼓励她两句,还没开口呢,旁边就传来一句嗤笑:“就招一个人,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考得上?”
胡芳瞬间就低落了下去。
“海燕,你少说两句。”旁边人拉了拉她,又对胡芳说道,“胡芳,你成绩那么好,一定能考上的,别在意啊。”
“万年老二有什么好得意的,没得第一有什么戏。”说话的是苏葵好久没有见过的乔海燕,有人给她调解她还不乐意。
以前有苏葵这个样样都比她强的人镇在头上,她有什么不满什么脾气全都收敛得干干净净。
后来苏葵终于走了,没人压住她本性就释放了。她会说这话也不奇怪,胡芳家境不好她一直不乐意搭理她,结果人家勤奋好学把她比了下去,苏葵还搞了什么奖学金,让她每学期都拿那么多钱!
她不敢怪苏葵,就把火撒到别人头上,自己得不到的凭什么别人能得到,再怎么厉害还不是考第二?
“胡芳考第二怎么了,你连第二都考不到,凭什么这样说她?”同宿舍的同学也看不惯乔海燕,平时他们都是一起抱团的。
“那可是外交部,就招一个人她凭什么……”
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就没了。
原来是苏葵在看她:“你为什么觉得她考不上?”
一对上苏葵,这种久违的压力又回来了,让她梗着脖子却不敢再说什么了。
苏葵还好奇问:“我想我说的是只有有意愿的同学都可以报名,没说班上第二名不能参加,嗯——也没说班上倒数第二名不能报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