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条件艰苦那是真艰苦,他们这样选择让学校老师都非常感动,苏葵就提出能不能给这些同学一些支持和补贴。
在后世的时候,往偏远地区任教都是有补贴的,只是现在好像没有这个政策。
最终学校领导经过商议,决定在希望基金中划出一笔款项,给这批学生一定的补贴。
如今苏葵的希望基金不仅是她一个人注资,仅仅靠着一套教辅资料的钱不足以支撑这么多人。
自从建立以后,学校的老师就率先为它提供了一笔资金。作协的几位老师非常支持苏葵的行为,更是在其中捐了不下于苏葵的钱。后来随着这件事影响力的扩大,曾经京大出去的学生很多都回来捐款支持母校。
当然这其中占比最大的还是以苏葵为代表的作家群体,毕竟几乎没有比他们更高薪的阶层。
现在的希望基金规模已经不小,完全可以支撑这个补贴。他们还听了苏葵的想法,准备拿出一个章程来,如果效果好就可以报给上级领导,其他地区也可以效仿。
大家听了这件事都是感动非常,好几个现在的同学都保证道:“苏葵,等我工作挣钱了,马上就回来支持希望基金。”
他们非常敬佩那些敢于面对艰苦的同学,虽然没有选择一起,但也用自己的行为来支持他们!
今年的高考依旧在七月二十号进行,整个七月份,是《决胜高考》这个名字被提得最多的月份。
这套书已经成为了所有高三学生的至宝,天天捧着手不离书,连老师们都陪着他们一起分析学习,势必要在今年的高考中一鸣惊人。
这是首届采用了“贺县模式”,也就是模拟考加联考模式的高考生,也是首届使用了教辅资料学习的考生。
不仅是高中,全国各地的大学,教育部的同志目光全都集中在这届高考上。
高考结束后还不等成绩出来,就已经有新闻媒体进行采访,不仅是采访学生,还请高校老师和教育部的领导谈一谈看法。
在高考气氛席卷全国之时,苏葵这个贺县模式的组织者,高考教辅的主编却没有人来打扰。
因为,她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考试——在大学的最后一次考试。
说是考试,其实更像是对学业水平的总结和展示,只不过是把论文换成了考试的形式。
不同系有不同系的考核,东语系下面的日语专业苏葵已经不用考了,俄语系的几位教授考试灵活,并没有采取笔试的方式,而是全部采用口语。其实这比考试更难,但最能检验水平也最节约时间。
“苏,你是我见过语言水平最优秀的学生。”叶甫根尼拍着她的肩膀夸奖,“能亲眼见到你学成毕业,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苏葵轻声开口:“教授,您也要离开了?”
“是啊。”叶甫根尼的表情带着遗憾又带着不舍。
他实在是舍不得离开这个美丽的学校,也舍不得这些可爱的优秀的学生,他很多年前就来了华国,对这里已经有很深的感情了,现在却必须要离开。
“一定要走吗?”苏葵说完就好像已经有了结果,只是叹了一口气,“您什么时候离开?”
叶甫根尼看着她温和道:“我会等着你们毕业。”
就在前几天,苏联突然单方面宣布撤走在华的所有专家,撕毁了所有合同,停止了所有项目。
自从一五计划以来,苏联援助华国三百多个项目,遍布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行业。这一离开,所有项目全部停摆,给所有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
叶甫根尼等俄语系的老师就在撤离的行列之中。本来消息一出最先撤离的就是他们,但孩子们正在毕业的关头,他们不打算一走了之,起码也要等到这一届孩子毕业才能离开。
他没有告诉苏葵的是,他们昨天又接到消息,国内要求他们到八月一号之前,所有人必须全部离开。
“抱歉。”他说,“我并不个好老师。”
“您已经做到最好了。”苏葵没有再提这件事,只是给了他一个温和的祝愿:“教授,祝您一路平安,希望以后还能有再见的时候。”
真的还有再见的时候吗,叶甫根尼明白,这一走,也许就不会再回来了。
因为这件事,学校里的气氛很压抑,即将毕业的喜悦也冲淡了。尤其是俄语系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俄语系的学生是整个京大外语系最多的,本来为他们分配的岗位也是最多的。可现在出了这件事,很多项目都已经无法进行了,他们原本要去的岗位也就去不了了。
京大为这事陷入了焦头烂额,紧急与上面协调。
在这样凝重的气氛中,苏葵完成了她的最后一场英语系的考试。
好在各个专业的考试内容和流程早就定下,外教也不如俄语系那样多,没有受到太大干扰。
这件事影响非常大,就是郑云虹脸上也不见任何笑容,考完试苏葵问:“俄语系的老师们已经走了吗?”
“是啊,昨天下午离开的。”郑云虹叹了一口气,“苏葵同学,我是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
俄语系和其他外语系不同,外教占据大半,还组建了学校里唯一一个俄语教研室,多年来教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京大发展最好的外语专业。
现在他们一走,整个俄语系可以说就此瘫痪,留下那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办。
要不是现在刚好是期末,本学年的课程已经结束,还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混乱。
他们昨天离开,也就是说,还是没能等到看到同学们都毕业。
京大不止俄语一个专业,虽然没有他们在场,学校如期为所有同学举办了毕业典礼。
即便苏葵同时学习了好几门外语专业,但她本质还是英语系的学生。七月的最后一天,苏葵和英语系二十四名同学一起,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毕业证书。
不过,苏葵的毕业证书和别人有些不一样。或者说证书是一样的,只不过她有很多张。
经过老师们的考虑,最终发给她的学业证明就是和每个专业学生同等的毕业证书。
只是时间有些变化。
【苏葵同学:自一九五九年九月至一九六零年七月在我校英语系学习中,修完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京城大学,一九六零年七月三十一日。】
仅仅一年时间,她就完成了别人或许十年也完成不了的成绩。如果不是下面还有校长的签名和京城大学的盖章,还在学校里留在了档案,恐怕看到这份毕业证书的人都会以为是假的。
她的证书是校长郑云和亲自交到她手上的。
“苏葵同学,恭喜你,终于可以提前毕业了。”
在苏葵的面前,他露出了久违不见的笑容。甚至几位外语系的主任教授也在这里。他们看着苏葵,脸上同样是欣慰的笑。
郑云虹对她笑道:“苏葵同学,从今天开始,你就真的是我们的荣誉校友了。”
学校都荣誉校友栏那里早就挂上了苏葵的名字,她是唯一一个还在校就被挂上去的。但从今天开始,她在上面就名正言顺了。
“是啊,苏葵同学为咱们学校做出了这么多贡献,下学期就见不到她还真是可惜。”秦教授笑眯眯道,“苏葵同学,你真的不考虑留在我们学校吗?”
这么优秀的学生,许多老师都动过让她留校的念头。假以时日,她恐怕会成为京大最年轻的教授。
苏葵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也笑道:“这个我说了不算,要不您和李主任商量商量?”
“你这孩子——”秦教授指着她笑,“我要是争得过他就好了。”
没办法,谁让李先河速度太快。别人是快毕业了才有看中的人要过去,他倒好,在苏葵还没上大学的时候就把人拐走了,早早定下了志向,为这连中文系保送都放弃了,这谁争得过?
更别说现在,后路都提前给人安排好了。
一出学校立马就能接国际关系学院,生怕人跟他抢一样。
苏葵也果真不负李先河对她的期望,根本没有等到下学期,在这学期就结束了所有学业,成为了京大有史以来手持英法德日西俄几个专业证书的学生。
这个消息本来应该李先河最先知道,但外交部最近因为苏联撤走专家的事陷入了一片忙碌,几乎没有时间关注其余的事。
最先知道这个消息的反而是萨拉。
她一见到苏葵热情地拥抱了她:“亲爱的,你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你是我见过最优秀,也最有天赋的学生。我发誓。”那些作古的天才不算,起码她从来没有见过苏葵这样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从上学到毕业的人。
最可怕的是,她还不仅是学习一门课程,这时何等可怕的天才?
“我打算将这个消息告诉阿诺德,他一定会为你这个朋友高兴——”
“萨拉女士,您是要离开了吗?”苏葵已经有了预感。
萨拉惊讶于苏葵的敏锐,她有些不知道怎么开口:“……是的,苏,我们应该离开了。”
“这段时间的事情……抱歉,我是说,你还好吗?”
现在的情况已经不适合他们待在华国这里,起码萨拉的身份不适合。即便她已经不在政坛活动,但本身她代表的意义就不同,否则这边也不会这样重视她。
在华苏两边现在的情况下,她留在这里会给人其余的信号。
“感谢您的关心,我们在学校里并没有受到什么打击。”苏葵又说道,“毕竟我们都明白,现在还不是时候,对吗?”
或许是她的眼神太明了,或许是这里只有他们两个人,萨拉终于是说道:“是的,现在还不是时候。”
还不是他们能够表明立场的时候。
而苏葵得到这个结果已经笑了:“萨拉女士,我并不为您的离去而感到遗憾,因为我们还有再见的一天。”
或许是这样的自信感染了她,久久压在萨拉心上的担忧也去了不少,她再次与苏葵拥抱:“会有这么一天。”
这几乎是明示,释放了最友好的信号。
萨拉的身份让她不得不选择离开,好在弗洛朗公司的人不为此事担忧,继续他们即将收尾的纪录片拍摄工作。
这段时间留在京大交流学习的巴尔本来也不打算离开,但由于他病情不稳定,私人医生还是建议他回去,那边有他专业的医疗团队。
这场风波影响了太多人,等到八月中旬,苏葵都把秦晓兰接到京城来了,李先河才终于腾出时间来关注苏葵。
其实他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件事,苏葵的成绩和证书他已经从学校拿到了档案。
“苏葵同志,你的材料我已经交上去了,半个月后,你就去那边报道。”
第101章
国际关系学院位于西城区的阜成门外展览路, 离苏葵家也不算太远。
这话是赵芝兰跟秦晓兰说的。
苏葵的毕业没有旅行甚至不算有假期,因为这段时间她根本闲不下来。电影制片厂的拍摄工作已经到了尾声,请她准备纪录片的解说和翻译工作。
苏葵是不打算回家了, 直接将秦晓兰接了过来。
说实在, 秦晓兰是让苏葵吓到了。她根本不知道苏葵在京大做的事情, 知道后整个人都是恍惚的。
小葵她已经毕业了?她用大学一年的时间跳完了人家五年的课程,关键是她还不止学习一个专业!
所以现在她已经超过所有同龄人, 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毕业生了, 甚至已经被定下了前程, 推荐她去国际关系学校进修!
还多亏了苏葵这两年做成的轰动事太多,锻炼了大家的承受能力,还有她挂在客厅的那张首长亲笔写的奖状牢牢抓住了秦晓兰的思绪。
这段时间苏葵常常往电影制片厂跑, 秦晓兰过来就是打着照顾苏葵的主意,看她这么忙,天天琢磨着给她补身体。
知道她来了,赵芝兰给搬了好多东西过来, 全是之前大队里送来的那些,她最近常常过来,既是给苏葵送东西, 也陪秦晓兰坐坐。两人间最大的话题就是聊苏葵。
“你也别担心,小苏她的能力我们是知道的,这孩子一向都有自己的主意, 我们只要做好她的后盾, 让她能好好学习就很好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