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院系改组,目前外语系的老师大部分都在京大和外国语学院, 整个教育栏目基本就是由这两所大学的老师教授轮番担任播音员。
他们每天忙于教学,忙于研究,却仍旧将这当作一份真正的工作来做, 只要能有一位同学受益,在他们看来就是有价值的。
苏葵到的时候就是和其他专业的两位教授一起到的。他们来的时候,还有两位老师刚刚离开。除他们外, 这里只有两个常驻的播音员, 会在特定的时间给大家播放一些外语作品。
几种外语虽然归于一个栏目,但都有不同的频道, 也有自己的播报时间。法语频道就定于每周一二五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周三四下午六点到八点进行广播。
“我们这个栏目规模不大, 所以暂时只能这个样子,小苏同志,你可不要介意。”
说话的人就是电台的一位播音员,年纪比苏葵大不了多少。一边给苏葵说电台的布局,一边有些腼腆地笑,据她说,她非常喜欢苏葵写的小说。她还曾经问过领导,好多人没有钱买书看不到这部小说,能不能在电台里播报这部小说,那边说了会考虑。
没想到这里也能遇见读过自己书的人,还曾经有这样的提议。苏葵只是笑道:“同志,我看这里就非常好,毕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播音员说得不错,他们位于广播电台第一层,这里确实规模不大,甚至只有三间屋子,这个时候的设备也比较简陋笨重,几乎不能移动。
但就像苏葵说的那样,有众多德高望重的老师在这里,谁也不能说这里简陋,况且能来到这里,也是自身水平的证明了。
播音员早从先前几位教授那里得知苏葵要来这里的消息,还知道她翻译了自己的小说,可以说早就盼着苏葵来了。
“苏葵同志,你今天也是要给大家讲《小草青青》吗?”
她将几位教授在电台的课表交给苏葵。他们基本是按照课堂上的教学来的,偶尔也会讲解一下课堂以外的知识。
因为她看苏葵什么都没有带,所以才有此一问。
“老师们的知识讲解已经非常优秀透彻,我就不在这里卖弄了。”苏葵笑了笑,“比起讲课,或许大家更愿意听我讲一讲如何学习吧。”
说话间,播报的时间快要到了。
她并不知道的是,同一时间,京城广播电台在元旦庆祝新闻播报完毕后,插播了一条重要广播。
【今日早九点,教育模范苏葵同志将在我电台教育栏目法语频道下进行广播,欢迎各位听众收听。】
目前收音机在国内属于大件,拥有的人并不多,收听法语频道的人那就更少。但京城广播主电台无人不知,大家都在里面收听新闻,听听戏曲歌曲评书,是他们最熟悉的频道。
此刻,所有正在听广播的人都听到了这条信息,瞬间就炸开了锅。
教育模范苏葵?不就是那个《小草青青》和《清河乡之变》的作者吗?前段时间她编写了《决胜高考》又上了一回报纸,可以说现在在全国几乎无人不知,她现在竟然要上广播了?
好多人其实只听过这个名字,最多也就看过照片。所以现在是能听见她说话了?
听见的人赶紧告诉旁边人,大家要么围到有收音机的人那里去让他赶紧调到这个频道,要么就抬着板凳等在广播喇叭那里,指望着她能讲讲她的小说。
尤其是在苏葵的老家贺县,更是掀起一阵轩然大波,他们贺县上下那才是没有一个没听过这个名字的。
以前她还在贺县上学的时候,那就已经是县城里的名人,自从高考之后,更是三天两头上报纸。现在不只是报纸,她还要上广播了?
“我们家小葵上广播了,小葵她上广播了——”
大清早的,李桂珍就在清河大队嚷嚷开了,不为别的,就为她在广播里听到了这个消息。
原先苏葵买的那个收音机实在太重,她不好带到京城就留给了家里,让秦晓兰平时听听新闻戏曲评书之类的。别说,自从家里有了这“一响”,全大队的目光全在她家身上,茶余饭后,三不五时,大家都爱往苏葵家这儿来。
她家院子宽敞,又有收音机这种好东西,大家坐在一起,一边乘凉,一边听广播,还能侃个两句,可不就是最大的享受吗?
大队里原来也是要申请安装一个广播喇叭的,只是当时经费不足,所以没有安成,现在整个大队还真只有苏葵家有收音机。
这么好的东西,李桂珍当然不想拿出来,可这东西苏葵明说是给秦晓兰的,能让她听就不错了,还发表意见?
大队里人对苏家帮助都很大,秦晓兰也不是吝啬的,每天上完工就把收音机拿出来放在院子里的桌上大家一起听,几乎已经成为大队公用的了。
今天还不到拿出来的时候,但平时李桂珍也爱摆弄这东西,秦晓兰也不会反对,谁知道一打开就听见了这句话。
谁家不认识苏葵她家也不能啊,一听李桂珍眼睛就瞪大了,马上跑出去四处宣传,愣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葵花上广播了!
一瞬间,有空的没空的都赶紧跑到苏葵家来,在秦晓兰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被大队人激动的声音淹没了。
看着满院子激动的人群,就指望着他们家的收音机听消息,李桂珍那是腰杆都挺起来了,甚至主动把收音机搬出来,享受着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她……提的收音机身上。
苏葵这个名头太大,一下子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竟忘了她是在法语频道播报,要真是上课,他们大部分人压根听不懂。
上午九点时分,在大家翘首以盼下,广播里传来了一道清越的声音。
“各位收听法语频道的观众朋友们好,今天是元旦节,也是新的一年,六零年的开始,在这里先祝大家节日愉快。”
“小葵,是小葵的声音!”
最先听出来的就是秦晓兰,直到现在她才敢确信,小葵她是真的出现在广播里了。
院子里多的是坐不下只能站着的人,一听也说那就是葵花的声音,错不了!
好在今天苏全福在这里,赶紧让大家安静下来。
苏葵在广播里仅仅介绍了自己的名字,但很多人一听名字就知道她是谁,此刻更是有众多不属于这个频道的听众等着她的广播。
“据我们法语频道开办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相信已经有不少同学因此受益。受几位老师所托,今天由我给大家上这堂法语课,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这会儿大家才有点反应过来,她好像是要讲什么法语课,那是什么语?他们听得懂吗?
就是听不懂大家也舍不得换频,至于听得懂的,譬如京大的学生,更是认真地听着这堂或许不一样的“课程”。
好在苏葵上课充分考虑到了收听广播人的特点,也没有忘记广播开设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起更多人的兴趣。
她没有给大家讲单词语音,语法结构,反而首先说起了自己学习语言的经历。
讲故事啊?那就好听了。
苏葵真实学习语言的经历是在上辈子,这当然是不可能说的,而她的目的也不是这个。
在她的介绍中,她首先说明了自己现在在语言上取得的成就,引起大家一片惊叹之声,对她接下来的上课更有信心。
就在大家惊叹的时候,她话音一转:“我知道大家目前在语言学习上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自学的同学……”
于是,他们就听她说起了她总结的一些困难。
一听好多人就愣住了,什么语音不会发,单词记不住,语法结构摸不清,这不就是他们现在的写照吗?
关键是,她说得那样信誓旦旦,仿佛是自己经历过一般。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她说:“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希望对你们学习语言有所帮助。”
这会儿好多人才是愣住了,讲学习方法?
苏葵当然不知道听众是什么反应,按照自己的计划,从单词的几种记忆法讲到语法结构的简单拆分再到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还有如何检验自己目前的水平。
明明是非常冗杂的知识,在她那里,竟然变成了信手拈来的框架记忆点。
大家恍惚中都生出学习语言好像很简单的想法。
本来是来听故事的,听到后来,好多人尤其是有志于学习语言的人纷纷拿起笔记录起来,就是不学习法语的人也受益无穷,就只恨自己写字的速度不够快,生怕错过了她的任何一句话。
苏葵好像知道有人在记录,说话的速度并不快,并且还告诉他们:“大家没有记录下来也不要紧,我今天说的这些,到时候也会一并整理成学习资料,会在《小草青青》法语版出版时一起发行。同样,这份学习资料的所有收益也会一并捐给京大希望基金。”
一段话信息太多,大家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惊讶哪个。
她自己翻译了《小草青青》的法语版本?
她要编写外语学习资料?和《决胜高考》一样?居然还是不收钱!
这就是教育模范吗?
大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消息,但怎么也没有自己亲自听到的来的震撼。
苏家的院子里这会儿是一片寂静,只有秦晓兰在那里抹眼泪。
有领导听到了,也叹了一声:“好同志啊。”
就是广播结束,播音员都没有反应过来。
“苏葵同志,你真的还要……”
这项工程并没有之前庞大,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她竟然又要免费!
无论工程量大不大,编写书籍都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她付出了这么多,竟然完全不要求回报,这、这就是教育模范吗?
别说是她了,就是刚刚到来的郑云虹都被这个消息又惊了一次,差点忘记要跟苏葵说什么。
“苏葵同志,你真的决定好了?”郑云虹语气有些复杂,“你之前已经为京大付出很多,这次……”
凭借之前的《决胜高考》系列书,她已经给京大的希望基金注入上万的收入,是绝大的贡献,现在竟然还要继续?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奉献到这个地步?
“老师,这也是我早就想好的事情。我只是想把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分享给更多人,想要更多同学因此进步,从没想过因此盈利。况且——”
苏葵话音一转:“我其实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
苏葵说的当然不是假话,这份关于法语的学习资料,在她开始翻译《小草青青》的时候就开始了。
不比之前是所有学科的整理,现在只有法语一门,还有之前整理学习高考英文的资料打底,她完成的很快。
不过和《决胜高考》英语科目是针对高考不同,她现在编写的这份学习资料完全是为了语言的学习,上面的所有方法都是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语言。是她结合了后世的很多学习方法和框架整理出来的。
说起来可能很多,实际上大概只是一个比较薄的册子。毕竟只是讲学习方法的辅助资料,学习还是要以教材为主。
至于免费的事情,虽然书是由她编写,但正如她所说,这是两世的智慧融合,不管是哪边的老师,都曾经给了她极大的帮助。
这份后世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方法,也是先辈们探索过研究过的,她只希望将这些东西提早带到这里。如她所说,只要大家能因此受益,这份资料就算有价值了,收费的事情更是从来都没有想过。
结果就是大家都被她这份奉献精神感动到,郑云虹甚至忘了自己刚才要说什么。
好在苏葵提醒了她:“老师,我刚才看了课表,今天这里并不是您值班,您来这里是?”
确定了她做的事情,郑云虹现在也是一阵唏嘘,看她的目光都带着慈爱:“我刚才来这里是来找你的。”
今天学校放假,苏葵平常会待在学校图书馆,今天有事才来了这里。郑云虹是知道的,什么样的事能竟然让她从学校跑到这里来找人?
仿佛知道苏葵在想什么,郑云虹解释道:“我可不是从学校来的。”
“我刚从北三街那里过来。”
那边只有一个大型机构,京城电影记录制片厂。
凭借高超的观察能力,基本没有苏葵猜不中的事情。
果然,郑云虹告诉她:“苏葵同学,目前电影制片厂预备出一部关于京城的纪录片,翻译后在其他国家上映,目前处于和其他国家洽谈阶段。”
苏葵一听就明白了:“他们的代表已经来这里了?有什么地方我能帮忙吗?”
郑云虹早知道她聪明,点点头直接把话说明白:“是有点事需要你帮忙,我们边走边谈。”
电影记录制片厂全名京城电影记录制片厂,以拍摄记录电影为主,曾经拍摄过很多记录革命斗争,国内重大政治事件以及社会建设的纪录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