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身体如何,太医院的脉案你又不是没翻过,多事。打仗,哪有绝对的安全的,多跟你说几句,不过是怕真出来事,这边先慌乱起来。南锣那事,事出突然,后来走漏了风声,毁了小三。这次跟在朕身边的小二,你给我看好了。这事将来留给他驯服的。不说这些了,北疆那边怎么样了?”
“北疆那边,对外放出了风声是我去收服后,拿起子人就龟缩不出了。昆桑那边,你安排的暗棋协助着七公主已经取得了赫都的宠爱。有杜三和赫都在,那些人在西北讨不了好。”
“要不是要消耗杜三的势力,顾及着小七的安生日子。北疆那些人,真当这么些年朕是死的不成。”
“您运筹帷幄,一切都在您的算计之中,何必动怒?”
“不过讨厌那些帝国的蛀虫罢了。”
“现在麻烦的不是北疆,而是凤阳眼下的局势。对了,下面人回报,说皇后那有件怪事,请您示下。感业寺那,有第三方势力介入,目前看来,对皇后一行人没有恶意。咱们的人观察那些人身手像是暗卫,但他们跟咱们的人交手毫不留情的”
“好小子,倒是手脚不慢。既如此,就撤回让咱们的人,派去继续监视北疆和西北那边,必要的时候,可以推赫都那边一把,统一昆桑和那达草原,让他没功夫来骚扰我大梁。小七那边,给她传信,宠爱都是虚的,只有子嗣、权势才是真实的。”
“知道,这就安排人给那边递信。七公主伶俐,听说是把身边的嬷嬷的嫁给了当日来大梁迎亲的莫库。莫库这人是赫都救回的,此人很得赫都信任。想必七公主得到赫都信任的日子不远了。”
“莫库么?小七的好日子还得磨。赫都那男人有意思。”皇帝赞道,“但愿小七能早日破局。”
“那边倒不急一时,可南锣那,您还是打算按兵不动?”
“凤阳王想造成围魏救赵,里应外合的局面,也得看朕答应不答应。”皇帝嗤笑,“从密道跟着他出逃的人,不过一万,这一万人马倒都是精锐之师。南锣十郡百姓的性命不可马虎,不然围困凤阳城一座空城有何意义。不过是为了迷惑落荒而逃的凤阳王,不想刺激之下令他疯狂反击罢了。”
“所以你才密令南锣十郡郡守,对于出逃的百姓睁一只眼比?还派杜九沿途收容逃难的百姓,征兵入伍?”辛寅回过神来,“陛下仁慈。实乃百姓之福,大梁之福。”
“得了,你小子不用给朕灌迷魂汤。”皇帝打断辛寅讨好的举动,“倒是杜九还真虽了他姐姐,分得清轻重。但太区分的清楚了,反而未入朕布下的局。原本想着杜家接下这棘手的活计,在收容安排那些百姓的时候,会动用道杜家在南锣的势力,倒是没想到这小子脑子活,竟整出来战时征兵入伍的一套来。入伍士兵的家眷派人送往远离战争的山里,鼓励百姓开荒种田。倒真有这小子的。”
“杜九生母出自陈家分支,是她那一辈儿里最拔尖的姑娘。杜九从小就被他娘逼着学会了骑射功夫。至于杜九的诗书,是杜大人亲自教导的。杜家嫡子的读书他都会从中指导,给予最合适他们的路子。”
“谋略打仗还成,为人有些过于正直了。去,把卫家走商锣海的消息放出去。再把卫三夫人失去踪迹的消息递给杜九。水,乱了才好趁乱动手。至于玉京那边,务必下命给朕死死封锁住消息,杜老狐狸和宫里那丫头精明的很,莫让他们坏了朕的大事!”
“是,微臣遵命!”
☆、第31章 /问君何行何当归
31、
瑶华宫,正殿。
十娘一身淡绿色的贴身水靠,小腹微微凸起,坐在上首,一手扶着肚子,一手遥着团扇。她双眼晶光粲烂,闪烁如星,流波转盼,灵活之极,似乎单是一只眼睛便能说话一般,容颜迤逦,嘴角带着淡淡笑意。
“夫人,八王妃和杜四夫人到了,在殿外候着。”小太监进来回禀。
“是六姐和母亲到了,快请。”十娘放下团扇,对着若敏道,“你亲自去请母亲和六姐。”
宫里的小太监和小宫女暗暗心惊。据说淑佳夫人进宫十几年,孕中待产时,杜家并不像其他世家那样,当家夫人早早地就进行来陪伴。皇上和皇后体恤夫人,常宣召八王妃进宫陪伴夫人待产。后来八王妃怀孕,倒是回过杜家坐月子。
夫人为妃后,也不怎么经常召见杜家四夫人进宫。杜家四夫人是继室,跟夫人不亲热原也正常。
今日这杜家四夫人跟随八王妃一起进宫,倒是让底下人捉摸不透。但主子对来人的重视又让他们暗暗猜测,或许这位杜四夫人在夫人心里是不同的。
“画屏,去重新泡壶绿茶来,把前几天遥儿送来的西北那边的吃食也端来,给母亲和六姐尝尝鲜。另外吩咐宝霞,小厨房今儿的晚膳,加一道八宝醋鱼,一道翡翠丛中一点红,在来一个酸笋汤。”画屏忙应声去小厨房帮忙。
八王妃杜六娘一身正一品王妃朝服,身后跟着王府的小郡主。大郡主一身绿杉,一双纤手皓肤如玉,约莫十岁年纪,满脸都是温柔,满身尽是秀气。
紧接着,正殿进来一个妇人,身穿墨兰色绸衫四品夫人朝服,约莫三十六七岁左右年纪,容色端秀,眉目间依稀与杜子诚甚是相似。
“拜见淑佳夫人,夫人金安。”三人依次行礼。六娘身为正一品王妃,比十娘的品级还要高,但因为十娘是皇帝的女人,是以行蹲身礼。她身后的大郡主和杜四夫人确实实实在在的叩首。
“六姐快请起,快抚母亲起来。赐座。静姗,到姨母身边来。”十娘一开口,若敏忙把杜四夫人扶起,待她坐下后,亲自端来刚泡好的绿茶给她。
只见八王府的小郡主静姗抿着嘴,好似并未听到十娘传唤,只笑吟吟的咪眼瞅着桌上的精美吃食,伸手捏起一块奶酪酥,就要往嘴里送。她肤白如新剥鲜菱,嘴角边有一粒细细的小黑痣,更增俏媚,瓜子脸脸上尽显雅秀淘气。
“啪”到嘴边的奶酪酥被打落,“没规矩的丫头。娘娘叫你上前去说话。”六娘恨铁不成钢的轻掐了自个儿女儿一下,伸出手,用帕子把静姗手上的吃食碎屑拍落。
“疼!”小郡主一边躲,一边朝着上首坐着的十娘喊,“十姨母,六婶儿,我娘在您宫里打我,还不许我吃您特意给我留的点心。”
“你这丫头怎知这点心是姨母留给你的?”十娘对着这个淘气的甥女笑道,“这看到点心就走不动的劲儿还真是跟小八小时候一模一样。要不怎么说是表姐妹呢。”
“我才没有小八贪吃。”静姗上前,摇着十娘的袖子撒娇,“您宫里的点心最好吃了,您帮我求求情,让我今儿多带些回去吃。”
“去小厨房找宝霞去,她今儿听说你娘来,早替你做好了许多小点心。”十娘用手指一点甥女的头,“小八这些日子住在偏殿,一会让人把点心送去,你们姊妹说话。”
“哎,我就知道六婶婶最好了。”静珊高兴的笑,“那我去找小八那个懒丫头,整天窝在屋子里有什么意思。”
“静玥公主今儿倒是去跑马了,算着时辰这会子也该回来了。”若敏上前不动声色的给十娘递了杯牛乳。
静姗一愣,忙松开还拉着的衣袖,对着若敏做了个鬼脸,“姑姑,静姗有分寸的,不会伤姨母肚子里的弟弟的。”
“奴婢不是担心您伤到小主子,奴婢是想提醒您,八王妃在您身后脸都快青了。”若敏用小声却不至于让人听不到的声音说。
“啊?”静姗回来,果然看到她娘一副恨不得打她的样子,忙端着一盘子糕点跑出殿外,边跑边喊,“我去找静玥了。”
“这淘气丫头!”十娘对着一脸青色的六娘道,“六姐放心,有人跟着静姗。”
“让妹妹见笑了,王爷这段时间在家,这丫头被她父王惯坏了。”六娘提起夫君和女儿,一脸掩不住的幸福。
“六姐不用太拘着静姗,静玥上面尚有四个姊妹没有婚嫁,轮到她跟静姗还早。”言下之意,皇帝的女儿还多,和亲也不会用到王府郡主的,放心。
“倒不是非拘着她,也不小了,终归是要嫁到别人家去,规矩也该学起来了。当年咱们姊妹在家的时候,不也是要学规矩?”
“慢慢教就是,不急于一时。且有跟你王爷看着,静姗吃不了亏。”十娘劝道,转而感叹,“看着静玥静姗二人,不由得就能想起当年咱们姊妹一起读书,还有母亲教我骑马的事儿,一晃眼都这么多年过去了。”
“可不是,如今九弟都快该说媳妇儿了。”六娘瞅着杜四夫人笑,她这个四婶儿很是知趣,很少进宫探视十妹,但在家里为难十妹的时候,总能巧妙的化解。手段也有,大房三房甚至她娘,都轻易从四婶儿手里讨不了好。这次得知她进宫,就派人寻了人,跟着她一起进宫,说是有事求见夫人。
“母亲开始给四弟想看人家了?”十娘听六娘一说,倒是想到了她远在南锣的九弟,按年岁,是该说亲了。”
“你祖母觉得陆家三房的芝姐儿稳重,我娘家三嫂子家的小女儿,我瞧着跟诚哥儿能说得来。”
陈氏也不扭捏,把来意清楚的道明,“当然如果娘娘能为您弟弟指一门亲事,那对杜府来说也是没事一桩。”
“母亲莫在私下想看,被人抓住咱们家的把柄就不好了。今儿的选秀因为凤阳的战事有所推迟。等明年开了春,选秀势必会进行。到时候撂牌子的秀女才可自行婚嫁。您回去跟祖母说,不急在这一会子。我如今在这个位置上,多少人盯着杜家呢。”十娘想了想,对陈氏道。
这些日子,玉京中,萧氏一族被诛,柳家和纳兰家元气大伤。陈家是一贯的低调,陆家也在这次事故中折损了不少人手,黎家还是一如既往的高调。但若论最有权势的,远非这几家。杜家这些年因着她的缘故,在玉京也算是一飞冲天,名动京城。
眼下她是执掌凤印的从一品夫人,皇后不在宫中,她虽未为贵妃,但在内宫已然是副后的待遇。这让眼热杜家和她的人嫉妒,她不得不多敲到。要知道,一个家族往往就是从小处败坏的。
“原也是没多着急,倒是三老爷前几日,一直不高兴。跟老夫人商量,说是该给小九想看亲事了。”
“前几日么诚哥儿在南锣,打起仗来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三叔想必是想起前几个月前战死疆场的云哥儿了。”十娘眸光一闪,想到三皇子传回来的消息,没想到入画跟那人倒是兜兜转装的走到了一起。也不知道是天意弄人还是合该如此。
“娘娘!”陈氏有些焦急,今日她进宫来,是为了表明家族的立场,给淑佳夫人传信的。但她这继女,这些日子以来,在内宫有些太过顺遂,在她看来,有些失去了原有的锐气。
“阿娘莫慌,诚哥儿那咱们家暗中派人跟着呢。再说,他一十五六岁的毛孩子,真打起来还用他聪锋陷阵?”十娘摆摆手,司槿领着人下去更换茶水。
陈氏看到司槿的身影出了大殿,依然一副对南锣的战事很是紧张的样子,“诚哥儿前些日子写信回来,说他到了南锣,那凤阳王现下也在南锣,我这做娘的心里总不踏实。咱们家南边也传来了信儿,说是因为九姑爷好好的非要纳妾,九姑奶奶跟他生气,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现在也没个音信的。这南边兵荒马乱的,上哪儿去找她一个女人家的?”
“九姐夫家就任由着当年夫人离家出走?太不把我杜家放在眼里了。”十娘目光一转,明白了陈氏话中的意思,佯装生气道。
“卫家这些年生意做的不小,他们家的分号都开到京城了,这卫家亲家公和亲家母带着卫家的孩子都在玉京。那边一直在他们小夫妻两个一起。您知道你九姐的,被您祖母娇宠着长大,性子烈。这会子离家,还不知道怎么遭罪呢。”
“毕竟是三房的事儿,咱们不好插手。我三叔那怎么说?”十娘不经意的问道,“您管好府里,照顾好祖母,祖母年级大了,平日里爱吃个零嘴,好也该多劝着点,好东西吃多了得多消化消化,别积食了。”
“三老爷那边直说,杜家的姑娘,不能受委屈。但他卫家不仁,咱们不能不义。已经派人去寻九姑奶奶了。还说,当归就归,但这卫家能不会是断断不会让她回去的。”
杜家和卫家一样,不过是皇家甚至皇帝的一颗棋子。棋子再有权势,也逃脱不了被主子谋算的命运。当归当归,当权利当上交归还的时候定会上交,但皇帝若因此要威胁杜家和杜贤雨,杜家也断不会把南锣十余郡交给皇上的。
“杜家的人是不能白白的人欺辱。若敏你去,着人把这消息从玉京散出去,就说本宫说了,着卫家三爷来玉京觐见,本宫亲自为九姐做主,准许他二人和离。”
若敏领命而去。
皇帝要借着卫家与杜家博弈,打着凤阳还不放心杜家,一心收回杜家在南锣沿线的势力。杜家也就是杜三老爷已经透露出了杜家的意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杜家对皇家尽忠,但若是这明君不明,那杜家保命的势力为何要白白上缴皇家。
杜家是想把南锣的势力让杜九接掌,再有杜九交到十娘手里,以后交还给天家下一任帝王。睿帝那里,他们还需要十娘转寰谋略,破睿帝布局。
十娘的办法简单有效。九娘在南锣,南锣势力在九娘手里捏着,她必定无事。卫三走内海,加派人手跟着,即可。剩下的有着皇帝折腾去吧。
☆、第32章 手挥大风平天下
辛寅接到消息的时候,脸色就变了。果然是佳主子爷的手笔,居然让主子爷之前在南锣利用卫三布下的局发挥不出来丝毫作用。主子爷爷看到这消息指不定怎么生气呢。
主子爷在玉京的时候,就发现了前摄政王残余旧部和欧阳家流放势力在北疆的动作。当时腾不出手来,在加上西北军无人可用,是以才逼迫杜家双手奉上西北势力。
西北军难驯服,主子爷本来打算派自己西北收复势力。但因为三皇子意外坠马,他留在宫中不出,使得这一切不得不重新洗牌。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三皇子坠马说来跟睿帝也不是毫无关联。主子爷南巡时遇刺,虽然压下了消息,但风声依然是走漏了的。一纸诏书,在危难中是保命符,在安全时就成了催命符。幸而佳主子爷机智才保住了母子几人性命,但主子爷生性多疑,再加上当年立诏书时杜贤雨在场,是以主子爷放出了似是而非的消息,就是为了打压佳主子爷一脉的势力,给以警告。
按理说主子爷为稳固自己的皇位,顺带打压杜家的气焰,小惩大诫一番,且是以佳主子爷最在乎的孩子入手倒也无可厚非,毕竟三皇子身边一直跟着辛部的暗卫和皇家的暗卫。但坏就坏在睿帝和暗部都低估了宫中女人的嫉妒心和手段阴狠。
“帝属意三皇子承大统”消息放出后后,宫里的妃子就迫不及待的动手了。三皇子被几方势力同时下手,重伤险些残疾,局势变得不可收拾。也是当年那整个计划中唯一未被睿帝算到的。
对于自己看好的皇子被人算计,主子爷是下了死力去查的,但查到最后,睿帝却不得不按下不发,甚至宁愿被佳主子爷怨恨也要维护那动手之人。只因为那动手之人,是主子爷不得不维护之人。
主子爷纵容,使得西北一战,打得异常艰难,无他,大公主从中作梗。大公主在昆桑肆意妄为的底牌,就是北疆旧部的投奔。
北疆旧部把大公主当作了挡箭牌和傀儡控制着,可恨的是,大公主明知道会被利用,甚至自己无法完全掌控北疆,依然铤而走险硬是接手了北疆势力。之后她利用北疆势力,给予了昆桑的赫都便利,赫都才能绕过西北军,从北攻入。西北一战中,北疆势力却狡猾的全线撤离了。大公主凭借着战场上的狠,挟持四皇子,成功掩护赫都突围,而她自己也平安的回到了大梁。
可以说,当初若是大公主没有挟持四皇子帮助赫都突围,赫都一定会在战场上射杀她。被北疆放弃又蓄意挑起昆桑和大梁之战的大公主,只有死才能平息昆桑内部的怨恨。
睿帝再战争之初原本也没打算攻下昆桑,他只是为了震慑赫都,为西北边疆的太平奠定基础。之后昆桑战败,与大梁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甚至纳贡称臣。睿帝应昆桑所求,把最心爱的七公主嫁去西北,为得就是兵不刃血的拿下昆桑。只要下一任草原之王身上留着大梁皇室慕家的血液,西北边境太平,睿帝的目的就达到了。
再来说回大公主,大公主回大梁后,主子爷为着诱出她身后的北疆势力,故意把她放在了行宫。谁承想,大公主联合萧太后策反了萧家家主,准备挟持皇后威逼主子爷。皇后九死一生从行宫密道逃出洛城,出逃前手书一份给洛城暗卫报信。大公主算到了皇后的举动,故意放了皇后出逃。皇后出逃的一路上一直被北疆势力追杀。多亏主子爷放在她身边的人保护才得意在感业寺安顿。但她算漏了皇后出逃前给主子爷的手书中已然把她和太后勾结之事告知。她本想着靠皇后失踪一事,引得主子爷来行宫之中再动手,洛城行宫防卫没有玉京严谨,北疆势力在行宫也好动手。
之后睿帝果然心急皇后去了洛城,但大公主到底棋差一招,被睿帝所擒,北疆势力也在洛城折损大半。之后睿帝雷厉风行,杀萧家家主与行宫,并借机除去了母家萧家一族。在玉京佳夫人和八王听从睿帝先前的指示,又拔除了柳家和纳兰家大半势力。可以说,主子爷的布局算是算无遗策。
主子爷从洛城出发,直接南下,到了凤阳。凤阳王的凤城被困已久,早已人困马乏。之前凤阳王准备造反,也是受了身边的谋士和白家家主的鼓动。而白家家主当年跟佳主子爷有合作。佳主子爷曾许诺白家,如果帮着把凤阳收复朝廷,白家三代不降罪且会重赏。
至于凤阳王身边的最得用的谋士,乃是乙卯。乙卯当年作为暗卫没有保护好三皇子,被主子爷罚到凤阳监视凤阳王。但乙卯从未传递过消息回玉京,因为主子爷要的就是在紧要关头策反凤阳王。乙卯幸不辱命,待凤阳王从密道出逃后,成功从凤阳城脱困,回到了睿帝身边。
凤阳王攻下南锣三郡后并未在次进宫周边郡县,一是身边再没有可用谋士,二是他需要休养生息。
主子爷不急着打凤阳,不急着收回南锣三郡,紧紧是派了杜九领兵前往南锣十郡安顿百姓。就是要接着杜九接手南锣势力时,逼迫杜九,从杜九身上收回南锣沿线的势力。
这之中,卫家和杜九娘是局中的关键。主子爷逼迫卫三筹集物资以带军饷,无非是为了一个乱字。杜九娘一个闺中妇人,在战乱中失踪,定会去投靠杜家在南锣的势力。杜九初掌南锣,乱中保不齐就会出错。到时候接着卫家之乱挟持卫三和杜九娘,以杜贤学爱女成命的性子,必定会妥协。只要他妥协,杜家在南锣的势力的收回就指日可待。
拿下了南锣势力,主子爷是打算在南边建立新的暗部势力的。之后南疆再有异动,就是靠着皇家暗部也不会措手不及。
谁承想,杜九娘被他们的人跟丢了;这还不算,暗卫还从南锣传出消息,说杜九娘出事,是因为卫三要纳妾才闹的。说杜九娘是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失去踪影。这留言不只是南锣,玉京也都知道。淑佳夫人更是昭告天下,要卫家三爷去玉京觐见,她要亲自为她九姐做主,准许他二人和离。
这下,从舆论上就保住了卫三的命。至于杜九娘,如果不出意外,已经到杜家自己的地盘,主子爷想在通过他二人逼迫杜家,怕是不成了。南锣的布局完全被破,恐怕只能在杜九身上做文章了。
辛寅再纠结,也还是得把消息如实上报。
皇帝的大帐离他只有几步之遥,这些念头在心间的翻滚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待他打开账帘,进入账内,就看到了二皇子等人在跟皇帝商量围城适宜。对着皇帝行礼后,就很快被皇帝叫起。之后皇帝挥退了二皇子等人,等着他回报消息。
看着皇帝眼中的审视目光,他心里打了激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