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这孩子不管养母是谁,都算是跟佳顺华结下梁子。本宫可不想跟一个小丫头对上。”皇后对着若有所思的妙常在道,“你也给我趁早歇了这心思,好不容易你跟杜氏交好,没得为了这常氏的孩子在结下怨。”
“娘娘你说什么呢?以奴婢的身份,怎么能养常氏的孩子。她可比奴婢位分还高。”
“先帝年间,后宫到也有地位嫔妃换子而养的旧例,倒也不是不能实现。就是这孩子,终归是个烫手山芋,你啊,少给我蹚这趟浑水。”
“瞧您说的,奴婢不是那不知道轻重的人。自然知道您是真心为奴婢好,奴婢有二公主就够了。”
“这些年,跟着本宫,倒也委屈你了。说起来,皇上有多久没宣你了?”皇后想到新人入宫后,妙娘子有些隐隐失宠的兆头,提醒道。
“皇上在后宫的时候已经够辛苦了。他得上有孩子的姐姐妹妹那去,奴婢看着都觉得累,就不强求了。再说了,二公主在您这才能被皇上关注到,奴婢得不得宠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你呀,也算是宫里的老人了。你现在不为二丫头争,将来呢?你以为本宫是单纯为着你么,还不是为了咱们二丫头。”
“将来她出嫁,有个得宠的母妃还是不得宠的母妃,还是差别很大的。就连封号也会不同,你好好想想本宫说的话吧。”
“娘娘的提点,奴婢记下了。您总是关心奴婢和佳妹妹,您自己呢?”妙娘子道,“皇上来关雎宫的时候您总不在意皇上,长此以往,会有更多人效仿黎氏、柳氏和纳兰氏从您这截走皇上的。”
“你倒是数落起我来着,来,张嘴让本宫看看是不是张了一嘴的尖牙,尖牙利齿的。”
“娘娘您就不当一回事吧,早晚她们都能翻天。”
“放心,本宫心里有数。”
☆、第38章 欲渡南锣雪满山
“皇上心情很好?”皇后打趣道,“佳妹妹没把赶你出来?馨常在可是有了身孕了,也算是狠狠打了佳妹妹的脸了。”
“皇后!”皇帝有些尴尬,他下朝顺路来看看皇后,顺便商量些事情。被皇后打趣的脸上无光,虽然恼怒,却也不由得对皇后的话深思起来。
馨常在常氏,几乎让他遗忘的一个女人,一下子变成了后宫人人嫉妒却又嘲笑的女人,要说这中间没有问题,他是不信的。
那日怎么那么巧,从她宫前经过她就在那儿,仿佛在等着他一样。后来不知不觉就醉了,把她当做了……
他从不觉得后宫中的女人单纯,就连十娘,有时都会算计他人,更何况一个有所图谋的女人。
说起来,这后宫他在意的那几个,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也都被家族教导的聪明伶俐,就是她们时时都忘不了家族,以家族利益为先,总是让人喜欢不起来。之所以愿意多宠些十娘,也是因为她从未在他面前为家族谋取过利益。
“皇上你恼了本宫,本宫也照样得问呐。”皇后慢悠悠的开口,“馨常在常氏,你打算怎么办?”
“皇后是想?”皇帝眼睛微微眯起,透着股危险压迫的意味。
“得了吧,本宫可没那闲功夫,你后宫的那些子嗣,生母哪一个是省油灯。”对着皇帝的疑心病,皇后习以为常,浑不在意的摆摆手,“本宫日子过得舒坦滋润,才不乐意给你养孩子呢,养个孩子还要被你的妃子暗害,这买卖可不划算。”
“朕不过是问问,瞧你说的,这后宫的女人,哪一个不是被皇后娘娘你收拾的服服帖帖。”皇帝牵起皇后的手,“表姐怎么看?”
“皇上就会说这些好话哄我,这宫里真正听本宫话的,也就二丫头她娘了。因着二丫头,她这些年可吃了不少苦。”
“赵氏?朕记得早年她也是个活泼性子,现在倒是性子变得安静多了。这些年她也不往朕身边来了,倒是围着表姐很是殷勤。”
“皇上还说呢,您有多久没翻过妙妹妹的牌子了。围着你的人那么多,妹妹倒是想去,有机会么?且妹妹曾跟我说过,你安抚宫里的那些个女人已经够忙乱了,她就不给你添乱了。到叫我不好说她什么。只我想着现二丫头到底是一天大似一天,有个不得宠的母妃,总归是遭人闲话的,咱们宫里的人指不定私下里怎么嚼舌根呢。”
“还是表姐考虑的周全。赵氏,确实是朕忽略了她。她,不错。这些年服侍你尽心,照顾二丫头细心。找个日子,晋晋她的位分吧,也算是嘉奖她了。”
“原也是应该的,她这资历也够了,更何况还生养了二丫头。”
“即是如此,越过常在,晋为才人吧。”
“馨常在有孕,按理该晋位,现在从五品的六美位子上,只余下的贵人和才人还空着。妙妹妹晋位才人的话,馨妹妹就是六美之首的贵人了。皇上,你看?”
“现美人位上的白氏,一直惮压不住平、顺二人,这常氏本身品性不行,资历又浅,就更是不成。这样吧,把二丫头她娘晋为贵人,不论从资历,还是性情,她都够了,再加上她有你看顾着,料平、顺二人和她们姊妹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胡来。至于常氏,晋为才人,就够了。要不是她有子,这位置说什么都轮不到她。”
“知道了。那常氏她这位分,孩子是不能交予她亲自养育的,你可有安排?”皇后想了想问道。
“抱给舒氏吧,四品位上的宫妃,都有子嗣,无子傍身的只余下她一人。到底底气不足,会被人轻视。这么多年,她也算安分,孩子先给她养着吧。”
“那臣妾就先替舒妹妹谢皇上的恩典了。”
“你悄悄知会她就行,朕还想看看这馨才人和她背后的人到底打得什么如意算盘。”
“成,到时候再通知舒氏不迟,早早说了,怕她沉不住气。”
“表姐辛苦了,多操点心。朕这就回养心殿批折子了,晚间在来你这儿用膳。”
“恭送皇上。”
“皇上,佳顺华娘娘在殿外求见,您看?”杨忠一脸严肃的问道。
“让她进来吧。以后还跟以前一样,她来了,就让她直接进来。”皇帝想了想,道,“这养心殿,白日里她来,不必拦她。”
杨忠去殿外请顺华杜氏,小路子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对着皇帝打起他的小报告。
“看,奴才就说佳主子来,直接放行就行了,杨忠这老家伙非要拦下一遭,不让顺华娘娘进来。这大冬天的,冻坏了佳主子,心疼的还不是咱们皇上。”
“既然你想到你佳主子会被冻着,还不是煮碗姜汤,好给她驱驱寒气。”皇帝吩咐道。
“主子爷放心,奴才刚就让人去煮了,一会好了就能端来。”
话音刚落,就听到一清脆的女声道,“皇上这这是煮了什么好吃的?早知道您这有好吃的,臣妾就不巴巴给您送吃食来了。”
“你呀,就惦记着这养心殿的吃食。”
“民以食为天嘛。”
“巧嘴的丫头!你今儿这一身倒是别致,跟小孔雀似的。”皇帝抬头,看见披着孔雀翎披风的十娘,“脖子里怎么不围上次赏你那狐裘?”
“这披风小巧精致,跟那狐裘的雍容华贵不趁,故而没围。”说着,把提在手里的食盒举起来,
“您猜我给您带什么吃食来了?”
“你今个儿亲自下厨了?”皇帝看着她微微举起的手背上有几个小红点,搁下笔,就要伸手拉她。
十娘忙把手里的食盒放在桌上,“您别急,小心撒到折子上。”
皇帝对小路子一使颜色,小路子忙收拾了折子,把食盒中的食物放在案中间。原是一小碗酸汤面和一个肉饼,并几碟子时令小菜。
“小家伙们又不好好吃饭了?”皇帝看了看菜色,有做成花朵形状的小菜,而且小菜碟子边放着萝卜雕成的各种动物。甚至连酸汤面的面色都五颜六色,看着人眼花缭乱的。
“瑶儿不爱吃青菜,涵了不爱吃胡萝卜。臣妾跟入画就想到这主意,把这些菜磨成汁水,和面时掺入,又放了点蜂蜜调味,擀成面条,配上酸汤,酸酸甜甜的,小孩子爱吃。因这法子巧,做出了的东西新鲜,我给您也做了一份,您尝尝。”
“来,朕看看。”十娘忙要端碗,“吃的不急,手给朕。”
十娘把手递给皇上,“不碍事,这是汤面起锅时,不小心烫的。已经涂过药了。”
“小厨房上那么多人,非要你亲自动手端那热锅,下次让她们说就是了。不然养着她们何用?一点点小事情都做不好,让主子受伤。要朕说,就都该罚。”
“皇上,是臣妾自己想为孩子们做吃食,跟旁人不相干的。她们劝服不了臣妾,只能紧紧跟在臣妾身后。是臣妾任性了,下次会小心的。您别担心了。快尝尝臣妾做的好不好吃,手艺有没有进步?”
“你别忙着看顾朕,朕不是两个孩子,你把桌上那碗姜糖水喝了,驱驱寒。”
“啊?臣妾不喝行么?”十娘苦着一张脸,“臣妾穿得很厚,没有冻到了。”
“喝吧,乖。喝完给你拿果子吃。”皇帝诱惑道,他这有各地进贡的果子,每次她来都能吃掉很多。
十娘闭上眼睛,一口气喝完了小碗姜糖水,忙端起皇帝放在桌上茶碗,喝了两口去口中的姜味。拿起桌上的果子啃起来。
“你先坐,朕给你找了几本书,先翻翻。”皇帝递给十娘一本各地异考县志,自己端起了汤面碗,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嘴中,“有些淡,盐忘记放了么?”
“没有,是臣妾宫中小厨房的盐用完了,御膳房新盐还没到,每日还要负责宫里大多数人的饮食,因此盐不轻易再分给各宫了。”
“盐!”皇帝道,“你对盐是怎么个看法?”
皇帝嘴里喝了口淡淡的汤水,等着十娘回答。
“盐,对帝国收益是至关重要的。臣妾三叔在南锣一待就是好多年。家里担心他的安危,多多少少对盐政方面是有关注。”
“那咱们的女诸葛倒是说说这盐政事怎么一回事?”
“三叔曾说过,前朝一直实行纳“贡”代税,以“盐”作为贡品,向上交纳,以保证帝国食盐流通。朝廷垄断,从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帝国负责。因为朝廷垄断过度,百姓吃不上盐,又加之前朝皇帝暴虐等原因,导致了四处起义,民众揭竿而起。”
“不错,太祖就是靠着民众起义的力量,募集了军队,慢慢打下了大梁的江山。”
“大梁建都后,为了休养生息,开放了盐禁,民间的百姓可以“自由”开采、运输和售买。盐官也就不再承担食盐的产运销,只负责征收盐税。”
“你三叔倒是清楚明白,说的不错。他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从当地的权贵、豪强和富商大贾嘴里拔毛要银子。”
“因此他遭人记恨甚至暗杀也属正常。毕竟他截住了人家的财路。”十娘担忧道,“大梁建朝这么多年,除了太宗皇帝曾试图管控过食盐外,祖宗们都因为不好掌控而未做调整,是不是该动动了?”
“动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皇帝沉吟道。
“不动永远解决不了。难道我们就因为南锣难渡就放弃它,不从那里过海,不下锣海采盐么?”
☆、第39章 行谨言慎坚德心
皇帝出巡的日子定在十三年的三月二十八,随行妃嫔的名单帝都商量过后,定了下来。
此次随皇帝出宫南巡的嫔妃一共有六人,位分最高的是位列正三品的承乾宫慧昭媛陈氏,紧接着是佳顺华杜氏。余者依次是充仪舒氏、婉仪孟氏、妙贵人赵氏以及常在李氏。
这六人中,除了昭媛和顺华外,其余人俱都是平日里安分静默的。皇后考虑到皇帝在外需要人细心照料,选了她们随往。
宫里的女人们,选上的自然欢天喜地,收拾行装;未被选上的,说几句酸话,气闷一阵子也就过去。
倒是中间出了一出插曲,让宫里的人看了次热闹。
这热闹不是别人,正是德淑仪黎氏。她求到养心殿去,想跟着南巡,皇帝却拒绝了她的请求。黎氏因此被满宫人嘲笑不自量力,气恼了很久,更是恼了顺华杜氏。
黎氏记恨佳顺华原是有原因的。
她自从当年大闹养心殿被降位后,进出养心殿处处留意规矩。那日气急,反而顾不上多想,急冲冲的就去了御前。
好在她碰到了当值的杨忠,想到当年被这奴才拦着的情形,瞬间冷静下来,依礼求见皇上。
皇上倒也没为难她,由着她说明来意。
黎氏自言想随着皇帝南巡,皇帝闻言笑着安慰,“皇儿还小,离不开人,你舍得下孩子跟朕一走就是几个月?”
“臣妾不舍得,可臣妾也舍不得皇上!”黎氏忙答道,“慧妹妹和佳妹妹也都有子嗣,她们就都能舍得下皇儿愿随皇上南往?”
这话不仅是说陈氏杜氏为母不慈,也暗指了她二人不是心甘情愿随帝出京,对皇帝不是真心相待。
皇上闻言打量黎氏,片刻后方道,“卿当真不知?不知朕和皇后为何未选你么?”
“臣妾确实不知,还望皇上明言。”黎氏坚持道,对着皇帝的目光,并不好受。
“汝疼子,顺华教子,二皇子离不开你半刻,三皇子却可以独自吃饭、睡觉、玩耍。二皇子被你抱在怀里,时时得关注着他;小三已经能带着七丫头在瑶华宫玩捉迷藏。还要朕再细说么?”
黎氏被皇帝责问的无话可说,只能沉默告退,心底却是怪上了顺华杜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