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雾抱住母亲手臂,笑道:“再嫁人,也在京里。再嫁人,也还是柳家人。”
何氏知晓她是个重情义的,只是,身为母亲,她担心的是另外的事情。
“陛下……待你可好?”
这话问出口,被人听到,可是大麻烦。即便屋里没了旁人,在外间守夜的也是信得过的身边的丫鬟,但这话,何氏是在清雾耳边问的。
清雾晓得母亲这是担忧至极了方才将这种话问出来,便轻声道:“很好。”
短短两字,稍微平复了母亲的忧心。但何氏心里有数。身为帝王,三宫六院是寻常。女儿这般良善的性子,长居宫中,也不知会不会被人暗算了去。
……罢了罢了。莫多想了。再想下去,都恨不得抗旨不遵了。
何氏心下忧虑着,把女儿的被子又往上拉了拉。
母女俩这般亲近相待的日子,过一天便少一天了。
何氏定了定神,开始细细叮嘱她许多事情。
当初清雾入宫为官前,何氏就这样叮嘱过她许多。只是那时候说的是为官之道,如今讲的却是如何放松心怀之策。
柳方毅是个专一的,连个妾侍都不纳。清雾几个哥哥也是好的。那……那吴林西本也不错,为了清雾甚至能答应不纳妾。可那又如何?
入了宫,便是身不由己,便要遵从圣意。往年再多好的打算,都付诸流水了。
清雾虽不知母亲怎的今日忽然提到了她的事情,但她晓得母亲的忧虑。虽说她信霍云霭,但讲与旁人听,旁人却不见得信。有心想让母亲安心,便依偎在母亲身侧,一字一句好生听着。
两人本还为了明日而欢喜太过,没了睡意。谁料这样挨着说着话,不知不觉就也都沉入了黑甜梦乡。
翌日,天还黑着,黄妈妈就进屋来叫人了。
用过早膳后,大家便都去了柳岸芷那里。
何氏专门辟了一个院子给小两口住。早些天已经粉刷妥当修葺一新。如今院子里张灯结彩,贴着大红的喜字,当真喜庆得让人心中舒爽。
不多时,宾客陆续到来。
清雾和母亲便分开去招待女眷。但凡成了亲的夫人们,都由何氏去招待。而未出阁的姑娘们,则由清雾带着去到花园子里玩。
有几个一两岁大的孩子也跟着家里人到来,原想着跟姑娘们去花园玩,可年纪太小,家中大人放不下心,就依然被拘在了夫人们的身边,不准乱跑。小家伙们委屈不已,眼睁睁地看着姐姐们嫣然离去。
到来的宾客远比计划中的要多。一些不甚相熟的人家,竟然也来柳府道贺,还备了礼。
清雾去到西北六年,回京没多久,便进宫为官。平日里甚少有机会参加各府举办的宴席,认得的后宅女眷颇少。如今乍一看到这么多人来,她当真有些头痛。
幸好沈水华今日也来了。
她本是为了庆贺柳家大喜,顺便寻清雾说说话。如今看府内宾客这样多,柳府里又只有何氏和清雾两个女眷,忙顺便搭了把手,帮清雾处理一些杂事。
沈尚书府平日里便是宾客盈门,沈水华识得许多京中贵妇贵女。今日见了,有些清雾叫不上来是谁,她却是识得。
清雾想到之前文清岳的那番话,再看有条不紊处理事务的沈水华,不由莞尔。正想着不知道哥哥来了没呢,就见两人并行着朝花园这边走来。
一人温和清雅,一人本是懒散,如今却衣冠整洁,亦是儒雅淡然。
看到文清岳和郑天宁,清雾笑着迎了过去。
沈水华本欲前行,一抬眼正对上文清岳含笑的目光,顿时脸上发热,转身跑远了。
清雾看哥哥心思早已跑到了那水榭之中的娇俏身影上,轻咳一声,故作正经地道:“水华先前说蔬果不够了,要让厨里再去准备些。哥哥不妨过去问一问?”
文清岳搭眼一瞧,就看到妹妹正促狭地朝他眨眼,还有甚么不明白的?
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朝清雾低声说了句“多谢”。看看四周没旁人在留意,这便往那边追着去了。
清雾正唇角含笑地看着他们那边,却听身边之人说道:“小丫头最近长进了不少。竟是学人做红娘了。你这眼力价,怕是不够用罢?”
清雾和郑天宁说话素来顾忌小,瞬间驳道:“怎地不够用?有情义和无情义,自然是瞧得出来。”
“瞧得出来?”郑天宁懒懒地嗤了声,喃喃道:“旁人或许能。我知道,你却是不行的。”
清雾听他这话有几分落寞,不由抬头细瞧。
清雾回来后,去郑天宁那里探望过他几回。
原本先生看到她,还是面带微笑暖如春风的。后来两人相对站着说了几句话后,不知怎地,先生突然脸色一变,将她赶了出去。接连几日,他都不肯再见她。
说实话,清雾还是有些委屈的,不知自己哪里惹恼了郑天宁。可是先生那里时不时的写了字句做了小画赠与她,又不像是十分生气的模样。清雾转念一想,先生或是觉得自己过去打扰了他读书罢。这便不再过去了。只经常遣了人做了补身的药膳送过去。
如今郑天宁这般的语气,倒像是遇到了甚么不开心的事情。
清雾忙问道:“先生这是怎么了?”
“没甚么。”
不过须臾间,郑天宁已经神色恢复如初。说着话的时候,眸光一闪,转到女孩儿的颈侧。
衣襟内的痕迹已然淡了许多,看不甚清了。但那剩余的一丁点儿痕迹,既然扎眼得很。
他硬生生别开眼,努力勾了勾唇角,“怎么?对你发了次火儿,你就不去我那里了?”
清雾笑道:“怕耽误先生读书。”
她话音刚落,额头上就被弹了一记。
郑天宁懒懒地道:“你倒是借口多。分明是看我那里无趣,所以不肯去罢。”
清雾只抿着嘴笑,并不答话。
郑天宁怔怔地盯了她一会儿,说道:“我去看看你哥哥。”这便转身离开了。
清雾忙去招呼刚到的少女们。
吉时刚到,新娘的轿子便也停在了柳府门外。
新郎官儿掀了轿帘,大红嫁衣的新娘便被牵着往喜堂行去。身段窈窕,姿态袅娜,甚是好看。
拜堂之后,新人刚刚步入洞房,门外一阵喧嚣,却是李公公带着圣上的赏赐到了。
是一对玉如意。
先前陛下为这婚事,赏赐下的是给柳府之物。
如今这对玉如意,却是特特赐给这对新人的。
柳岸芷和夏如思没料到居然会有此境遇,赶忙叩谢皇恩。
众宾客心下先是惊愕,继而暗松了口气。
之前便是看陛下赏赐柳府,晓得这是要抬举柳家了,今日到底是腾出时间来,到此一贺。
如今看来,当真是做得正确。
这柳家老大是个读书的料,年纪轻轻就中了举,如今在京中读书,听说亦是极为拔尖的。现今他得了皇宠受圣上抬爱,往后前途不可限量。
稍一思量,众宾客脸上的笑容愈发真挚起来。
清雾也没料到霍云霭又来了这么一遭。毕竟之前柳家已经得了赏赐,这样再单独赏大哥大嫂,柳家的风头便一时无两了。
站在风口浪尖上,倒不见得是好事。
听着周围人不住的恭贺赞美声,清雾正暗自细思,忽地想起昨夜母亲说过的话。
“可惜咱们,不能帮衬你甚么。往后你在宫里,可得小心着些。不然出点什么岔子,娘就是想帮你,也帮不上啊。”
清雾心下一动。
他这样抬举柳家,莫不是为了她,想让她有个更为有力的靠山罢?!
作者有话要说:
皇上:朕就是要明晃晃地秀恩爱!嗯哼~~~~
☆、第143章
距离柳岸芷的亲事没多久,到了五月里,沈水华和文清岳的亲事也定了下来。
起先是鲁国公府和沈尚书府有意结亲,两家的夫人都颇为满意,还特意商议过此事。谁曾想,原本打算六月才到京参加皇后大婚的文老爷子,居然提前来京了一个月,为的就是替宝贝孙子去沈府提亲。
沈夫人自然是不答应的。
在她看来,鲁国公府知根知底,且又在京城,嫁到鲁国公府是最上乘的考量。再怎么说,鲁家都比文家更合适。
文老爷子就在京城安心住了下来,时不时地找沈大人喝喝茶,赏赏花。
沈夫人依然不松口。沈大人倒是模棱两可,不说好,也没说不行。
过了些时日,文清岳亲自来到尚书府和沈大人面谈。
也不知两人说了甚么,许久后,沈尚书面带笑容送他出门,却是做主将此事答应了下来。
沈夫人心下担忧,悄悄去问沈尚书。
沈尚书捋须道:“少年人,有情意总比没情意好。况且,文家家风你也知道的。”
虽然鲁国公府也不错,但高门之家,有几个是只娶妻不纳妾的?
只这一点,文家就比鲁家合适了。
沈夫人还有顾虑,“皇上大婚后,文家便绝非今日可比。到时候,恐怕不好办罢。”
身为未来皇后的娘家,柳府或许还需要陛下的抬举。但文家甚至不需要陛下去做甚么,就已经是足够风光了。
清雾已经认祖归宗,文清岳那是铁板上钉钉的国舅爷。更何况他还是镇远侯府的世子。
若是平常人家,或许觉得能高攀上这样一门亲是好事。但沈家已是高门,沈夫人求的,也不过是儿女的一世顺遂罢了。
沈大人原先也有次顾虑,但和文清岳一番交谈后,便也觉得不是什么难事了。
“无妨。他很有分寸,你无需太过顾虑。”
沈大人原先就考虑过,镇远侯府里老爷子已经年迈,侯府里的一切事务想必都是文清岳在处理。他年纪轻轻就能担此大任,远比鲁国公府的小子要能干得多。
更何况,他也知道陛下是甚么样的性子。国舅的身份,或许不是坏事,反倒是助力。但这种事情,他和沈夫人讲不清,也没法讲,便只留下了这么几句来宽慰她。
虽说男子不管后宅之事,但这亲事沈大人做了决断,沈大奶奶问过沈家大爷、也得到了和沈尚书差不多的答案后,婆媳俩这便开始觉得沈水华的亲事或许真的需得重新考量。
好在和鲁国公府也只是透了这么个意思,并没提到明面上来说。
最后,终究是和文家定下了此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