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态度让文家祖孙和易正莲颇为震惊。
大家以为清雾在宫中不过是个小小的女官罢了。可只是如此的话,身为禁卫军头领,怎会对她如此礼遇?甚至,还带了点恭敬在其中。
秦疏影抱胸笑笑,对孟大人道:“送小丫头的那些人拨给易家主罢。我也带了几个人来,还在外头候着。他们加上文清岳和我,足够了。”转而对清雾道:“我也一并送你回去。”
孟大人面露难色。
不待他开口,易正莲已经与秦疏影说道:“难不成你们忘记我也带了人来?”
之前战事连连的时候,易正莲便已认识秦疏影。如今虽多年未见,说话间也还如以往一般熟稔。
秦疏影摇头道:“易家人对京城并不熟悉,还是多些人为妙。”易家家主的身份已经暴露。如今在郊外,还是小心些的好。
易正莲却是看着孟大人,道:“你放心。我请的人,只会比那些偷袭之人强,断然不会弱于他们。”
秦疏影这才意识到了甚么。一转眼看向孟大人,看他比了个手势,又朝留下的禁卫军里指了指,瞬间了然。继而有些咬牙切齿。
……那人真是……
明明易家家主是今日最大的目标。他却将最精锐的一队人留给了小丫头……
看秦疏影还未明白过来,易正莲叹了口气,压低声音与他说道:“怀璧其罪。簪子在手,小姑娘才是最要紧的那一个。”
简短两句话,却让一向肆意不羁的秦大将军瞬间失了颜色。
那簪子……是清雾她母亲留下的遗物……
跟在先皇身边的老人俱都知道,易家家主曾被清雾母亲所救。随后易正莲给温婷淑了一个信物。持有此物者,可以让易家相助实现愿望。
只是家主和文夫人一直都没有言明,信物到底是甚么。
倘若簪子就是那信物……
秦疏影脸色一变。
不。
刚刚易家家主分明是在和他挑明,簪子,就是信物!
心下确定之后,秦疏影顿时收了笑容,转眸望向清雾。
若真如此,当年那件惨事,怕是另有隐情。
孟大人请了清雾同去作安排。
清雾知晓应当是霍云霭嘱咐了孟大人一些话,不方便当着大家的面说,这便与他一同过去了。
秦疏影不顾孟大人的再三暗示,也亦步亦趋地跟了过去。美其名曰:不放心小丫头。
望着女孩儿渐行渐远的背影,易正莲忽地问道:“陛下说,小姑娘是他的人,这话怎么讲?”
文老爷子回头望了眼不过几尺远的郑天宁。
看他好似正望着天边的云,无甚反应,老爷子这才清了清嗓子,声音有些发紧地说道:“雾儿在他身边任女官,许是此意罢。”
“哦?”易正莲挑了挑眉,目光悠远地朝皇宫方向望了望,并不多言。
文世子尚在之前的震惊中没能回过神来。
易家家主说,那是“陛下”……
不对,之前,不就有人喊他“皇上”了?
还有禁卫军……
可当初、当初他为何冒认柳家二少?
是了。并非他冒认。一直都是自己在自以为是罢了……
可他若不是柳二少,那上元节看花灯时,与清雾那般亲近亲昵的模样,又该如何解释?!
这样一个清冷淡漠的人,偏偏只对着自家妹妹笑,偏偏只对自家妹妹温柔体贴。
思及往昔之事,文清岳好似发觉了甚么。但对方身份太高,手段太狠辣。自己这些话,半个字儿也无法对旁人言说。
一向机敏的文大世子,对着此事,顿觉头大如斗,不知该如何是好。
谁也没想到,秦疏影所谓的“带了几个人来”,居然是刑部的一百二十八名差役。这么些人,也不知道他何时叫来的。无怪乎他敢一口将十八名禁卫军直接拨走。
刑部的衙役再不济,那也人数够多。一路前行时都保持着队列整齐,把车马团团围了起来。若有人想要冲进去,还真有不小的难度。
于是文家柳家的车马,就在刑部衙役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柳家大门前。
郑天宁已经下了他的车子,在不远处朝这边望着。
清雾本欲下车与大家道别。谁知刚撩开帘子,就见秦疏影策马到她车前,用马鞭敲了敲她车壁,一脸的为难。
“哎,丫头啊,跟你商量个事儿。”
秦大将军难得一见的神色郑重,眉端紧拧。
“要不你最近先别回家了。还是去宫里头住着罢。”
作者有话要说:
黄桑表示,朕也希望媳妇儿赶紧回来!给秦大将军怒点赞!~^_^
【周末休息,可能一下子太放松了,结果睡得熟,闹钟没能闹起来……
于是刚刚写完。新章来晚了,咳咳。。
☆、第120章
祝阁老和郑天安恭敬地跪在殿中。许久,殿中都未响起“平身”声。
若是以往,两人必然悄悄交换个心领神会的眼神,而后咄咄相逼,一同对那年轻的帝王发难。
但此时此刻,朝中两位老臣却是神色不动,跪到近乎于伏地,却无半点不耐。
嗒。嗒。嗒。
指尖轻叩扶手之声缓慢响起,宛若钝剑,一下下地扎得人心里发疼发颤。
最终还是祝阁老按捺不住,当先叩头,谈起黄河沿岸的水利问题。
他侃侃而谈,苍老的声音在殿中回响。但,直到最后一个尾音飘然而逝,都未得到君王的半点回音。
祝阁老一向挺直的身子微不可见地抖了下,往下弓得更弯了些,悄悄抬起手来,将额上的汗珠轻轻拭去。
郑天安却显然镇静得多。
他虽也比以往恭敬了些,开口之时却是不卑不亢:“如今已经入春。若不即刻处理黄河问题,待到夏日,汛期已至,再要防范已然晚……”
“帝师长子现今何处?”
冷冽的问话,挟带着帝王威势,忽然而至。
郑天安的话猛然一顿,尔后回道:“已回老家去了。”
指尖叩击扶手之声蓦地停住。
年轻的帝王淡淡地勾了勾唇,“哦?”
“确实如此。”不待霍云霭继续发问,郑天安已然主动说道:“前两日回去的。眼看着不久就要到清明,臣无法回去祭祖,便让犬子代为归家。”
虽然脊背弯起的弧度略大,但他神色坦然,语气不卑不亢,听上去竟是和往日并无太大区别。
“郑大人为国尽忠多年,连家中之事也无法顾及,朕心甚慰。”霍云霭唇角的笑意愈发深浓了两分,“来人。将之前所备之物送与郑家祖宅,交到郑公子的手中,以做赏赐。”
他语气平淡清冷,听到郑天安的心里,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皇上这意思,分明是要人将赏赐亲自交给那不成器的东西!
郑天安忙道:“谢陛下恩典。只是犬子临走前说过,路上会与友人游玩一番,能几时到达,着实难说。若让公公们在郑家久等,误了回宫的日期,臣,着实心中难安。”
“郑大人言重了。”于公公在旁笑得温和,“这本是奴才们的分内之事。”
郑天安还欲再辩,就听霍云霭话锋一转,又问道:“祝阁老家,好似有一位画画不错?”
祝家诗书传家,“作画不错”的,没有十个也能挑出七八个来。
但祝阁老听了之前霍云霭和郑天安那番对话后,并不打算转弯抹角猜来猜去是哪一个了,直截了当地道:“敏然年纪尚小,技艺不娴熟。只算得上‘尚可’罢了。离‘不错’,却还差得远。”
他说这话的时候,脊背微微挺起,语气极其坚定。
霍云霭并未开口,只眼帘微垂,唇角逸出了略带嘲讽的笑意。
于公公笑道:“祝大人可是谦虚了。祝姑娘的画作,那可是在京城里头一份的。之前秦大将军还说,改日寻了机会请姑娘作画一副,挂在书景楼第一层最显眼处,好让旁人观摩赞赏。”
这话倒真的是秦疏影说的。而且,这话还是他特意和于公公讲了,让他务必转达的。
须知那书景楼,是秦疏影开的一间专卖字画的铺子。
只是那铺子第一层是谁都进得去,卖的也是十分一般的作品。稍微有些价值的,都会放到二楼三楼的雅间去。
他说着将祝敏然的画挂着让人品评,却又说要搁在第一层,何尝不是在讥讽她的画根本不值得到楼上去?
祝阁老气得脸色铁青,语气便生硬了些,“敏然如今不在京中,怕是要拂了大将军的好意了。”
“祝姑娘也不在京里?”于公公甚是惊讶,道:“那咱家到时和大将军说一声。”
此刻于公公侍立在霍云霭身侧,但祝青柏却是跪着的。
祝阁老之前是只提防着霍云霭的问话,想好了问起祝敏然时候的说辞,故而于公公一讲,他下意识就那般讲了出来。
待到反应过来自己竟是这般状况下在和一个内侍讲话,祝青柏脸色瞬变登时大怒。抬起手来指向于公公便欲驳斥。
冷不防一道冰寒的语声忽地响起,将他后面的话尽数堵了回去。
“二位是说,那日在侯府宴席上闹出事端的两个人,俱都不在京中?”
虽然话语好似平日里闲暇交谈时那般随意,但是那语气中透着的森森之意,却让人无法忽视和大意。
祝阁老和郑天安俱都回道:“正是如此。”
“那日与黑衣之人在一起的,也并非他们两人?”
年轻的帝王轻叩桌案,声音仿若寒天里的玉泉,字字敲在人心,冷彻心扉,“听说,对黑衣人发号施令之物,乃是祝姑娘从郑公子怀中取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