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总算能回家了,真是想想都高兴啊,三丫乐得立马又拿起了江哥哥给自己做的长木剑,去院子里酣畅淋漓地舞了一套江哥哥教的天昆剑法。
除了三丫,第二第三个开心的人恐怕就属吕志义和应进庆了,想到离开京城时,自己的孩子才几个月大,如今过了将近一年,自家娃儿应该会下地走路了吧?还有,有没有开口喊爹爹啊?
这样想着,吕、应二人恨不得插上翅膀,好直接飞回到妻儿身边。
看到知县大人这几天一直在准备交接的事,杨县丞和黄主簿不禁想起窦知县来,当初窦知县也是这样,以为接任的新知县马上就要来了,结果等着盼着,最终只等来了满脸的失望。
所以,两人都不忍心朝周青林看。
……
就在杨县丞掰着手指数日子,以为这次新知县肯定不会来南川时,浩浩荡荡过来赴任的新南川知县过来了。
说是浩浩荡荡,还真一点都没有夸大,周青林数了数,不说跟着过来的人,光是马车就有十多辆,周青林心道,这应该是把家眷都带来了吧。
新知县姓何,是一个长得胖乎乎,满脸是肉的中年男人,原先在工部担主事一职,这次外放是他自己要求来的。
周青林也懒得打听对方原来在工部主管哪一块,也没问他先前在屯田,还是虞部,亦或者水部,实在是这人一来县衙后就各种打听的行径,让周青林实在热情不起来。
这不,见此情形的杨县丞和黄主簿,还特地留了个心眼,两人偷偷商议过后,就没把两千两银票给拿出来,话说这可是给他们南川建造书院的银子呢,可千万不能出了意外。
……
离开的那一日,周青林特地起了个大早。
几辆车马就停在衙门外。
马车是前天就雇好的,一共五辆,来到南川两年,周青林基本没添置什么东西,除了被子铺盖,衣衫鞋袜,其他剩下的就只有书籍了,所以没费多大劲就把行李都装上了车。
车儿缓缓往城门口驶去,此时杨县丞和黄主簿,以及众衙役和书吏们,都跟在了马车的后头。
见此情形,周青林也没在车上坐着,从马车上下来后,就与几人并肩行步。
大家一起和睦共事了两年,要离别了,心中肯定不舍,都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可真真能坦然面对的又有几个。
更何况古代交通不方便,大多时候的离别,就是永远。
马车很快来到了城门口,今日守门的守卫全都来了,吴才这几日有些失落,心里十分不愿接受周大人的离开,心说自己当城门守卫也有十年了,可只有最近两年他才觉得自己充满了干劲。
吴才心想,要是周大人也能像先前的窦知县那样,一直待在南川县做到致仕就好了。唉,以后再也看不到周大人提着竹篮跑来买菜的场景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周青林让送行的众人止步后,再次拱手道别,旋即提袍上了马车。
牛三赶着马车出了城门,马蹄踩在青石路上,发出“哒哒”的清脆声响,等牛三手扬皮鞭正准备策马启程时,却被眼前的场景给惊呆了,他忍不住激动道:“老爷老爷,您快看!”
闻言,周青林立即掀开了布帘,只见平日空旷的城门外,如今却站满了人。
这是……给自己送行的?
周青林看到了好多熟悉的面孔,作坊门房的老郑头抱着他的孙子—那个叫“小泥鳅”的小男孩。
还有常和小泥鳅一起玩耍的,名叫“小鱼儿”的男孩子,于老头正抱着他,爷孙两人正往这边瞧呢。
和老郑头他们四人站在一起的,则是作坊的工人来着,他们个个抹着眼角的泪,心中是万般的不舍。
而人群的另一边,全都是各村的村民,站在人群最前头的那几个,应该是各村的里正吧,因为周青林看到新路湾村的里正也在其中。
等见到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里正捧着一柄缀满细布条的大红伞时,周青林突觉心跳得厉害,旋即就热泪盈眶了起来。
万民伞?对,这是万民伞!
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两年前窦知县离开的场景。当时看到百姓们为窦知县奉上万民伞时,自己就在心里期盼过,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为民造福的好知县,有朝一日也能得到“万民伞”的殊荣。
如今,心中的期盼终于就在眼前,接过万民伞,周青林激动非常,再看百姓们满是不舍的眼神,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
马车一直往北,到了灵清后,一行人便改乘马车为坐船了。
原本从南川县到京城,得先过了德州,然后再是沧州,最后才能到京城。这样一通走下来,最起码得花上十天的时间。
如今走了水路,一切就方便了许多。
水上连走了六日,第七天的早上,官船终于在大通桥码头靠了岸。
李金早就安排了马车在边上等着了,看到老爷从船上下来时,他忍不住看了又看,心说老爷离家两年了,可看自家老爷的相貌,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除了瘦了些许,其他一点没变,还是那么的精神焕发,那么的神采奕奕。
回到家中,与岳父岳母、妻子闺女自是一番家常。
老刘头和徐氏两人见到身康体健的女婿后,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如今女婿升了大官,往后应该不用再去外任了。
大丫姐妹几个,这两年和爹爹一直都有书信联系,所以见到爹爹后并没有一丝的生疏感,周青林甚至觉得,要不是小闺女自持自己是个稳重的大姑娘了,否则早就蹦到他身上要爹爹抱了。
转眼间,几个丫丫都已长大,明明应该高兴的事,可不知为何,周青林却有些失落。
刘莲芝清楚相公的心中所想,闺女长大了,接下来就要嫁人,她也舍不得呢。
……
之后几日,周青林并没有急着去司农司报到上值。
话说那圣旨上可是写了二月底回京到任就可以了,现下才二月十八,所以着什么急啊,自己还是好好在家清闲一段时间吧,多和岳父聊聊天,多给家人做些好吃的,挺好。
这一日,老定国公夫人让管家送了帖子过来,说是明日过府一叙,想商量一下江灏和凌姝的婚事。
对于孙子成亲的事,老国公夫人一直都挂在心里呢,如今灏儿已二十有二,准孙媳也已十七,可不能再拖着了。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29 23:04:52~2022-05-30 23:19: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敏、阿比妈妈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荣 54瓶;薇薇安(o^^o) 20瓶;idontcare 10瓶;金色叶子的海棠 8瓶;︵盛夏﹌浅殇° 6瓶;红颜 5瓶;一小书虫 2瓶;natsuki、zz2ehua、鱼找水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91章 、请封
在大历朝, 女孩子的成亲年纪大多都在十五之十六岁之间,也就是及笄后的一年里。
像大丫十七岁还未成亲的虽不是很多,但也算在正常范围之内。
不过男子年过二十还没有成亲的就不常见了,除去因守孝而延误的, 以及实在家贫娶不起媳妇的外, 剩下的那些在旁人眼里怕都是另类的存在了, 也难怪老定国公夫人会这么着急了。
可对周青林来说,大概自己是从现代穿过来的缘故吧,对于男子二十二岁未成婚就非常着急的事,他是很难理解的, 在周青林看来,这在现代也就是个上大学的年纪。
更别说自家大闺女今年才十七岁, 这样的年龄,在前世, 最多是个高中生而已。
所以周青林压根就没有紧迫感, 更别说感同身受了。
受其影响,刘莲芝也并不是那么的着急, 想当初自己和相公成亲时还二十岁了呢, 不也挺好的。
刘莲芝觉得,要不是自己晚几年成亲, 怕就遇不到这么好的相公了。
徐氏也是这么想的,若非自家闺女晚嫁人几年,哪里碰得到这么好的女婿啊,所以徐氏觉得,女孩子成亲稍微晚点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老定国公夫人和儿媳元氏肯定不是这么认为的, 两人今日过来就是准备先提一提这事的, 算是提前通个气, 要是女方没有异议的话,那么两府就可以开始走婚礼流程了,先前的六礼才走到纳吉呢,届时再请媒人走完纳征、请期二礼后,接下来便是亲迎了。
如今江灏的婚事可是国公府的头等大事呢,这不除夕那日,老定国公特地强调再三,明年年内一定要把孙媳妇给迎进门来。
老国公夫人也是这样想的,她还急着抱曾孙呢。
而世子夫妻自然没有异议,话说儿子都二十二了,在他这个年纪,他俩已经生下江灏了,心里肯定也是着急的。
至于江灏自己,那还用说吗,当然是越快成亲越好了,这样自己就可以日日见到媳妇了。
不然每次想看姝儿还得绞尽脑汁想个由头出来,等好不容易见上了,还有个小小姨子跟随在左右,弄得自己想与姝儿说句暖心的话都找不到机会。
想起上次自己说了句“姝儿你真好看”的话,结果就被小小姨子学给了岳母听,想到那会儿的尴尬,江灏到现在还觉得脸没地方搁呢。
要是江灏知道,后来他这个小小姨子在给爹爹写信时,还把这句“姝儿你真好看”的话告诉了岳父,怕更囧的没边吧。
观砚见自家公子方才还好好的,怎么这会儿脸突然就红到了耳朵根了,他还有些纳闷,心说这还是二月天呢,不该这么热啊。
不过观砚并没有多问,他家公子自从被圣上赐婚后就常有这种不太正常的时候,有时还常会一个人呆坐在那儿傻笑,所以自己早就见惯不怪了。
……
后院正屋。
京城的二月还是有些冷的,寒风时不时的在院子里刮上几回,冻的丫鬟婆子们直缩脖子,好在挨着正厅的走廊上有一段隔墙的过道,在这边候着倒不怕吹着风。
几个身着粉青色袄裙的小丫鬟,手里各捧了一只八攒果盒,脚步轻快,穿过抄手游廊,不多久就到了正厅门外,马上便有守在门后的小丫鬟帮着打开厚厚的布帘,一时间,暖气照面,倒有了股春日里的感觉。
丫鬟们把搬来的瓜果零食都放置到桌上,片刻,屋里便多出来几缕淡淡的青果香。
堂前的长几上摆了一只青瓷长颈瓶,瓶口斜插了几支梅花,红艳艳的花色给屋里增添了不少的喜庆。
这段时日,正是庄子上梅花开的最盛的时候,府里每日都会安排了婆子过去采摘,采摘回来之后,再分到各个院里。
老国公夫人正和徐氏说到兴头上,两人年纪相仿,加上都是爽快的性儿,倒是挺能聊到一块儿的。
只见老国公夫人捂脸笑道:“不瞒亲家太太,那红薯干我可是百吃不腻呢,到了咱们这岁数,牙齿早就顶不了事了,那些核桃杏仁啥的哪里还嚼的动啊,可这薯干就不一样了,放到笼屉里蒸一蒸,咬着甜糯软香,实在太好吃了。”
年前江灏从南川县回京时,可是带了不少红薯干和玉米回来的,周青林也不是小气的人,给两个女婿和黄次辅几人的肯定要比侍卫多上一些。
拿回到国公府时,老国公夫妻俩立马就喜欢上了,还有那玉米,磨成粉后做出来的馒头,老夫妻俩也都爱吃。
知晓亲家老太太喜欢吃这一口后,刘莲芝又从相公托人捎回来的那一份里,匀了好些过去,一起拿过去的还有一竹篮咸鸡蛋,听大女婿说他祖父祖母都喜欢吃呢。
当时就把老国公夫人开心的不行,倒不是因为贪这口吃的,而是老国公夫人打心里觉得这门亲结的好。
这不,亲家夫人大大方方,从不装门面的性子自己就很欣赏,用自家国公爷的话说,那就是不卑不亢,从不装腔。
不像有些人,明明家里情况就那样,却非得装成比谁都有的样子,送起节礼来,回回都是勒紧裤腰带打肿脸充胖子,要她说,真没这个必要。
像孙媳家这样多好,平时府中只要做了什么新鲜的吃食,都会立马给国公府送些过来,不拘是啥,像炸鱼干啦,油豆腐啦,炸素丸子啦,还有那叫开口笑的小点心,都是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吃食,一般人家或许会觉得送不出手,所以从不往外拿,可亲家夫人却不一样,每次都是自自然然的送了过来。
要老国公夫人说,两亲家之间就该如此相处才对,这样才算真的当成自家人处呢。
知道今日谈的是自己的婚事,是以大丫本人也不好意思往正堂这边过来,她只让翠柳送了自己炒制的花茶。
这制茶的方子还是周青林从自己的藏书中抄下来的。
自从知道好多钟鸣鼎食的世家,会把新奇的食材方子作为闺女的嫁妆后,周青林就十分激动的去翻了储物仓库里的所有藏书。
谁知不翻不知道,一翻简直要笑歪了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