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京城十多年,如今才回到京里,往常那些与她要好的夫人们,都许久未联系过了,彼此之间肯定生疏了不少, 姜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冒然上门打搅了。
再则, 姜氏也不知道那些夫人对周状元家的情况了解多少, 别到时一问三不知,岂不是白忙。
所以这事还得找一个知情的才行。
只是这样的人一时还真不好找。
好在隔几日沈氏带着儿子回娘家来了。
等知道母亲是准备托人打听周府的事后,沈氏有些意外,她没想到自家哥哥只在面人摊上见过人家姑娘一回,就中意上了。
不过缘分的事谁能说得清呢。
对于周状元家的事,沈氏倒是知晓一些的,特别是周家大姑娘,那可是圣上亲自赐婚的定国公孙媳妇,当时沈氏还想着这姑娘怎么这么好命呢。
想到这里,沈氏便把去年皇上给周大姑娘赐婚的事告诉了母亲,然后继续说道:“那周状元共有五个女儿,他府上的大小姐,女儿倒是见过一回的,那姑娘看着落落大方,且说话也是文文气气的,他家的二姑娘女儿虽未见过,不过有这样仪态端庄的姐姐摆在这里,想来周府其他几位姑娘也定是不差的。”
一听女儿这话,对于这门亲事,姜氏心中更是满意了几分,心里想着,连定国公府都愿意结亲的人家,可见这家人的品行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想到这里,姜氏兴奋地问道:“那茜儿可知周府二姑娘如今芳龄几何,可有婚配否?”
沈氏想了想,道:“这些女儿倒是不知情的,不过那周府大小姐的岁数女儿却是知晓的。大姑娘今年一十六,那二姑娘年龄大概就在十四、五岁左右吧,至于有无婚配,母亲何不向黄次辅夫人打听一下,女儿记得那日定国公府给女方送纳彩礼时,好像是黄次辅夫人去的女方家里。”
黄次辅夫人?
姜氏在脑海里搜罗着记忆,随即她开口问道:“茜儿说的黄次辅可是黄国章黄大人?”
“正是他。”沈氏点头。
想到母亲回京才两个多月,对如今京城的事,定是两眼一抹黑的,是以沈氏又说的仔细了一些,“那黄大人先前任的是户部尚书一职,三年前升入内阁当次辅的。”
姜氏点头,“那位黄夫人,娘先前与她倒是有过来往的。”
所以,姜氏准备明日就给次辅夫人送拜帖去。
……
这段时日,南川县的村民们都在忙碌开荒的事。
因抢着开荒的人实在太多,村里正只得把现有的荒地都按户做了分配,免的村民们因为争夺地块的事,而闹出矛盾来。
山坡上那些长满野草的荒地居然还有这么吃香的时候,这是众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这些地当初之所以会成为荒地,还是因为离水源太远的缘故,加上又在斜坡上,用来种稻谷根本就不可能。
如今却听到这样的旱地竟然可以种高产的红薯和玉米,村民们自然不遗余力地把它们都开垦出来了。
而领来的红薯早已埋到了土里。
这不,等薯种长出第一茬红薯藤叶时,村民们就剪下来插种了。
牛三和喜子,以及李安,自从新粮种发放下去后,他们三人就不停的奔波于各个村之间。
依照周青林的吩咐,三人去到村里后,就手把手地教村民怎么育苗,怎么埋肥,怎么剪藤,怎么插种。
不厌其烦,细致耐心地教了一遍又一遍。
有了事情可忙碌,新露湾村租种的那三十多亩旱地,牛三他们自然就无暇顾及了。
在粮食紧缺的南川县,田地空着不种,那可是要天打雷劈的。
所以周青林准备自己亲自上手,本来种红薯就是很省心的事,插种下去后,除了翻几回红薯藤,其他基本就不用怎么管它了。
至于地里没人看守担心红薯会被偷的事,周青林压根就没往上面想过。
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红薯种,村民们忙活自己地里的红薯都来不及呢,谁有这个空闲上你家地里来啊。
更何况,现下新露湾的村民们,都知道周老爷就是他们南川县的知县老爷来着,你说谁会这么不长脑子,偏偏跑到县太爷的红薯地里来捣乱啊。
所以周青林绝对是放一百二十个心的。
这不,才吃过早饭,周青林就带着剪好的红薯藤过来了。
一起过来的还有李煜。
师生两人一个挖坑一个插种,速度倒也飞快。
话说,自从吃了香甜可口的烤红薯后,李煜就对这种圆溜溜红彤彤的食物感兴趣了起来。
这不,听到红薯还有好多种吃法,李煜边插着藤边开口询问了起来,“老师,您说的地瓜干好吃吗?”
“当然好吃啦,又香又甜,咬一口糯糯的,好吃极了。”
李煜忍不住吞了吞口水,手上的动作更快了,好像这样,藤叶下的红薯就马上能长出来似的。
“那到时老师您可得多做一些,学生好给父王母妃拿些回去尝尝。”
想到年前被这小子赖去的一大堆吃食,周青林忍不住笑道:“晓得了晓得了,等地里的红薯全收上来后,咱们就都制成地瓜干,如何?”
“嗯嗯!”李煜高兴地点点头,心里想着,等红薯干做好后,他也给皇祖父送些去尝尝。
……
时间很快到了四月,等插种完第三茬红薯藤苗后,播种下的玉米已近两尺多高了。
远远望去,一片绿油油的。
村民们一有空就围着地里转,那地里的杂草更是拔的一颗都不剩,看到越长越高的玉米禾苗,众人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
只是看着宽枝大叶的玉米杆,大家心里都有些疑惑,那就是不知道这粮食到底从哪里长出来,是长在泥土里呢,还是从叶子上生出来的。
直到有一日,众人看到玉米杆顶端窜出了一条条花穗儿,与此同时,那腰间宽叶的位置,有像锥子一样的东西生了出来。
这难道就是玉米?
肯定就是,村民们兴奋的不得了,都奔走相告着好消息。
而此时的红薯藤已经爬满了地,生气勃勃的藤叶把整片土地盖得严严实实的,远远看去,好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牛三他们更忙了,三人开始教村民们如何翻红薯藤,并告知这样做才能让底下的薯块长得更大一些。
能让粮食增产的事,村民们自然做的格外认真了。
……
五月初,正当周青林盘算着盖安置房的事时,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回南川县来了。
早在三月的时候,吕、应二人就想过来了,可周青林觉得两个孩子还太小,让他们在京城再多待几个月。
没想到,这两人却提早过来了。
其实,吕志义和应进庆哪里待得住啊,说好给周兄当幕僚拿薪俸的,总不好什么都不干光拿银子吧,所以吕、应二人和自己的妻子商量过后,就回南川来了。
应进庆从包裹里拿出一封信来,“周兄,这是嫂子让我们给你捎的信。”
一听是家书,周青林忙接了过来,他已经快半年没收到家里书信了,心里正记挂着呢,想到这里,周青林迫不及待地把信打开,入眼的便是一手娟秀的小楷,是大闺女的笔迹。
正当周青林赞叹大闺女的小楷越写越好,颇有卫夫人之风时,结果就看到信上写到了家中又接圣旨的事。
怎么又来圣旨了?
周青林心里就是一个咯噔,赶忙抖开信纸继续往下看。
等看到圣上给二妹赐婚几个字时,周青林忍不住差点骂出声来。
还有完没完了!
这皇帝老儿也太过分了吧,总不能因为自己闺女多,就盯着他家几个闺女不放吧,娘的,你要赐婚找别家去啊!
强忍着心里的怒火,周青林继续往下看。
这定远侯世子沈萧是谁啊?自己怎么从来没听到过啊。
唉,皇帝老头怕是老糊涂了吧,哪有这么欺负人的。
看到周兄气呼呼的样子,应进庆忙开口说道:“周兄,你别着急,那定远侯世子我和吕兄两人都见到过了,沈世子样貌不错,看着挺持重的一个人,所以这是一门好姻缘,周兄你就放心吧。”
放心,怎么可能放心!
周青林心道,就冲这动不动就拿她闺女出来婚配的事,自己怎么可能放心。
本来他还想着,等自己回京后,二闺女正巧到了寻夫婿的年纪,届时他一定要好好把关。
如今倒好,菜都没熟呢,人家直接把锅给端走了。闺女的终身大事,他这个当爹的居然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唉,真是气人啊!
周青林叹气的同时又有些着急,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自己这个七品芝麻官不够分量啊,不然不会连个招呼都不跟他打。
所以周青林暗暗下着决心,这次新粮的事,他一定得做好才行。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17 21:02:18~2022-05-19 23:15: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baobao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南瓜汤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采薇 20瓶;27413095、夏洛特、南瓜汤 10瓶;cindypink 8瓶;一小书虫 3瓶;natsuki、古它、上岸上岸上岸、鱼找水、二崽崽、拈花一笑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1章 、丈母娘看女婿
气愤的周青林并不知道, 那个让他火大的二女婿,此刻正在他的京城家中做客呢。
一起过去的还有大女婿江灏,是沈萧特地约的他。
两人如今都是周家的女婿,一起去丈母娘家, 再正常不过。再则, 第一次登岳父岳母家的门, 沈萧总觉心中惴惴,有相同身份的连襟陪着,总不至于一时冷场。
至于为何会怕冷场,还是因为圣旨赐婚的事, 毕竟这事女方家事先可是一点准备都没有,他们侯府突然就让圣上把两家的婚事给拍板了, 着实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今日沈萧上门还带着赔礼的心思。
不过, 对于请求皇上赐婚的事, 沈萧并不后悔,他觉得没有什么法子比这更快速更省心的了, 如果可以, 他依旧会选择这么做的。
沈萧认为,娶媳妇就得跟上阵打仗一样, 必须得果断,得雷厉风行,不然自己媳妇说不定就成别人家的了。
都说虎父无犬子,同样的,虎儿子也不可能有犬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