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大好事摆在面前,别说乞丐们打死不愿出门,就连小泥鳅和小鱼儿都不爱到院门外玩呢。
他们这群乞丐里头还有好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孩子,这不,小家伙们凑在一起玩得甭提有多开心了。
虽不是很认同乞丐们的想法,可不得不说,他们这样的做法,确实方便了作坊的管理,更别说压根就不用担心手艺会外泄的事了。
所以招工人的事暂时不去考虑,他们作坊用“一州七县”给自己送来的人手就挺好。
想到要给他们吃定心丸的事,周青林便去了操作间,人家这么卖力给作坊做活,虽有工钱付给他们,可这样的态度实在难得,所以他这个知县该给的鼓励就必须要给。
众人听到知县大人有话说,忙放下手里的活计,一个个都正襟危坐起来。
周青林也没有废话,笑着与众人说道:
“先前承诺你们分住房的事,本官并没有忘记,前日已经选好了建房的位置,房子等咱们作坊的盈余可观后再开始建造,还有,过段时日,本官会把画好的房子样式给你们拿过来,一共有三款,你们自己挑,喜欢哪款挑哪款,届时再报到黄主簿那里。”
听到周青林的话,众人哪里还坐得住啊,全都激动的站起了身来,而后扑通扑通跪倒了一大片,嘴里也没有旁的话,只一个劲的大喊着,“多谢知县大人!多谢知县大人!”
这次,周青林并没有让他们立马起身,而是继续说道:“本官今日之所以与你们说这些,一是想告知你们,本官并没忘了先前与你们的承诺,二是希望你们也能做到当初与本官的承诺,那就是继续好好干活,不劳而获的事,本官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众人异口同声,嗓音激昂高亢。
……
等第三茬红薯秧苗下了地,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从京城回来了。
得知因着他们的推销,这段时间,玩具作坊居然连着做了二十二单生意,且共收到一千三百多两银子后,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的心中自然是十分骄傲的,这可都是他俩长途跋涉,不辞辛苦,四处磨嘴皮子而得来的成效呢。
一路风尘仆仆,吕志义黑了好多,张嘴说话时,就显得牙齿特别的白,“周兄,这次出了一趟门,我和应兄突然都发现自己居然还有经商的潜质。”
应进庆也跟着笑道:“是啊,吕兄侃侃而谈的口才,可是把京城荣宝斋的掌柜听的立马就想往南川县来呢,可惜周兄你没瞧见当时的场景。”
……
等回到房里,周青林把吕、应二人给自己带回来的家书一一拆开来看了。
先是大闺女写的,信上仔细说了家里最近发生的事,还有她和娘亲领着几个妹妹一起参加了好几场踏青的事。再有,娘亲说,让爹爹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让三丫妹妹一个人不要跑到外面去,总之大闺女的信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家中一切安好,请勿挂念。
周青林看得心里暖暖的。
再打开第二封,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分信居然是小闺女写来的。
周青林有些惊喜,自家小闺女居然会写信啦,看来在家有大姐盯着,小姑娘一直都有认真识字呢。
再看小闺女信上的字,嗯,的确进步了不少,一笔一划写得整整齐齐的,可看信的内容,周青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只见上头写着:“爹爹,昨日大姐打了凌珊,说凌珊不该偷偷跑去捡鸡蛋的。爹爹,小猴子翻跟头的玩具真好玩,凌珊可不可以把玩具送给韩哥哥玩啊?爹爹你什么时候回家啊?凌珊很想很想爹爹了,爹爹回来时要给凌珊带好多好多漂亮的花花哈。爹爹……”
重新把小闺女的信叠好,周青林又拆开了最后一封信。
等看到最上头写着:岳父大人亲启时,周青林愣了愣,随后便明白这是大女婿江灏写给自己的信。
周青林有些纳闷,不知道大女婿为何会写信给自己,他接着往下看,可越看眉头越皱了起来。
等把信全看完,周青林静默了一会儿,而后把信放到油灯里点了,火舌舔着信纸很快烧成了灰烬。
周青林叹气,看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接下来京城的官员想安宁都难啊。
江灏在信上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二皇子和三皇子最近动作不断,且针对的都是大皇子李喆。
上个月,大皇子乘坐的马车出了意外,还好他中途跳了车,不然怕是要与马车一起摔下山崖了,不过跳车时伤到了腿,可能要养上一阵子才能好全。
另外一件就是,周耀祖升官了,从翰林院的六品侍讲直接升到了正五品户部郎中,一口气跳了两级。
而他的岳父陈友忠,则从原本的礼部员外郎升成了礼部郎中。
听大女婿的意思,周耀祖跟着老丈人一起搭上了二皇子的船。
这是看好二皇子,决定站队二皇子了。
还有,这个大皇子除了受伤还是受伤,这样的猪脑子,看来皇帝的宝座想抢到手也难啊。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01 17:52:20~2022-05-02 19:14: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佳佳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松鼠班长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芳芳 60瓶;zyy 30瓶;小呆呆、土财主、没有刺的仙人掌 5瓶;锻戊 2瓶;natsuki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7章 、夜半来客
县试结束后, 接下来就该是一个月后的府试了,今年来县衙报名去晏州府参加府试的学子居然有一百二十多人,这实在出乎了黄主簿的意料。
往年府试报名的学子有个六、七十个就顶天了,就像去年, 拢共才五十九人。
是以, 黄主簿实在搞不明白, 为何才过去短短一年时间,府试的报名人数变化会这么大呢。
其实之所以会成这样,全是因为前不久刚结束的县试,今年的县试让整个南川县的学子又重拾起了信心, 所以在县试结束后他们立马又投入到一个多月后的府试准备中去了。
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周青林在县试上与以往的做法不同所致。
原来, 县试结束后,周青林就在取中人数上犯起了难。
按正常来说, 每年每个县的县试中榜名额都是有规定的, 那就是人数在五十人左右,且上下浮动不许超过五人。
可这样的录取名额, 一般对应的都是有四、五百人的县试报名人数, 他们南川县哪有这么多的报名人数啊,就如黄主簿说的, 这几年报名学子基本没有超过一百人的时候。
好比今年,参加县试的学子总共八十二人,这样的参试人数,要是再依照规定录取五十人的话,那岂不成笑话了吗。
周青林查了前几年的卷宗, 看到窦知县的做法是, 录取比例在八比一左右。
就像去年县试, 南川县总共八十七名学子参试,最终录取人数为十一人,这就和其他县城四百多人报名,五十人中榜的比例差不多了。
这样的做法似乎挺有道理的。
既然有先例摆在那里,周青林便没有纠结,想着自己干脆也按窦知县的法子去做好了。
心里这样想着,可等周青林开始批阅一份份县试考卷时,看到一篇篇言之有序、妙笔生花的文章和诗赋后,他的心突然钝痛了起来。
南川县的学子被耽搁了啊!
就因为报名人数没达到正常水平,所以就得卡着录取人数,可明明优秀的学子有这么多,周青林可以肯定,以他们的学识,在别的县城,早就应该中榜才对,所以这不是被耽搁了还会是啥。
要知道学子们考一次县试不容易,先不说来县城的吃住费用,就是请廪生作保也是一笔大开销。
而像这样内卷的录取比例,就是你学识再好,想一次就能考中的可能性根本不大。
所以,普通家庭有几个能坚持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考试费用啊,拿不出银钱,最后好多学子只能望而兴叹的放弃学业。
周青林可以肯定,南川县之所以县试人数一直增长不起来,高比例的录取名额就是主要原因。
有了这样的认知,周青林当下决定,从今年开始,他们南川县就按“县试录取人数五十人,上下浮动不超过五人”的规矩来做。
管他报名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再说朝廷又没有明文规定报名人数要是少的话,录取名额就要自动往下减,所以这么老实干嘛。
何况他又不会乱来,他决定这么做也是有个大前提摆在那儿的,那就是上榜考生的学识肯定要和榜单相匹配。
如果真碰到实在凑不足名额的时候,届时自己再减少名额也不迟。
总之一句话,他周青林是绝对不会用成绩不好的考生来滥竽充数的。
拿定主意后,周青林就从县试答卷中挑出了所有答题不错的考卷,等再三检查没有错漏后,他就按成绩的排名填起了红榜来。
此次县试一共入围五十五人,周青林把名额用到了极限,虽有些遗憾自己选出五十七份试卷,最终能填上红榜的只有五十五人,可周青林已经很满足了。
因为周青林觉得,在这些上榜的优秀考生中,肯定有很多把这次县试当作自己最后一次机会的学子,他们肯定想着,要是自己再考不中的话,那就只能选择放弃了。
所以周青林今日的做法,也算是救出了许多即将被埋没的人才。
不得不说,周青林真相了,因为这次县试中,的确有好多个这样的考生,他们准备考了这一次,要是还没中榜的话,以后就再也不考了。
因为他们实在不忍家中为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而捉襟见肘了。
要知道这些考生的学识就连夫子都是夸赞的,之所以没考中的原因,就是和名额太少有直接的关系,如今连着考了几年,花费了好多银钱,他们实在支撑不下去了,且心也灰了不少,所以还是放弃吧。
可以说,那日去县衙看红榜时,这些考生都是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去的。
本以为自己大概率会和四书五经来个永久性的告别,却见今日书吏贴出来的榜单足足有十米多长。
这到底怎么回事啊?
众学子惊诧,而挤到最前排的考生已经欣喜若狂地喊道:“天啊!五十五人!五十五人!今年上榜人数五十五人!”
再之后,那些看到自己榜上有名的考生无一不是喜极而泣的。
为他们的学识终于得到了肯定而流下激动的眼泪,也为自己看到的希望。
重拾自信后,考生们准备一鼓作气,接着报名参加府试,反□□试的考试内容,他们早已熟记在心,自己何不再冲一冲呢。
于是,等县衙贴出府试的报名告示后,众学子就纷纷过来报名了。
黄主簿以为今年府试的报名人数和前几年肯定没啥差别,所以等他看到衙门口排着的长长队伍后,一时惊讶了起来,这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啊。
不过,就算再超出预期,也并不影响黄主簿和书吏们的办事效率。
就如黄主簿先前和周青林所说的那样,那考生报名啥的他们礼房一天就能搞定了。
绝不会耽搁玩具作坊里的活计。
这不,报名当日,衙役维护秩序,礼房众人井井有条,廪保、互结、亲供单,最后再盖印出浮票。
果真就如黄主簿说的那样,不出一天时间就把所有学子的报名手续都给办好了。
然后第二日一早,黄主簿又捧着他的青瓷茶盏兴冲冲地回玩具作坊去了。
这情形就好似“县衙主簿”成了黄主簿的兼职,而在玩具作坊里卖货才是人家正经的行当。
杨县丞更甚,自打玩具作坊建起来后,人家就长期蹲守在那儿了。
每天辰时一刻出家门,酉时正才回去,中饭这顿也是在作坊里解决的。算起每日的时间来,可比他在衙门当值的时候长多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