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听过之后,就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添减一番,然后姐妹几个再一商量,便把府中所需都给整理出来了。
没想到几个闺女还挺聪明的,可真让自己刮目相看啊。
周青林把单子折好放到了衣兜里,而后打开抽屉,把王忠写给自己的那张京城牙婆信息的纸拿了出来,难得休沐一天,他准备趁着今日有空,把家里该配的人手都配齐了,还有给闺女配的丫鬟,光庄子里的几个女孩子肯定不够,所以他还得去牙行看看。
另外,周青林准备把牛三一家都安排到府里来当差,以后家里的马车就归牛三赶着了,至于牛三媳妇,听说原先是在针线房里当差的,等过来之后就让她继续做针线上的活儿吧。
正好这几日家里人都要添夏衫了,有牛三媳妇一起帮着做,岳母和妻子肯定会轻松许多。
还有,牛三一家过来后,驿前村庄子就没人手了,所以自己还得另外再买一家人送到庄子上去。
想到这里,周青林便没再耽搁,出了书房后,就让牛三赶着马车送他到牙行去了。
后院里,李婆子已经把人都领进来了,一共六个女孩子,大的十二、三岁,小的就是牛三的两个闺女,一个七岁,一个九岁。
知道是要给府里小姐们挑丫鬟,几个女孩子出门前都好好收拾了一番,身上的衣裳虽洗的有些发白,可都干干净净的,头发都梳成了双丫髻,看上去清清爽爽的。
在府里当差不但有月例可拿,且吃住也要比庄子上好上许多,是以几个女孩子都巴望着自己能被小姐挑中,能留在府里当差呢。
得了相公的嘱咐,刘莲芝并没有给闺女们拿主意,让她们按照自己的心意挑选就行了。
就像相公说的,长年跟在身边的人,总要自己满意才行。
……
春锦园位于南郊,是个占地约两百多亩的大园子,院外粉墙环护,院内山石点缀,花园锦簇,锦园里种得最多的就是石榴树,现下正是石榴花儿开的最红火的时候,红艳艳的如同星星点点的红灯笼般挂满了枝头。
此时,园中的马球场早已围起了步障,球场上,红白两队,球杖飞舞,正是最热闹的时候。这是每年春锦节固有的节目,每次从赴宴的公子中挑选出二十名选手,而后每队十人各分为红白两队,到比赛结束时,赢球的一方还能获得长公主设立的奖赏,据说今年的彩头是一支通体碧绿的翡翠花簪来着。
场上公子们策马争击,而离马球场不远的看台上,闺中小姐们则偷偷在相看着场中每一个矫健的身姿。
元玉柔和元玉婷也在仔细搜寻着场中的身影,刚刚姐妹两人已经绕着院中游廊走了好几趟了,结果根本就没瞧到灏表哥。
春锦园的游廊曲折而又蜿蜒,一圈走下来就得花上小半个时辰,此时两人已经累得不行,元玉婷摸了摸自己有些酸胀的脚踝,再看看身旁堂姐郁郁的脸,心中的气倒是少了些许,平日里堂姐总说灏表哥怎么怎么心悦她,原来都是骗人的啊,也是,要真对堂姐有意的话,也不会连个脸都不露了。
元玉柔这下也不要什么柔弱形象了,几步走到两个表妹的身边,接着大剌剌地往木椅上一靠,而后边用手绢煽着风边开口问道:“若雪,你哥到底去哪儿了啊,姑姑不是让他陪着你们俩的吗?怎么找不到人了呢!”
江若雪和江若嫣正看着马球场上“连骑击鞠壤”的精彩场面呢,哪里顾得上与两个表姐说话啊,于是含糊道:“我也不知道哥哥在哪里呢,要不你们先找找观砚,他是哥哥的小厮,找到他肯定就能知道哥哥在哪儿了。”
说罢,若雪也没管表姐们有没有听明白,转头继续观看起马球赛来。
这还用你告诉,谁不知道找到观砚就能找到灏表哥啊,可现在不是两个人都找不到吗。
元玉柔心中愤愤,心想,姑姑不是说表哥愿意谈亲事了吗,所以才会来参加春锦节的,可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啊,难道表哥已经在园中看到喜欢的人了?
想到这里,元玉柔顿时坐不住了,她忙站起身来,准备再去好好找一找。
靠近柳池的地方,有片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往鹅卵石铺成的边径上去,便是一间依山而建的八角凉亭,站在亭子里能清楚看到不远处春锦园入口的地方。
亭角上挂满了紫藤与凌霄,把整个亭廊遮的严严的,人站在假山下往上看,不心细的人,还真难发现这边别有一番洞天。
更何况此时站在这里的两个人呢。
观砚眼观鼻,鼻观脚,在一旁大气不敢出,公子一声不吭地站在这里都快半日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公子的心情挺好的呀,咋说变就变了呢。
唉,观砚心下叹气,知道公子要参加春锦节时,自己还高兴了好几天呢,想着到时还有马球赛可看,真是想想都开心啊,可惜白高兴一场。
观砚偷偷朝公子瞟了一眼,果然见公子眼睛依旧盯着不远处的地方,观砚转头又往那里看了看,除了四五个守园门的侍卫,还是啥人都没有啊。
话说,公子今日不太对劲啊,哦,不对,不止今日,应该是这段时间都不太对劲呢。
江灏突然很想找个地方好好躺一躺,啥都不想做,啥话都不想说,甚至连呼吸都很累。
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正南方向,已经午时了,她肯定不会来了。
可为什么不来呢,是不想来,还是有事情耽搁了呢?
江灏觉得自己肯定是得什么病了,不然为何才看了一眼,就把那人的身影牢牢刻在心间了呢,对方甚至都不知道有他这个人。
所以,自己肯定病得不轻。
摇摇头,不再去多想,江灏转身出了八角亭,“待会儿母亲问起,就说我有事先回去了。”
说罢,江灏快步下了山,过不了多久,一人一骑便出了春锦园,渐渐消失在荫荫柳林中。
而另一边,周青林乘着马车先到了王忠那里,自己还有一千两银子的房款未付清呢,他准备今日就把欠银都给还了。
其实一千两银子周青林早已经凑齐了,之所以没有提早还,只是不想太招眼而已,因为卖画册的事他并不想让旁人知道。
说到画册,周青林准备待会儿就去一趟书云斋,除了要把下一期的画稿送过去,他还要跟何掌柜结算一下分成银子,已经有两个月没有结了。
等结好了账,他还要去一趟官牙,周青林看了看天,已快未时了,也不知道今天来不来的急,所以自己得动作快一点才行。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4-06 22:48:05~2022-04-07 21:57: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追文好辛苦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shiori 50瓶;白日梦中梦、38886176 20瓶;不爱吃鱼的猫、逍遥鱼儿 10瓶;断竹难续 5瓶;鱼找水、一边做梦一边清醒、grgrgrace、没有刺的仙人掌、追文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4章 、再遇
本想翻山越岭、策马扬鞭好好跑上一回的, 可不知是马儿识路,还是马背上的人心根本不在青山绿水之间,总之往南没跑多远,马儿就调转方向往和惠街来了。
而这边, 大丫和几个妹妹很快就挑好了自己中意的丫鬟, 其实这也不难, 大家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稍微说上几句就熟络起来了,大丫选了六个女孩子中岁数最大的翠柳,二丫挑了和自己同岁的丁香, 三丫也一样,也选了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一个, 而四丫和小丫则留下了牛三的两个闺女,名叫柳枝和柳叶。
刘莲芝看到闺女们都挑好了, 再看厅中还剩下一个, 小姑娘十一二岁的年纪,脸蛋圆圆的, 虽皮肤略黑, 可看着就康康健健的,让人觉得舒服。
她朝小姑娘招了招手, 让人走上前来,询问了名字,小姑娘叫喜鹊,刘莲芝笑道:“往后就跟在我身边吧。”
喜鹊正担心待会儿自己要被送回庄子呢,突然听到这好事自然喜不自胜, 行礼谢恩后, 忙站到了夫人的身边。
其实, 刘莲芝心里也是有一番自己的考量的,今日五个庄子都送了闺女过来,她要是只留下其中四家,那另一家肯定会有想法,而留下闺女的几家说不定还会嗤笑这家没被留下闺女的,时间长了这房奴仆就会心存芥蒂,虽说都是自家的仆人,主子的安排由不得他们心生不满,可自己想要的是能忠心为主的下人,要想仆人忠心,当主子的做事也得要周全一些,就像相公说的,有些时候一碗水端平尤为重要。
更何况喜鹊这丫头还挺合自己眼缘的。
出了正房,姐妹几个就准备领着自己的丫鬟回院子去了,想到自己还有庄子上的事要和爹爹说一说,于是大丫就先去了前院,可到了那里时,却见爹爹并不在,难道已经出门去了,大丫是知道爹爹今日有好多事要办的,包括还要去一趟书云斋送画稿的事。
她转身又去了书房,结果就看到五本用包袱包着的画稿落在了书桌上,哎呀,爹爹居然忘记带上画稿了,想着爹爹说不定还在门口,毕竟才出后院没多久呢。
于是大丫拿起画稿忙疾步往门口走去。
此时门房里没有人,这个点李老头一般都会去花园帮着老刘头搭搭瓜架、拔拔草什么的,这是周青林吩咐他做的。
来到京城后,老刘头就在后花园里种了不少的菜,周青林让李老头过去帮忙,一是怕岳父累着了,二是有个懂农事的人陪着一起说说话,岳父也不会无聊。
这不,这段时日老刘头过的可舒心了,从没提起过要回村的事。
等骑着马儿从东岳街前的琉璃砖牌楼穿过时,江灏才恍然自己怎么又往这边来了。
他收紧马缰,快速让马儿停了下来,自己真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为了一个才看了一眼的人,日日魂牵梦绕的,都快失去自我了。
一切就到此为止吧。
江灏调转马头,双腿轻敲马肚,马儿慢慢跑了起来,可须臾间,江灏又扯过缰绳转马往和惠街冲去。
最后一次,就最后一次,最后再给自己一个交代。
心里这样想着,手上也没停止,江灏扬起鞭子,马儿昂首阔步,黑色的皮毛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街面上空空的,一眼就能望到最前头的大梧桐,答案就摆在眼前,可江灏并没有停下,马儿依旧往前跑去,过了冯尚书府,过了殿阁大学士府,又过了永安伯府。
江灏脑袋一片空白,原来做一个决定可以这么简单。
挺好。
思忖间,只听得“嘎吱”一声,周修撰家的小角门打了开来。
大丫捧着画稿迈出院门,而后探身往两边看了看,只见她一身柳绿色轻纱襦裙,满头乌发梳成一个高高的垂云髻,一支翠蝶金丝花钗簪于发髻之上,越发衬显出粉莹桃脸上的姣美可爱来。
看到自家门口没有了马车,大丫有些遗憾,看来爹爹已经走了,收回脚步,她准备回到院子里去,可总觉得有人在看着自己,大丫抬头,果然就见路的对面,一人骑在高高的大马上,正朝着她傻笑呢。
……
回府的路上,江灏一直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该怎么做,是先和父母提一提这事,还是先让周修撰认识一下自己,然后再徐徐图之。
此时心情舒朗的江灏并不知道,国公府里的人可比他着急多了。
等元氏领着两个女儿回到国公府后,老国公就知道了今日春锦节上的事,想了想,他让忠福去把观砚带过来。
见老太爷沉着一张脸,观砚双腿打颤,哪敢隐瞒啊,只能老老实实把这段时日做过的事都交代了一遍,包括公子让他打听周修撰家的事,还有那篮子鸡蛋是怎么来的事。
这让端坐在一旁老成精的老国公夫人立马听出了端倪,忙笑着询问,“那翰林院周修撰家有女儿吗?”
啊?这画风转变太快,让观砚一时适应不了,不过他还是赶紧点头道:“有,有的!”
原来症结就在这儿呢,老国公夫妻俩相视一笑,当下便有了主意,那就是赶快趁热打铁,可千万别错过这个村,不然说不定就没下个店了。
元氏有些迟疑,觉得女方门第太低,两家实在不般配。
“低啥低啊!”老国公夫人不以为意,“翰林清贵,好着呢!”
老国公也笑着点头,书香门第,挺好的。
既然公婆都满意,元氏也就没啥好说的了,当下也点头应下了,而一旁的国公世子就更没意见了,定国公府的昌盛可从来都不是靠儿女亲事维系出来的,所以什么门第不门第的,从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于是等江灏听到,过几日府里就会托人替他去周家提亲时,简直是惊呆了,他不知道祖父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他觉得,直接上门提亲这个法子比自己刚刚想了一路的所有法子都要好。
干脆直接,不会让人等的焦急。
确认自己没会错意后,老国公夫人和儿媳妇就着手准备起提亲的事来。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得先把对方家的情况给摸清楚了,这可是结两姓之好的大喜事,别到时候出了错,那就不美了。
……
六月初六,热辣辣的阳光能把鸡蛋烤熟,这天也是佛教中的“晒经节”,也称为“翻经节”,相传这一天是太阳的生日,所以阳光特别强烈,凡是经过这天阳光晒过的东西,不但不会发霉,就连虫子都不敢来咬了。
不管传说是不是真的,每年这个时候,翰林院的几万藏书可都会拿出来好好翻晒一番的。
前几日邱掌院就给翰林院众人分了工,按每四人一组,每组负责翻晒哪些书阁里的书籍,都一一分派了下去,然后再三要求大家一定要尽心尽责,千万小心,别弄坏了书册。
周青林和另外三名同年分到了一组,四人负责翻晒文源阁东次间内的书籍。
几人从书阁里抱出书册,院子里早已摆满了长长的晒书板,等周青林把所有书册都摊开后,后背的衣服已经黏在身上了,天实在太热了。看到众人都坐在不远处的柳树下纳凉看书,周青林也拿了一本书走了过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