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右边大宅的小角门也打了开来,跟着也是一个门房模样的人走了出来。
然后是右边斜对面的小角门,再然后是斜对面左边的小角门,几个门房都做着相同的动作,先探着身子看看远去的马车,而后再朝周青林仔细打量一番。
这是看到隔壁有人搬进来,都在好奇是谁吧,周青林也没在意,几步走回自家宅子,然后转身关门,把探究的目光统统挡在门外。
把行李全都拿到屋里,周青林就去了后院的小厨房,昨日看房子时,他发现宅子里除了挨着后罩房的大厨房外,另外还在每个院子里配了小厨房。
小小的一间,里面只有一个单眼灶,靠墙有个小橱柜,然后是切菜的案台,还有一只装水的缸。
虽然面积不大,可是该有的东西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去后院提来水,周青林开始收拾起厨房来,他先把装水的水缸刷洗干净,然后再把缸装满水,接着是有些生锈的铁锅,先找小石块把锅里的铁锈磨了,再用锅刷把铁锅刷洗几遍,然后是灶台上的灰……
等周青林把整个厨房都拾兜清爽后,太阳已经西斜了。
看来该做晚饭了。
他去大厨房抱来柴禾,而后从仓库拿了面粉和鸡蛋出来,还有油盐,接着开始点火烧灶,周青林准备晚饭就做一顿简单的面疙瘩汤吃。
隔壁宣平侯府里,管家从门房那里得知隔壁有人住进来后,就和自家主子汇报了这件事。
这房子原先是户部邵尚书的府邸,五年前,邵尚书致仕回乡后,这宅子就一直空着,如今终于有人住了。
“听说只有只身一人,也没有奴仆,行李除了几个包袱,其他啥都没有。”想了想,管家继续说道。
侯爷听了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心想,怕是邵家的什么穷亲戚吧,不过穷不穷的和侯府也没关系,反正又不会来往。
同样的话,永安伯府,忠诚伯府还有信勇将军府的管家也学给了自家主人听。
接着当家主人在晚饭前又和众人提了一嘴,
于是不出一晚,周青林的几家隔壁邻居都知道了原先邵尚书的宅子里住进了一个穷亲戚。
对于这些周青林都是不知道的。
此时他正把和了鸡蛋的面团揉匀。
舀一小勺油倒锅里,烧热后,加入蒜沫爆香,再往锅里加水,等水烧开后,再把面团掰成小片状下到锅里……
作者有话说:
每天早上睁开眼想的都是,今天我一定要加更!结果,呜呜呜,这几天都在赶报表呢。
感谢在2022-03-25 18:55:29~2022-03-26 21:38: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浅水炸弹的小天使:游手好闲妞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沐沐 124瓶;38039860 30瓶;网瘾宅女、隔壁如花 20瓶;狐狸尾巴 18瓶;游山有水 11瓶;︵盛夏﹌浅殇° 10瓶;断竹难续 3瓶;二哈的世界 2瓶;风铃草、没有刺的仙人掌、279243、笑哈哈、鱼找水、迟到的钟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3章 、回乡(双更)
一夜无梦, 醒来时天刚蒙蒙亮。
周青林觉得自己有一点很好,那就是不认床,到哪里都能睡的着。
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才觉得床有些小了, 影响了胳膊和腿的伸展, 也是, 这儿只是小憩的场所,又不是正儿八经睡觉的地方,周青林心想,等过些日子接了家人过来后, 自己就搬到后院去住。
早饭煮了稀饭,没有配粥的小菜, 周青林就煎了两个荷包蛋,简简单单的吃了一顿。
今日有谢恩仪, 是以吃过早饭, 周青林也没耽搁,穿上那件圆领宽袖的进士袍服, 就匆匆往皇宫而去。
住在城西的好处就是, 从这边过去皇宫并不远,到翰林院也是, 步行的话,最多两盏茶的功夫,周青林觉得以后自己完全可以走路去上值。
“谒先师庙,行释菜礼”,对众进士而言, 今天是个非比寻常的日子, 是以未到辰时, 大家已齐齐聚在宫门外候着了。
辰时正,周青林率领众进士上表谢恩,巳时一刻,一甲三人在午门前举行授职仪式,景康帝恩赐状元郎周青林六品朝服、补服、玉带、官靴等物。
赐其他进士每人纹银十两,表里衣料各一份,这是让他们自己去做官服的意思。
最后再赐壬寅年二百八十名新科进士,每人三十两牌坊银与彩花。
至此,新科进士们的谢恩仪算是全部完成了。
四月初一,二、三甲进士入殿参加朝考,两日后,朝考成绩出,排名前五十名的进士被选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其余进士获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职。
授官完毕后,接下来便是安排新科进士们任职前的回乡祭祖假期了。
周青林兴奋的不行,自己等的就是这一天呢。
本来那日谢恩仪结束后他就想起身回乡的,可是去翰林院批假时,掌院告知,提早告假的话,那回乡途中的一应开销得自行承担,就是不给报销路上的食宿费用和车马费的意思。
这怎么行啊,周青林一听,立马放弃了提早几天回家的念头,心道,这样的亏可不能吃,这来回一趟的花费可不少呢,自己可不能当败家老爷们穷大方。
话说,家里还欠着皇帝儿子的房贷呢。
于是越来越会过日子的周状元就老老实实的回家等着了。
不过等待的这几日,周青林也没有闲着,趁着空档他把后院的大小房间还有几个小跨院都收拾了出来,擦的擦,洗的洗,忙忙碌碌的不亦乐乎,昨日更是把花园里的野草拔了又拔。
再看看好几块已经快被自己拔成秃驴的地方,周青林想着,要不干脆就在这里开几块菜地出来好了,到时种上几样闺女爱吃的菜,总比空在这里长野草的强吧。
心里有了想法后,周青林准备这次回家后就带些菜籽过来。
对对对,回家回家!自己现在就批假期去!
想到这里,周青林马上烧水洗澡,去了身上的汗味后,再拿过皇帝恩赐给他的六品朝服穿了起来,戴上乌纱帽,穿上绢罗大袖衫,再套上绣着云霞练雀纹的褙子。
等穿戴整齐之后,周青林心情极好地在原地转了一个圈。
咦,不对啊!
周青林伸了伸腿,而后扯了扯衣摆,顿时不淡定了,这到底是长袍还是中袍啊?
他闭着眼睛使劲想了想,自己看到其他官员穿的官服确实长过膝盖的啊,怎么自己官袍的下摆在膝盖之上的呢?
难道状元郎的官袍要与众不同一些的?
想了想,周青林觉得应该就是这个原因了,总不可能堂堂大历朝就相差他这么一点布吧。
于是想清楚的周青林便没再纠结,锁好院门后就到翰林院请假去了。
他哪里知道,这官服就跟前世企业里的工作服一样,仓库里随时都有备着的,这不,皇帝老儿要拿来赏人,底下人直接给他送一套过来就行了。
加上仓库里的官服做的都是标准码,只要身材不过分高挑或者肥胖,都是可以穿的。
而周青林恰恰属于过分高挑的一拨,所以就把官袍穿成及膝短裙了。
也不是说朝中官员就没有高个的人,而是高个子的官员恰巧没得过皇帝恩赐官服的福利罢了。
他们都是自己掏银子量身定做的官袍,所以像这种“及膝中袍”的情况肯定是不会发生的。
今日翰林院特别热闹,几十名新鲜出炉的庶吉士,还有榜眼探花,都在排队请批回乡的祭祖探亲假。
邱掌院已经按照路程的远近给他们排好了时间,是以等周青林到翰林院时,邱掌院正把写了姓名和回归日期的单子一一发给大家。
见周青林来了,众人都笑着与他打招呼,可等看清对方身上的朝服后,大伙儿就是一愣,心道,这身官袍怎么这么短啊?
有心急之人正想上前询问几句,转而立马想起状元郎身上的官服可是几日前圣上亲赐的,于是赶忙收住了嘴,而后若无其事的聊起别的天来,“周大人,今日得了假期,你准备什么时候启程回乡啊?”
邱掌院也看到周青林这身超短官袍了,不过人家到底是多年的官场狐狸,只是稍顿片刻,马上就想通了原委,而后面无表情的继续分发起手中的假期单子来。
这也让周青林更加肯定了自己的以为。
这次探亲,最长的假期是三个月,最短的只有二十天,这应该就是住在京城周边的,而周青林的假期是四十天。
拿到批准单子后,众人哪里还有待在这里聊天的心思啊,转眼就走了个干净,这是都急着回家光宗耀祖去了。
周青林也一样,这次回家,自己可是有好多事情要安排呢,这不,他还得先去一趟安州府。
想到这里,出了翰林院后,周青林就直接去了车行,约好了明早去大通桥渡口的马车。
接着周青林又去了点心铺子,买了好几样京城有名的糕点,古代社会可没有网络购物,是以像这种京八件什么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更别说吃了。
周青林准备给岳父岳母,还有刘氏他们捎上一些,自己长时间没在家,家里多亏有他们帮着照料,所以自己给他们买些东西也是应该的。
至于几个闺女的礼物,这次自己就不买了,话说,跨马游街那日接来的荷包和头花,还有香囊啥的,他都收得好好的呢。
到时全都送给闺女们当礼物好了。
回到家里,周青林收拾好行囊,就早早的歇下了。
第二日一早,他就踏上了回家的路,先走水路前往灵清,再从灵清改坐马车去往庆阳郡,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在第六日上午到达了安州府。
马车直接把人送到了旺枝巷,李阿婆和隔壁邻居几人正在门口说话聊天,等看到周青林后,立马都激动了起来,
“哎呦!状元公回来啦!”
“孩子他爹,快快快!快来看,状元公回来了!”圆脸妇人激动的不行。
“不行,我得快点去把我家那个皮小子找回来,好让状元公给摸摸头,这样以后说不定也能考个状元回来。”说罢,圆脸妇人快步往巷口跑去。
“对啊!我咋没想到呢,我现在就叫大孙子去!”
李阿婆忙疾步回了屋,去叫大孙子去了。
一时之间,整条巷子都沸腾了起来。
于是到了旺枝巷,刚放下行李的周青林,就连着摸了二十几个皮小子的脑袋,外加五六个小婴孩的脸,
看着家长们个个激动的神情,周青林都有些哭笑不得起来。
好不容易脱了身,回到屋里,周青林从仓库中拿了两期的画稿出来,而后放到书箱,他准备去一趟书店,除了送画稿过去,还有结算前四个月的分成,最主要的,他得和沈掌柜谈谈接下来怎么送画稿的事。
往后自己要在京城长待了,再把画稿送到这边肯定不可能,所以这事得重新商议一下。
提着书箱,周青林先去巷口食肆点了一碗鸡肉煨丝面,此时正是吃饭的点,他的肚子已经很饿了。
食肆掌柜看到周青林后,特别的兴奋,等听到对方点的面条后,掌柜特别大声地对后厨叫道:“给二号桌状元公来一碗状元煨丝面!”
周青林一抖,手里提着的书箱差点掉了下来。
啥啥啥,这状元煨丝面到底是什么面啊!
周青林极度纳闷的往柜台上头挂着的菜牌看去,结果就见原先挂着鸡肉煨丝面,三鲜肉皮面,笋干鸭肉面,鸡蛋肉酱面,雪菜肉丝面的几块牌子,此时已经换成状元煨丝面,状元肉皮面,状元鸭肉面,状元香酱面,状元肉丝面了。
原来,自从知道常来他们食肆吃面条的“面缸秀才”考中状元后,店掌柜就明锐的抓住了这不可多得的商机,于是不出半日,这些状元公曾经吃过的面条都改了名儿。
而后掌柜又让伙计们出去宣传了一番,果然效果显着,这几天好些学子都莫名而来吃面条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