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大人?”
“萧大人?”
萧照回过神来,这才看见莺莺在旁边唤自己。
他回过神来。
莺莺也不恼,笑吟吟与他说:“今儿个玩半天,明儿就要多劳作些时辰来补回来。”
花满蹊的生意也就他们几个人撑着,偶尔任性玩耍,便要在别的地方补回来。
萧照想起一遭,劝莺莺:“如今店铺生意这么好,你何不再雇几个人?”
莺莺摇摇头,萧照的病还没有起色,又不知南疆那位巫医开出的药方要耗费多少金银,她便想给恩人攒一笔银子治病,因而在这之前并不打算有多余的花费。
萧照还当她是担心外头雇佣的人不放心,当即问她:“我当初在军中认识了不少像麻老头这样的遗孀孤老,其中有不少人品贵重的,若是你不放心旁人,不若雇佣这样的人?”
听说遗孀孤老,莺莺也有些意动,她不就是孤儿吗?当即点头:“当初我父母双亡投奔亲戚,若不是自己警觉些早被他们一家拆股入肚了,若能有人帮我一把自然是千恩万谢。”
于是两人商议定了决定雇几个人帮忙。
第78章
一旦立定了心思要雇人, 莺莺便将手里的活分成四部分:日常售卖花卉、花盒、侯府花木供应、花雕。
其中日常售卖花卉和侯府花木供应说到底与旁的花木商人并无不同,这两部分自然是可以从外面雇人来做。只不过其中有些花材搭配的事情由莺莺或者绿儿指点罢了。
可这花盒和花雕在汴京城是独一份的,若是由旁人接手知道了奥妙,只怕花满蹊也不用开了。
就是花盒打包装盒也不好叫外面雇佣的人来做:他要是在外面做做手脚, 让人能知道内里的玉雕是什么, 单这一条便能赚取大笔的银钱。要知道有许多达官贵人如今等着抽花满蹊的花盒攒全套玉雕呢。
是以莺莺在雇人之前提前将花满蹊的杂务梳理了一遍, 单列出几项:接车、卸货、分类花木、给花草保鲜喷水、装车、销售这几项。
这些都是与旁的花木店铺相同的,便是再怎么泄密也不用担心。
另外的制作花雕和制造花盒这些莺莺便打算仍旧由奶娘绿儿几个来做。
打定了主意萧照便找日子准备去看看昔日战友的遗属。
正好给萧照的衣裳也做好了,莺莺便拿出衣裳叫他试一试。
萧照一穿,都格外合适, 乌婶几个也称赞:“夫人手巧,这衣裳作出来腰是腰背是背的。”
不说还好, 一说到这些萧照和莺莺二人便想起前几天量衣服时的场景,齐齐皆是脸一红。
好在萧照反应快些, 吩咐下去:“就穿藏蓝那件。”
虽然不显眼的藏蓝色, 可是上面有同色的八搭晕图案,袖口还有曲水纹, 并不显单调, 一看做衣裳的人是费了大心思的。
萧照拢拢袖口,想说句“多谢”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说起来他要谢莺莺又何止这一项?以后多待她好些便当是回报。
收拾齐整备好了四时礼盒和钱粮等物,两人便一起出发。
自古以来官府都会抚恤军人家属,只不过金额不多条件也严苛,譬如一户人家两兄弟,老二战场死了, 家里两位老人便不算在给钱的范围, 只能领他刚战死时那一笔。
可是民间有各种情形, 有可能这两家早就分家了,两位老人分给了老二家,老大家有理由不再看顾老人。或者老大忽然出了事情也无法再劳作养家。
这样一来便有许多战死的军人家属情况相当难过。
萧照平日里会照应那些战友遗孤遗属,麻老头便是其中之一。
是以他和莺莺到了这些人家里之后大家都极为欢迎:“是萧大人!萧大人!”
萧照病了之后也记得差遣飘石激流两人送钱粮,大家都他都极其敬重,此时见他伤了腿,各个围上来问长问短,又不等小厮就把他搬下了马车。
萧照便给莺莺讲解:“这些人大都在这一带,出事后为了方便照应索性都搬到了近处。”
这一带是汴京城西北,算是贫民们聚集的地方,鱼龙混杂,若是失去家里的劳力很容易被欺侮。穷人们本就是赁房住,是以搬到一起容易些,也更好有个照应。
此时团团簇簇围着萧照,有孩童,有妇孺,也有老人,见小厮们从马车上往下搬运钱粮,他们也不急,反而帮着搬运,很有秩序。
萧照叫诸人发放完钱粮,便道:“这回来是有事要劳烦诸位。”
诸人自然无不可的:“萧兄弟跟我们有什么好客气的,尽管说便是。”
萧照便答:“我浑家陪嫁里有个卖花脚店,缺几个帮佣,想雇几个妇孺,还是咱们自己人放心,便想来打听可有想去做工的人,工钱照市价,管中饭。”
大伙一听高兴了,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市面上一般甚少给妇孺们提供做工机会,因着汴京城太过繁华,吸引了附近无数郊县的男子进京谋生,商家自然倾向于雇力气大的男人。
妇孺们若不会女工也就做做浆洗的活计,或是提些腌渍小菜在酒楼里做“梭糟”娘子。两者都不好,浆洗需要双手成日泡在水流中,梭糟娘子则免不了要碰到喝多了酒的登徒子。
是以一听到有这机会当然笑起来:“这可是难得的好事。”“哪里是我们帮萧大人,是萧大人帮我们呢。”
大家心里门儿清,这样消息放出去不愁雇人,萧大人是特意照顾他们这些妇孺呢。
当中有个麻利妇人,她个子高高,笑起来一侧有个梨涡,配上国字脸有一种异样的亲切。站出来笑着组织大伙:“有想去的快排队。”
一下就有十多人排起了行列,莺莺便说道:“我要雇的人接车装车卸货、分类花木、给花草保鲜喷水、卖货,接车送车卸货的还是要力气大些,其余便要手巧的,卖货的则要能说会道的,每样招两人,一共招六个人。”
也不用她费心,家眷们早就各自分好了:“老黎家媳妇和小六手巧,至于能说会道,就让猪剩嫂子和她女儿去,力气大嘛,不如我们扳手腕。”
猪剩嫂子就是那个高个妇人,站出来笑道:“萧大人两口子可莫嫌弃的名字怪,实在是当年家里人弃养,我自小在猪圈里和猪抢食,才落了这么个名字。”
她说话口齿清晰,又热情洋溢,莺莺点头。这人正是卖货的好苗子。花满蹊虽然不愁卖货,可天下卖货的都要伶俐伙计。
不过猪剩嫂子却不一人独吞这好事:“谁家没有个等着吃饭的嘴,总不能我家都占了,叫林家小芸跟我卖货吧。”
是个热心肠的好人,莺莺便更觉她稳妥。
这当口其余妇人们扳手腕也扳好了,一个叫胡杨的丫头和一个郑家二媳妇最后胜出,老黎家媳妇和小六分拣花枝,猪剩嫂子和林小芸在前面招呼客人。
萧照点点头,又道:“我还要四个小子跟着我做事。要话少力气大的。”
他一说要用人,一群半大小子们激动起来,妇人们也高兴,跟着萧大人没有性命之忧,又出手大方。
这一回他们共雇佣了十个人,四男六女,可谓是满载而归。
等回到花满蹊莺莺便布置起来,给绿儿和奶娘介绍了她们,再给六人安排下店里的活计,再给她们教导些浅显的花木知识,免得今后出错。
这一来花满蹊的店铺里挤得严严实实,还好还有从前花满溪的分店,只不过这时候才想起一出,这里离她们住的西北角不进,每日上工下工怎么办?
最后还是猪剩嫂子想出了办法:“我看后院有杂物房,不如在里面搭些简易的通铺,我们轮换着两天一回去,如此一来既可兼顾家里又不用太多奔波,瞧这样可好?”
诸人自然说好,莺莺也应了下来:“只不过这样大伙儿便太过于辛劳,我便再加三成的工钱。”
惹得诸人高兴不已,上工后也是干劲十足。
真上手做起来才知这份活计根本算不上辛苦,便是装车卸货也都是些花束,几个人轮流搬运也能搬完,干完就一天清闲。
胡杨和郑二媳妇便帮着其他人干活。几个人能干活,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分拣花枝,轻轻松松就将银钱赚到手。
这六个人来莺莺她们也清闲了不少,一些杂活都有人干,便能腾出功夫琢磨更多的花木搭配和花雕。
六人的工钱加了三成后是一千二百文一个月,对莺莺来说也能负担。
她轻省出来后便接了更多人家的订单,如今正逢盛夏,是汴京城里贵胄人家互相宴请的盛季,因而莺莺的花雕接了不少单子。
店铺刚收拾好却迎来个不速之客。
是苏家三房苏现。
夏天正是消夏的季节,汴京城里疼女儿的人家一到夏天便要将自己家出嫁的女儿请回家里居住,叫做“消夏”,这一来让女儿外孙与外家亲近,二来则是让女儿短暂逃离婆家纷扰的人和事得到休养,三则是向婆家显示我女儿也是背后有人的,娘家人没死绝因而你们不得胡乱欺负。
苏家老太太自然不是疼爱莺莺的人,只不过苏家大房仗义,想着请自己两个出嫁女儿的同时还惦记着莺莺:“总也要请莺莺过来,好歹也是娘家。”
苏家老太太如今中风在床,想起自己最宠爱的三儿子近来仕途不利,便想着要莺莺接过来拉近些感情,以后也好张口。
苏家二郎苏现便被派了这趟差事,他是苏环嫡亲弟弟,苏家大郎苏瑁去接苏瑶苏珠两人,他则被派到萧家。
走到巷口跟人打听,有个热心街坊说:“萧夫人在邻街的花满蹊。”
“花满蹊?”
苏现就是再消息蔽塞也知道花满蹊,这家店如今在汴京城小有名气,先是培育出了并蒂莲再是出了花盒,他学里的同窗都买了送心仪小娘子哩。
却没想到这花满蹊能与自己家二房扯上干系。
将信将疑走到花满蹊门口,果然见堂姐在店铺里,一派运筹帷幄的样子,看着便知道是当家人。
苏现将讶异放在心里,给苏莺莺递过去回家消夏的邀请后回到家里将这件事告诉了三房。
苏家三老爷和三夫人俱是愕然。
花满蹊,那能有多少银钱啊?
单是入账就能顶上苏家老夫人手里那些铺子的总和。花满蹊的名气已经打了出去,有这样一个活招牌可以说是以座取之不竭的金山。
苏莺莺怎么有这么好的运气啊!
苏家两口子俱是叹惋,怎么这么好的运气降临不到他们头上呢?!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些都是莺莺自己打拼得来,只当是萧家的产业由莺莺来打点而已。
苏家三房两口子心里有了计较。
他们这些日子过得不好:苏家三老爷仕途不顺,女儿呢看上去嫁得好,可侯府不待见她们也不与他们往来,这光是半点都没沾到。自己儿子又眼看着不是个读书料子。
这时候倘若能有花满蹊这样的店铺攥在手里,单是这些出息收益那该有多好?
*
第二天苏莺莺来苏家赴宴。
她不喜欢苏家,心里深处更不将这里当作娘家,但苏家大房待她不薄,便想来这里吃顿饭便走,也算是全了苏家大房的情谊。
再加之也有些时日不见苏瑶和苏珠二姐妹,想与她们姐妹聊聊天。
苏瑶和苏珠两人果然在,出门来迎她。
苏瑶有好消息:她明日要随夫君去上任了。
上回萧照帮她夫君拿到了江南富庶县城的县令职位,如今零零星星走完流程,这就要启程上任了。
莺莺惊呼:“怎的不趁秋凉了再出发?”
苏瑶笑:“妹夫帮我们得到这机缘已经是不易,肯定许多眼红人都盯着,你姐夫担心有差错便想早点出发,以免出岔子白白辜负了妹夫的心。”
她夫君官职的来历已经告诉了大房一家人,是以大房一家对莺莺格外感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