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天高黑阔。
芸娘头抬起来了,这回她的眼睛没有最初的迷茫和惆怅,变得坚定起来,天上的星光投射进她的眼睛,熠熠生辉。
她坚定道:“明日那花雕不用再摆了,还要麻烦苏娘子连夜拆去。”
莺莺点点头,这才是想明白了。
芸娘越想越对,一旦想通了这个症结,多年来的心结也瞬间打开,她笑道:“麻烦你白白跑了一趟,交付的定金你全留着,我再叫人把尾款全部结清。”
莺莺说:“正巧明日有位老爷子过寿,这花雕我原样拉走还能用,便只收你一半价钱。”
“这鲜花再搬运损耗颇多,您全拿走吧。”芸娘态度坚定,她忽得笑,“说起来我左支右绌省下来也是给他人做嫁衣裳,倒不如大方些。”
莺莺便不再推辞,只不过她道:“另一半价钱我留着,留着你以后用,哦对了,你生辰的时候也可以用。”
“我的生辰?”芸娘有些茫然。
“对啊!”莺莺像是奇怪她的茫然,“这本来就是生辰筵席上用的,你不想再吃力不讨好去讨好别人倒不如取悦自己,你的生辰在几月?”
“啊……我的生辰……”芸娘大脑一片空白。
她的生辰是何时呢?
其实她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过过自己的生辰了,在娘家爹娘给她办生辰,嫁到婆家之后一开始年轻时还与夫君过了一年有情有趣的生日。
奈何婆母看不惯,处处示意夫君:“亲娘的生辰才是最重要的,儿诞生日母难日,她可是为了生大郎糟了大罪,大郎若是一心只扑在媳妇身上那便是事母不孝。”
还在府里大大闹了一通,哭诉自己命苦。
芸娘一个脸生的新媳妇哪里见过这阵仗,忙自我反省过失,将一切都归因于自己太娇气,居然想过生辰。又与夫君给婆婆买了寿礼给婆婆过了生辰。
之后她就再也绝口不提自己的生辰了,至多是在自己贴身婢女的提醒下那天吃一碗银丝面便罢了。
长辈的生辰、夫君的生辰、几个孩子们的生辰,唯独没有自己的生辰。
如今仔细回忆,上回过生辰是什么时候呢?
那一年有许多闺中交好的小娘子,她们一起泛舟金明池:捉蜻蜓,采莲蓬,在后花园里打秋千,有许许多多货真价实的快乐。
那时候她不是谁的儿媳妇,谁的妻子,谁的母亲,而是个真真切切的自己。
芸娘忽然嘴角上扬,眼睛也弯弯眯起来:“我想起来了,我生辰是荷月,也就是下月。”
莺莺点点头:“好,那时我便去你府上给你办一场生辰花雕。”
随后莺莺便听到一则消息:镇国公府上大夫人要和离,她在婆母寿筵上陈述公婆不公便交出了庶务、递交了和离书决然而去,如今已经回到自己娘家的庄子上住着了。
本来镇国公府上诸人还当她是闹脾气,没当回事。
可是大夫人居然真的不再回来,儿女去见她她也隔墙说话,夫君去寻她她更是闭门不见。
镇国公府这才急了,谁能丢得起这个脸?原想着这大儿媳妇闹一闹就会服软,谁知她理会都不理会?
镇国公老夫人亲自去求儿媳,还在门前晕倒了。
听到这消息绿儿先撇撇嘴:“真是会演戏。”
含蕊也点头:“幸亏悬崖勒马。”她自打大夫人和离后就极其敬佩她,从前那些批判她的话也不说了。
京中传得沸沸扬扬,都在骂镇国公府二老偏心太过,镇国公府上不得已接了和离书,当着族老和亲眷的面给大房分了资财。
可是骂名已成,镇国公府已经在汴京城臭名昭着,表演晕倒的老夫人居然真的气得晕倒了。
这些芸娘都不知道,她只如约请莺莺过去帮她办生辰筵。
莺莺做了百鸟纷飞的花雕:
庭院中有蓝紫色绣球做的蓝鸟、石榴花做的锦鸡、浅紫梧桐花做的文鸟,还有金雀花做的黄莺儿,满院展翅纷飞。
诸人惊讶不已。
芸娘的舅母称赞:“这白鸟纷飞不错。”
她孙女便在里头找:“我要瞧瞧有什么鸟。”找啊找,找了半天,忽然问:“怎的没有仙鹤?”
芸娘认认真真回答:“仙鹤上个月就飞走了。”从她心里飞得越远越高,再也不回来了。
小丫头听不懂歪着脑袋琢磨,芸娘笑着一把抱起她:“带你去看看金雀花。”
庭院里穿梭着芸娘昔日的手帕交和亲友,这回她们都称赞起各色花卉。
这个说:“花卉精巧。”
那个说:“花满蹊那家店如今可是供不应求,还是芸娘有法子,能找到花满蹊。”
你一言我一语将芸娘称赞得什么似的,芸娘也跟着笑,这若是在婆家谁会说她的好话?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便是她的错。
哪里像在自己庄子上,自己做什么都有人称赞。
这不比从前受苦受累的日子舒坦?
她摇摇头,将过来那些不快置之脑后,快快乐乐在满园花香中喝起了酒。
花间诸人开始准备对诗赛花,芸娘自打和离后就与这些亲友交好,终于又找到了昔日的欢笑。
她做了一首诗而后端着酒杯找到了莺莺,诚挚敬了她一杯酒:“多谢苏娘子。”
莺莺笑吟吟喝了她的酒,笑道:“这石蒜又名彼岸花,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另一半银钱你也不用给了,便是我送你的,算是贺你能逃离生天。”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芸娘回味着这句话,笑着又喝了一杯酒,放下酒杯预郑重给莺莺行个大礼。
莺莺可不受她的礼,她笑:“你若是想谢我倒要请你帮我个忙。”
芸娘自然欣然允诺,连问是什么忙都不问。
莺莺便道:“我的花满蹊想进皇商买卖,只不过皇商资格苛刻些,须得有三名身份高贵的贵胄给我写引荐信,便只好请你写一封。”
芸娘二话不说就应下了,她立即泼墨挥毫,写下一封引荐信给莺莺。
莺莺接过信笺放下心来:侯府老夫人、芸娘、萧五公,如今她算是凑齐了三封引荐信了,只待皇商选拔的日子便可去碰碰运气。
上次符行老说过的常乐长帝姬的儿子管着皇商买卖,自己进了皇商选拔,而后慢慢接近长帝姬一家,应当会慢慢拼凑出娘当初生活的种种细节。
莺莺摸着信笺,谋划起今后的计划。
作者有话说:
彼岸花花语:悲伤的回忆。
明后天日万
第67章
长帝姬的儿子叫郑良吉, 面上甚和善,笑眯眯站在修内司门口,却无人敢怠慢他。
他与官家一起长大,极得官家器重, 手下管着外诸几大司:什么杂物库、修内司、军器所、四熟药局, 可以说是攥着大内一半的命脉。
此时那张和善圆脸正凑近一罐米醋仔细打量:“不错, 不错,今年的醋发得甚香。”
油醋库的小吏听了称赞后喜不自胜,将米醋搬走。
郑良吉便沉吟:“近来快要到六月六,二郎真君庙前的制造戏玩制作如何了?”
立刻有书艺局的官员端着一漆盘樊笼、鞍辔、衔勒等物, 郑良吉审视完之后点点头,看着看着他忽得想起一事:“七夕的禁中乞巧楼须得花卉装点, 正好放出话去再换一批花木皇商。”
属下慕侍郎不敢怠慢,忙应道:“近来花木行会那边荐了一批皇商, 都是有贵人引荐信任的。”
郑良吉嗤笑:“那些高门禄蠹懂什么?瞧着是自己亲戚的产业就胡乱写个荐书, 不顶用的。”
原先皇商采用荐书制是为了选拔民间真才实干的手艺人,好为皇家效力。
可随着豪奢贵胄们自己也有了产业, 许多人便让自己的门客在外也做着生意, 他自己不挂名藏在幕后,拿几份荐书自然轻轻松松。
是以郑良吉越来越不信所谓荐书。
慕侍郎倒有新发现:“说起来这回有个花满蹊, 倒有点东西。”
“怎的?”郑良吉撇撇嘴,显然不大相信,“到时候再看看。”
很快便到了选拔日,初选郑良吉并不会露面,由慕侍郎主持。
候选的商家早就到了汴京花木行会等着, 各个脸上难掩兴奋之色。
要知道这可是皇商选拔, 一旦选中本店的招牌立时三刻就有了荣耀, 只要不犯大错今后子孙后代都可以指着这块皇商的招牌衣食无忧了。
本朝的皇商有部分是当年跟着□□皇帝打下江山的,当初他们出钱出粮拥立有功,之后便有了这样的荣耀;部分是皇亲贵胄,那些背后都有权势;还有部分则是选自民间的佼佼者。
本来这些人已经垄断了皇家所用花木,其他人再也没有机会可以出头,谁知居然运气胜了一筹,忽然有消息传出外诸司要重新选拔皇商!
当即商家们各个都来了现场,一时之间花木协会不大的院里汇集了大约上百个大大小小商户。
莺莺和裴娘子也在其中。
慕侍郎清清嗓子从屋里走了出来,他站在台阶上说了几句场面上的官话后便引入正题:“这次选拔一共要三次,只选一人进皇商,唯有拔得头筹者方能入选。”
诸人都紧张闭气等着他说出第一轮的选拔题目。
慕侍郎便指着一堆花卉:“这些花木都能开花,可是需要静心培育才能使得花木开花。一人只能拿一种,而后自己培育到让它开出花来,若是到了特定日期开不出花来便视为输了选拔。”
诸人瞧着院里案几上的花卉:有叶片肥厚的兰花、有高雅出尘的石斛、有枝条繁盛的茉莉花、有亭亭玉立的紫薇,甚至还有一株硕大的合欢树。
有人立即问:“可若是这花不是花季呢?”
行老立即道:“这花卉是我跟慕侍郎静心挑选过,都是夏日开花的品种,开花日子也大差不离,不会委屈了谁。”
大家立即将目光投向了案几上那几种已经抽出花芽、孕育花苞的花木,傻子都知道要挑选这些快要开花的花木,这就说明自己几乎不用费任何力气啊。
“至于谁能拿到,就各凭本事了。”慕侍郎意味深长道。
诸人先是纳闷,而后忽得醒悟过来:慕侍郎的意思是让他们抢?
明白过来这点之后虽然他们的脚碍于体面不能动,可眼睛都已经各个跃跃欲试了:或挑中自己擅长的花卉,或挑中已经抽芽结苞的花卉。
裴娘子也冲莺莺使眼色,而后她嘴角朝正中兰花努了努,那兰花正在抽芽,叶子中间抽出一根修长的绿茎,已经隐约看见茎头左右挂着米粒大小的水粉色花蕾。
莺莺回应了个眼神,两人默契点点头。
而后莺莺又瞧中了一株石斛,也是已经抽茎即将开花,她轻轻晃晃裴娘子的手,两人几个来回已经想好了要选的花卉。
而后慕侍郎便道:“开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