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顾不得往日母亲姐姐的叮嘱,忙凑过来一脸热切问苏环:“四妹妹知道些什么?”
鱼儿上钩,苏环心里窃喜,面上却不紧不慢:“听说啊,翁翁在世时定下了一门侯府的婚事,可没说清楚到底是哪位的。”
“啊?”二娘子一听是婚事瞪大了眼睛。
苏环便笑:“本来长幼有序这婚事定然是大姐的,可那位——”
她朝楼下撇撇嘴,比了个“三”的数字:“蠢蠢欲动呢。”
“什么?可她还打发丫鬟送了我花呢!”二娘子不信,看向自己案头的花朵。
黄木香悠然在花瓶中。
苏环看到心里暗恨,苏莺莺便是这样,从来瞧不起她,姐妹间送花只漏下她。
她藏住心里的不忿,笑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她这是用小恩小惠收买二姐姐呢!南蛮子几万个心眼子,岂像二姐姐这样光风霁月。”
别人夸自己,二娘子面上有些得意,可她也说了三娘子坏话,二娘子便努力收敛神情:“那又怎样?”
苏环有条不紊引她入套:“可二姐姐毕竟与大姐姐才是嫡亲姐妹,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她抢走大姐姐的婚事不成?”
别的好说,唯独涉及长姐二娘子便不能忍。
苏环见有效便趁热打铁:“侯府的婚事必然是大姐姐的,可架不住南蛮子手段多。我瞧见都生气,大姐姐那么好,性子又宽和,哪里争得过南蛮子?”
苏珠果然被激了起来:“自来长幼有序,哪里容得下她乱来!”
苏环便笑:“听闻侯府给祖母下了春筵的帖子,苏莺莺要去呢。”
说罢又在她耳边窃窃私语了许久。
苏珠听了立即气血上涌:“我去跟祖母说!”
说罢蹬蹬蹬就往松寿堂跑。
苏环在后面得意掩嘴笑。
作者有话说:
能驻颜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1:出自《钱本草》
第5章
莺莺去松寿堂时就见老夫人沉着脸端坐正堂。
背后小魏氏得意洋洋睨她、苏珠气鼓鼓看着她,苏环阴恻恻打量着她。
莺莺不慌不忙,安然行礼:“不知祖母是为着何事唤我来?”
老夫人示意苏珠:“二丫头,你说。”
苏珠向前一步,一脸的义愤填膺:“我听苏莺莺的仆人在背后里议论什么侯府婚事,当真是有失管束。”
跟在后面的绿儿心提了起来。
那日奶娘从胡嬷嬷那里订制了木器后便得知了侯府婚事,她们几个还在屋里议论过此事。
难道被人听了墙角告到了老太太这里?
绿儿的手不自觉攥得紧紧,她不自觉看向了自己娘子。
莺莺纳闷抬起头:“什么?什么婚事?”
她眼睛沉澈,在室内如一汪黑水银熠熠发亮,让人直视不得。
苏环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苏珠可不管那么多,气鼓鼓道:“自然是成平侯府的婚事。”
“哦,是成平侯府的婚事啊。”莺莺应了一句,又歪头问,“成平侯府是什么?”
怪不得人叫你乡巴佬呢。
小魏氏嗤笑一声。
苏环道:“成平侯是朝中一员大将,他家镇守太原府已经有许多年。”
莺莺“哦”了一声:“那与我苏家何干?”
“你还装糊涂?!”苏珠恼火了,“成平侯府与我苏家有婚约!你要抢我大姐姐的婚事!”
正闹将着,忽然听松寿堂外面喧哗。
大夫人与三夫人齐齐进了来。
打头的大夫人一脸惶然,跟苏老夫人行完礼后就去捉苏珠:“你胡闹到老夫人这里作甚?”
苏老夫人却也淡淡:“你们妯娌也且瞧瞧。”
苏珠躲开了亲娘,继续雄赳赳质问莺莺:“你抢我姐姐的婚事!”
话一出大夫人一脸懵,三夫人目光微闪。
莺莺浅笑:“二姐姐说的话我听不懂,我猜,莫非是那日家中长辈们屏退我们小辈谈论之事?”
随后她抬起眼帘,恭恭敬敬见礼:“祖母。”
苏老夫人听到现在已经明白了七七八八,脸上有一丝怏怏。
莺莺又郑重其事向其余两位长辈行礼:“大伯母、三婶母。”
她脸上多了一丝庄重:“莺莺失考丧妣,二房没有个长辈,是以家中商议大事我是不知道的。”
“祖母不告诉我,断没有隔房的伯母婶子会绕过自己孩子先来告知我,那么请问各位长辈姐妹,我又如何得知长辈们悄悄商议的大事?”
诸人大惊。
大夫人这才明白了自己女儿闯了什么祸,她气得转身去看二娘子。
苏珠张大了嘴。
苏环则心里恼怒,这苏莺莺难道又要逃过一劫?
莺莺不紧不慢:“听二姐姐的意思,似乎有门侯府的婚事要说给大姐姐,可我浑然不知这门婚事,又何谈抢?”
她三言两语便将苏珠的指控化解得一干二净。
屋里站着的诸主家以及丫鬟婆子一听也不由得觉得在理。
“再者——”莺莺轻笑了一声,“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莺莺无父无母,还不是听长辈们的安排,难道我还能越过长辈的安排去与别人定亲不成?”
这话一说松寿堂忽然格外安静。
只见阳光从木窗棂穿过,打在黄花梨玫瑰椅上的檀香色仙鹤延年的靠枕上,苏老太太神色有些微松动。
苏大夫人更是悄悄攥住了帕巾,面露不忍。
苏老夫人咳嗽一声:“这便是二娘子冤枉了你。”
苏珠如同泄了气的柿子软塌塌一团。
小魏氏失望撇撇嘴。
苏环则将咬紧了一口银牙,没想到这次没害成苏莺莺。
只不过让她意外的还在后面,苏莺莺又出言:“二姐姐虽然出言质问我,可也是出于姐妹情深嫉恶如仇,只不过我听说二姐姐昨天一早就去舅家了今天才回来,又如何得知什么婚事?莫非有人撺掇?”
大夫人心里打了个激灵。
本来想责罚二女儿,此时脸色又多了几份阴沉:好啊,有人拿她的珠儿当枪使?
苏珠闻言一愣,她不想出卖苏环。
但还是本能往苏环那里瞥了一眼。
殊不知那一眼就泄露了许多信息。
在场的人都瞧在眼里。
苏环心里恨恨,这个苏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果然老夫人沉声:“环儿,你可背地里挑唆你姐妹闹事?”
老夫人动怒,余威犹在,苏环被震得跪了下来,忙不迭摇头:“祖母,不是我。”
“好你个四娘子!”苏珠本来还有几份义气不打算出卖苏环,却没想到苏环先将自己撇清,气从胆中生,“明明是你撺掇我的,你还说与你无关!”
听到这里堂上诸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魏氏忙跪下求情:“老夫人,四娘子也是心疼大娘子,姐妹情深,看不惯这有人使坏……”
小魏氏也帮着求情:“祖母,年轻人一时想岔了也是有的。”
老夫人冷笑一声:“我又没老糊涂。若是自己误会了何不自己出头为大娘子鸣不平?何况三娘子不知道此事又如何让奴仆知道此事?”
她老人家这些年修身养性不大发怒,此时动了肝火便沉着脸:“四娘子挑唆姐妹,事到临头抵赖,罪加一等,罚没月例银子,抄写《女诫》十遍;二娘子不明真假被人牵着走,罚抄写《女诫》三遍,你们可认罚?”
二娘子虽然有些不满,但想到四娘子的责罚,心里倒也高兴。
两人上前领了罚:“孙女知错。”
老太太却不命诸人散去,反倒叫丫鬟们:“老爷们下衙了唤他们都过来用膳。”
大老爷和三老爷很快便进了门,皆是一头雾水:“娘?您为何将我们都唤来?”
苏家老太太老神在在:“老爷子生前与侯府定下的婚事未告知过我到底是哪个孙女。结果府里先闹得天翻地覆。”
诸人皆是愕然。
哪有当着女儿家面说她婚事的道理?
老夫人却不以为然:“既然各房都有怨气,那便开诚布公摊开了说,免得家宅不宁。”
诸人一想倒也是这个道理。汴京城里小门小户也少不得要将女儿唤来叮嘱婚事,便也应了。
大老爷与大夫人郑氏对视一眼,先出言:“回母亲的话,大娘子二娘子的事我都有了打算。”
老夫人瞥他们一眼。
大房夫人郑氏瘦高个,生得不美,两个女儿却不随她,苏璎端庄可亲,苏珠娇俏刁蛮,可惜无意于掺和此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