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四平武官,居然能耐下性子帮她这个小店做账,可见是个极有耐心又温柔的人。
许是那浴佛水真的起了作用,还是平安符当真能够护人平安,萧照的腿部伤口也渐渐痊愈起来。
腿上结了许多黑色的痂,原本的断口也渐渐愈合起来。
萧照心情渐渐清朗起来。
等到有天萧五公来拜访,萧照才意识到他已经与莺莺度过了新婚第一个月。
萧五公笑眯眯问:“瞧九郎气色好了不少,便知这门婚事不错。”
萧大哥也跟着附和:“爹说得对,九郎面色红润,九弟妹性子爽利,这应当是门好亲。”
于氏接过莺莺手里的茶杯,扭身问萧照:“莺莺生得文静,平日里是不是也是个安静性子?”
这却把萧照问住了。
他与莺莺成亲之前没想到莺莺真的话很多很密。
看上去是个翩翩美人,说起话来嘴又碎又密:“院里居然有个喜鹊窝!”
“天啊刚才后院有个鸟也太懒了,筑得巢居然只用了五根树枝,是的,你没听错,五根!糊弄大师!”
“这鸟也太惫懒了些吧!”
她每天嘴边都念念叨叨不住闲,有时候萧照都不知道她的眼睛到底看见了多少新奇有趣的事情。
只不过这话不便与萧五公他们说,萧照只含含糊糊“嗯”了一声,便将茶杯端在嘴边借口喝茶。
于氏便取笑:“看来九郎是害羞了!”
又追忆起往昔:“男子就是新婚时害羞些,当时你大哥带我去樊楼吃饭,只低头看筷子。”
等萧五公他们走后,萧照特意留意起来莺莺的举动。
她在家时手里忙个不停,不是在苗圃里给花搭架子,便是在册页上写写画画设计花盒。
可嘴里也同样不会停,一直在跟萧照说话,让他即使一人待在屋里也不无聊:
“我今儿个卖花盒遇上个老伯伯,居然要给自己夫人送花,真是个好人啊我便给他打了个折扣!”
“今儿有个男子来买花,他同伴黏黏糊糊给他簪花,嘿你猜怎么着?他同伴居然是个男的!哎呀哎呀这不是兔儿爷么?!!”
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像是春日枝头上的黄莺儿,鸣叫声声,直让堂前满室春光,也叫人听了心里都生了欢喜。
“我今天看路边摊子卖假蛤蜊!嘿嘿,我发觉汴京人有时候做菜就像骗小孩,假蛤蜊、假螃蟹”、假荔枝糖霜!”
莺莺瞪圆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有人敢在大都是堂而皇之造假:“都是假的,也不避讳大大咧咧说出来?!”
“有真的。”
咦?
一贯哑巴的夫君忽然搭话了?!
第40章
莺莺眼睛瞪得更大。
她已经习惯了自说自话, 原本就是给萧照解解闷,叫他不至于一人待在屋里胡思乱想。
却没想到还能等到回音。
萧照也不知为何自己会忽然张了嘴。
或许是她冒着危险都要去拿平安符,或许是那句“我这辈子就跟定我夫君了”,或许是她一个人自言自语了太久。
反正他鬼使神差道:“真的蛤蜊螃蟹荔枝很贵, 皇室和贵人们常吃, 有些贵价的酒楼也有, 民间便想出许多能以假乱真的菜肴,滋味差不多。”
莺莺笑。
她又问:“那为何有蛤蜊、螃蟹这样的海货?”
“如今南方渐渐繁华,许多南人都喜吃海味,可惜汴京内陆海货运到后损失大半, 是以市面上好多海货和假海货,聊以慰藉思乡之情。”萧照淡淡跟她说。
莺莺恍然大悟:“夫君果然厉害!”
萧照勾唇笑, 那句“以后我带你吃”被他生生压了下去,
如今他这样废人, 又配什么?
可是莺莺今天听到嫂嫂说去过樊楼之后, 脸上一刹那划过了好奇的神情。
莺莺是个节俭有道的人,她经营的花铺虽然生意兴隆, 足够她去好几回樊楼不在话下。可莺莺素日里穿的用的似乎并不豪奢, 与市井里妇人无异,这样勤俭朴素的莺莺肯定不会自己去樊楼吃喝。
萧照想了想, 过一会吩咐激流去外面一趟。
激流再回来时就带了一套食盒来,食盒打开是一叠叠银做的盘子,上面盛放着酒蒸蛤蜊、清蒸羊排、糟卤鹌鹑、粉蒸鮹鱼。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个个挥舞着大钳子煮的通红的大螃蟹。
莺莺瞪大了眼睛:“那个,难道就是螃蟹?”
她还是第一次看见螃蟹呢。眼珠子都差点黏在螃蟹上。
不过还记得谢谢萧大人:“多谢萧大人。”
萧照淡淡:“是我不好,成婚这么久也没有带你去过樊楼。”
他留意到莺莺听到于氏说曾经与萧大哥一起去樊楼吃饭时迷茫了一瞬。
于是解释:“樊楼是汴京城最大的酒楼, 这些酒菜就是他们家的。”
怪不得大嫂说与大哥新婚时去了樊楼, 原来是为着这个, 莺莺恍然大悟。
她不吃独食,吩咐绿儿:“带些下去给大家吃。”
绿儿高高兴兴应了,不过没动,只觑萧照。
萧照便答话:“听她的。”
绿儿便拿了个盘子也每样分拣了些端下去跟诸人分吃。
他们吃饭是分开了两桌,莺莺和萧照在屋内吃,其余几个仆从凑到一桌吃,因着院里人就这么多,便也没讲究什么男女不同席的规矩。
当即几个人在院外高高兴兴谢过了莺莺。
莺莺笑:“还得谢萧大人,我不过是借花献佛。”她也预备动筷子,不过她还是第一次吃螃蟹呢,不知从哪里下手。
萧照拿起一个螃蟹揭开盖:我帮你剥吧。
莺莺开开心心道谢:“多谢!”
萧照手指灵巧撕下了毛茸茸的东西:“这个是螃蟹的腮,它靠这个呼吸。”
莺莺凑过去好奇看:“上面长满了毛毛,应当是用这个过滤水草吧?”
“是。”萧照又拨下一堆东西,“这些是螃蟹的胃、嘴、心,大寒,不能吃。”
莺莺瞧了一遍,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啊?都是褐黄色浅棕色的部件,还是分不大清什么是什么,她小声嘀咕:“这看一遍居然也不记不住。”
“无妨。”萧照顺口接,“下回我再帮你剥便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屋檐外的飘石激流与绿儿奶娘皆瞪圆了眼睛。
不过奶娘很快露出了欣慰,自打莺莺嫁过来她便悬着心呢,如今看萧大人对自家莺莺好自然高兴,啧啧啧,这不得赶紧开始做小孩儿的衣服鞋袜什么的?
奶娘已经天马行空开始构思婴儿衣服花样了,里头两人还在吃饭。
萧照掰开两半,而后将螃蟹黄用勺子挖下来放在放了生姜的醋碟里递过去:“尝尝。”
莺莺拿起筷子好奇尝了一口,蟹肉鲜美,蟹黄香气浓郁,她点点头,果然如想象中一样美味。
萧照又用蟹爪尖戳进大蟹腿,将蟹腿肉挤了出来。不知为何那蟹爪尖恰恰好能塞进蟹腿里去。莺莺瞪大眼睛。
萧照笑:“讲究些的人家家里有蟹八件,全部用金银打造,厉害的人吃完螃蟹还能再拼回去一个完完整整的壳呢。”
莺莺听得啧啧称奇:“原来南方人有这样的享受,我可真是枉为南人。”大理的鱼没少吃,螃蟹却不多。
萧照被逗笑,说道:“如今南边稻米两熟,又物产丰富,南人是越来越富饶了。”
他剥完两个螃蟹就不再剥:“这螃蟹寒凉,吃多了伤胃,若明日想吃再买。”而后便叫飘石将剩下的螃蟹都端下去。
乖乖,明日还买?
莺莺摇摇头:“尝过一次见识过便已足够了。”萧大人腿还有伤,今后她打算花些银两请各地神医来诊治,花钱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她也规劝萧照:“萧大人这回为了叫我见见市面是一派好心,只不过今后过日子还是节俭些来。”
萧照筷子一停。
他父亲去世后母亲便改嫁他人,家里的财产也牢牢把握在他手里,后来又在禁军中当差,多一份俸禄,说实话他手里的银钱就没少过。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雅事也不是没做过。
莺莺应当是第一个劝他要节俭的人。
听禁军里婚嫁过的同僚说婆娘总是花钱买些胭脂水粉四季衣裳,怎的莺莺与旁人不一样?
萧照的心像是被什么攥了一下一样,有些酸酸的,而后便是暖洋洋的,他点点头,认真回答:“好。”
这一顿吃得莺莺大开眼界:螃蟹鲜美,蛤蜊清香中混着酒香、羊排又嫩又鲜、鹌鹑劲道、鮹鱼鲜嫩。
莺莺吃得津津有味,萧照在旁看得也有意思,自己跟着也多吃了些饭。
等吃完莺莺又有新的发现:“盘碟居然是银的?”
她好奇上手去掂量,果然是纯银。
“不愧是樊楼,居然给食客提供的外带餐盘是银做的?”莺莺在大理从未见过这样出手阔绰信任食客的酒楼。
萧照便给她讲解:“汴京城富庶惯了,百姓又守法,许多酒楼便都这样,反正食客也会还回来。”
“当真是民风淳朴,也说明汴京富庶。”莺莺感慨,“怪不得花盒生意越做越好。”
说起花盒,萧照便问她:“我记得汴京城鲜花行每年都会筛选新人入行,你可要参加?”
鲜花行?那是什么?
“汴京城里百行百业都有行会制,由行业内的店铺商肆们集体参加,每年都会推选可靠守法经营的鲜花行进入行会。行会里德高望重的从业者被推举为行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