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人哄笑了起来。这爿巷子里住得人家都是中等人家,家家不是有买卖就是当官, 现如今买粮的确心疼些但也不是买不起。
若唐红叶不是买不起粮的穷人家便也罢了,偏偏她家开着几家绸缎富裕着呢。
唐红叶脸上一红,她的确就是做着这样的打算,想打着为巷子里各家好的旗号逼着苏莺莺将粮食都拿出来分给大家。
没想到能被人识破。她却仍旧强撑起来:“大不了我按照原价买你的粮食便是了。”
如今粮食价格已经是当初苏莺莺买粮时候的三倍四倍了,何况许多家粮店都没粮食可卖, 可以说是有价无市, 当真是打得好算盘。
莺莺摇摇头:“难道你家绸缎坊能够将雪蚕缎按照去年的价格卖给我不成?”
雪蚕仅在洛阳附近出产, 可惜今年大雨相应雪蚕丝也产量减少,雪蚕缎价格也比去年翻了好几倍。
“当然不!”唐红叶道。
街坊们听得清楚明白,这唐红叶脑子清楚明白着呢,只是故意的坏罢了。
“我不给你粮食便是一样的道理,何况——”莺莺道,“我家多出来的粮食都要捐给穷苦人,哪里还有供旁人占便宜的余地?”
街坊们大笑起来。就在这时萧家大门打开,两辆牛车赶出来,车上油纸布下正是一袋袋粮食,大家看得分明:“萧家果然是去做善事了。”
“对啊,原本并没有声张,要不是古家二夫人纠缠大伙儿还不知道呢。”
你一言我一语将个唐红叶臊得满脸通红,她嘀咕了一句:“有几个臭钱有什么了不起?”
正好她婆母听人说儿媳出了丑急匆匆出来拉她,听见这句话“呸”了一声:“旁人有钱是他的有钱,又没有来招你惹你,干你何事?!”
说罢便给莺莺摆手致歉:“萧夫人,对不住,我家二儿媳失了管教,给你添了麻烦。”
莺莺自然是摇摇头:“不辨不明,街坊们也知道我当初买粮是为着什么,又不是为着囤积居奇,如今雨不停我又拿多的粮食送了穷人,于情于理都没有伤到街坊半分,还请古老夫人明鉴。”
说罢便向街坊们道谢转身回了府中。
古老夫人扯着儿媳妇就往自己家去,边走边念叨她:“你是猪油蒙了心不成,何苦与人置气?人家又没有碍着你你上赶着去挨骂,莫不是个傻子?”
唐红叶丢了面子,又被婆母责骂,剩下几天的日子都不好过。
莺莺回府后梳洗一番,便跟着牛车一起去花木行。
这回她的粮食要送给花木行的同行们,花木行汇聚了汴京城里所有从事花木行当的人,这些人有富裕的大皇商,也有提篮叫卖的卖花娘子。
如今粮价暴涨自然也有同行揭不开锅。行老便召集诸人有钱的捐钱有粮的捐粮,为的是同行守望互助。
莺莺这两车粮食来得便极其及时,她吩咐长寿在院里卸车,自己则走进兀廊收起油纸伞,而后理理仪容便向行老行礼。
行老旁边除了几个花木商人还有个人——郑良吉。他今日是来花木行请行老召集几个花木工去支援:行宫的御花园池水上涨,许多花木泡了水,原来的匠人便不够用了,须得找些身家清白信得过的工人去搭把手。
看到莺莺捐出了两车粮食郑良吉颇为赞赏:如今大雨倾盆,能捐出粮食之人是真仁义。
莺莺便笑:“我也是恰好买多了,谁能想到赶上了雨季。”
她想起原先的打算,便趁着郑良吉在屋檐下时问郑良吉:“前些天我做了些花烛,不怎么珍贵,好在稀罕,想今儿送到贵府不知大人可在府里?”
郑良吉大大咧咧道:“你差人送来便是。”
他想了想又道:“不过我不喜欢花啊朵啊,我娘又在别院,还得麻烦你送到北边。”
他娘就是莺莺想要寻找的长帝姬,她忙应下,仔细记下地址,想着赶紧去拜访。
等从花木行出来,莺莺回店里取了包好的花烛又顾不得下雨便将长寿赶车去长帝姬处。
长帝姬住得别院庭院深深,莺莺向门人道:“在下花满蹊店主,问过了郑大人特来此处送花烛给长帝姬。”
门房查验过她的名帖才将她放了进去。
而后便有一位丫鬟来接她,莺莺捧着花烛谨言慎行,并不多看周围一眼。
行至一处亭台,才有一位嬷嬷来接待莺莺,莺莺禀明了来意,嬷嬷便从她手里接过了花烛。莺莺便热心告诉她这花烛如何使用、如何保存,而后才告辞出来。
可惜这一趟没有见到长帝姬。不过莺莺毫不气馁,来日方长,有了这个由头以后时不时过来拜访,总能有机会见到长帝姬。
莺莺回去之后河水越发上涨,汴河的水面逐渐涨了上来,市面上的粮食越发紧缺。
而与此同时百姓们又开始有新的担忧:随着连日大雨,河堤崩塌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了。
往年的夏天,冰井务早研究出来漉梨浆、酸梅汤、凉水荔枝膏、雪泡缩脾饮等各色凉饮售卖了,满汴京城的百姓都在消暑乘凉。
可今年因着大雨大家都无心吃这些饮子,只忧心忡忡等着官府的消息。
官府倒没有旁的消息,只是街市上乱了起来,听说平民住的地方还有人为了抢着买粮斗殴的,更听说有匪徒铤而走险偷粮抢粮的。
汴京城的治安虽然好,可人总要吃饭,为了粮食铤而走险算不得什么,再加上这些天多了许多从周围郊野过来投奔亲戚的,城里算得上是人心惶惶。
莺莺索性将花满蹊三家店铺都关了,猪剩嫂子几个都带着粮食回了家,她们遗属家眷都住在一起彼此也有个照应。青娘子和十几个娘子们则被莺莺请到了萧家做客,她们还要推辞,莺莺便道:“你几个俱是娘子,如今外面正乱,若是出什么事可怎生是好?”强拉着她们住进了萧家。
横竖萧家内外有专供客人居住的侧院,正好能住下。
她们住下后也闲不下来,不是帮着乌婶做饭便是帮奶娘打络子,院里倒热热闹闹。
不管外面如今如何乱象纷起,萧家院子还算是太平安宁,每日吃得也比外面好。乌婶甚至还有心思做油封肉给大伙儿吃。
萧家粮食倒不缺,萧照和飘石激流都不在家,莺莺几个吃得又不多,再加上她囤积的粮食,即使是运出去不少粮食帮助旁人,自家的吃用也不愁的。
到如今乌婶还能做出茱萸蒸腊鱼、干炸荷花、咸菜疙瘩丝炒河虾、红烧鲤鱼这样的菜式,吃用不愁。
莺莺也等到萧照的第二封信笺,他在信里说明已经得知了汴京连日大雨,非但如此黄河沿岸都在大雨。
幸好他提前在各地巡视,督促他们加固了河堤,如今河水虽然汹涌,好在各地汛期不同,还能喘息几日。
不过这回信笺上倒没有太多生活细节,只说劳作繁忙,从睁眼到阖眼都要忙于河工琐事。莺莺自然理解,萧大人落笔时候墨迹匆匆,显然是过于忙碌。
如今只盼着黄河不要决口。
莺莺又去了趟大相国寺求神拜佛。绿儿不解:“天这么大雨谁能拦住黄河决口?难道官家瞧不见大雨非要算账到萧大人头上?”
莺莺摇头:官场上的事情有时候不是对错,而是立场。黄河决口百姓流离失所,总要有个替罪羊,到时候萧大人没错也会被抓出来顶罪。
她从大相国寺出来又从家里库房寻了些老参切成参片,如此一来萧大人若来不及吃饭时候含一片参片也能缓缓精神。
除此之外再捎过去的东西里面便多了些银票。昼夜赶路奔波,只怕银钱不够。除此之外便将长寿和四个半大小子也派了出去:“如今家里没什么要什么的,倒不如你们去给萧大人跑腿,多个人搭把手也好。”
瞧着这天天气阴冷嬷嬷想起那小娘子送来的花烛,便在正堂里点燃了花烛,长帝姬看书后从书房出来,鼻子吸了吸:“什么味?是新换的香?”
“回长帝姬,是三郎送过来的花烛。以花入烛分外雅致。”
提到儿子长帝姬露出点笑样子:“他有心了。”
花瓣哔哔啵啵轻轻点燃,长帝姬随意扫视过去,忽然看见花烛上铭刻着的金漆大字——花满蹊。
“花满蹊?”长帝姬惊愕出声。
作者有话说:
我昨天玩健身环太热了中暑了,这叫我还怎么坚持减肥?胖鸽咕咕。
第100章
蝶娘买来蜡烛, 命人将蜡烛加热融化再注入精巧模具。
常乐长帝姬瞧着好笑:“你可是要做蜡烛玩?”
这模具全是雕刻成各色花卉,有玫瑰,有牡丹,有蔷薇。
蝶娘摇摇头, 将蜡液混合着鲜花花瓣倒入, 原本芳香盈润的花瓣就此凝固在蜡烛间等成型后便是一朵花烛。
常乐凑过去称赞:“闻上去沁人心脾。可这做起来不算难, 怎么卖出去呢?”
蝶娘笑:“中等人家的小娘子们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做,富户高门呢又因彰显身份不愿亲自手作。这才大有生意呢。”
花满蹊的主要主顾为中等人家的娘子和城里贵女。
中等人家像什么城里的富户、小官宦家的女眷们的确能学会做花烛,可她们要操持家务迎来送往自然没空做这些闲情逸致。
而城里世家都养着不少能人,可是却仍旧以用得起市面上的为荣, 只有没落了的世家才会事事由家里仆从亲力亲为。城中贵女们相互结交自然是以用得起最时兴最奢华的物件为荣,难道有人会在花满蹊花烛风靡时声称:“我家的奴仆可以做出差不离的花烛”么?那是自己掉价。
“所以, 你等着瞧吧,我店里的花烛定然会火爆汴京城的!”
可是还没等到蝶娘做出大批的花烛, 她就先与常乐长帝姬吵了一架, 两人不欢而散,再后来蝶娘便一走了之。
“她可真倔啊。”常乐长帝姬摩挲着花烛上面“花满蹊”几个字感慨不已, “我只想请她与她娘和好如初, 她便铁青了脸请我离开。”
“有娘不好么?”常乐长帝姬转身问自己身后的嬷嬷,“天下谁人不眷恋自己娘亲?她只是一时糊涂生她娘的气, 我岂能让她糊里糊涂就与她娘就此错过?”
不知是否是那花香太悠然,埋藏在她心里多年的心结终于说了出来。
嬷嬷觑着她的脸色,斟酌道:“俗语说仓廪实知荣辱,富贵乡中人穿金戴银,自然母女之情比平民之家浓厚些。”
“你在说我不懂民情?”长帝姬瞥了她一眼, 不过没丝毫怪罪的意思。
嬷嬷看来也不怕她:“寻常乡下遇上灾年卖儿卖女是常事, 那些卖骨肉的也是人家的娘啊。”
“长帝姬与蝶娘交好, 自然是希望她能享天伦之乐。可惜蝶娘矢口不提自己父母,想来是不大亲近。”
长帝姬叹了口气:“是我不对,当初比照着我来想叫她母女团聚,可惜违了她的意思……”
大丽花的花瓣是小小卷翘起来筒子一样,能有多少花瓣啊?一圈二十个,一共数了五圈绽放的,三圈准备绽放的,这样共上百个小卷簇成的花,当然是华丽又热烈。
长帝姬怀里抱着一簇大丽花,兴高采烈去寻蝶娘:“蝶娘,猜我带来了什么!”
可蝶娘脸色铁青嘴唇颤抖,看见她冷冷道:“就是你将我的身世告诉人的?”
长帝姬笑容僵在了脸上,嗫喏道:“是我不错,可……”
“要你假好心?”蝶娘语气是从未有过的冰冷,“怎的是嫌我出身低微配不上高高在上的长帝姬?”
“我从未这么想过!”长帝姬惊慌失措,她忙不迭保证,又向蝶娘解释,“蝶娘,你现在不愿只是一时气头上,你不知道有娘在身边那有多好!”
她把大丽花放在一边,笨拙比划想告诉蝶娘有母亲该有多好:“母亲夏天给你打扇、秋天给你缝衣,春天陪你踏青……”
可就像触到马蜂窝一样,蝶娘猛地怒了,她向前一步,将大丽花推到地上:“我不想听!你滚!滚!”
大丽花舒展的花瓣落在了地上,繁复的花序上沾染上了灰尘,原本柔软的花瓣也被冰硬的地板撞得七零八落。
长帝姬也是有脾气的刚硬女子,终于被带出了火气,她怒道:“这大丽花是我从宫闱里带出来的!特意带给你的!你怎么这么不识好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大吵起来,自此分道扬镳。
“长帝姬,探听回来这花满蹊的老板是一位十七岁的小娘子,姓苏,娘家是汴京城里一户苏姓小官人家。爹娘皆去世了。”
“汴京城?”长帝姬沉吟起来,“难不成蝶娘当初躲到了汴京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