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道:“老师,要魏氏景王妃,许会如此,可萧安的脾性,自幼都不是白长的。她哪会在乎得罪不得罪多少人,真把人逼急了,谁让她不痛快,只怕她就要让别人更不痛快。”
萧安可能知道左相右相一起得罪对自己不好,但若她一开始就冲着太子妃之位去的,对在朝廷没有半分留恋,可不在乎这朝廷里的谁生谁死,得不得罪谁。
他们不如她的意,她必然就得让他们好看。
这段日子里在朝廷上的风雨,背后出手的是萧安,可目的真的是这般简单?
卢相爷敲打着扶手,倒是是是而非的说了一句,“右相的人下去了,上来的却不是我们的人。”
户部尚书面色动容,猜测道:“老师的意思是,这只是障眼法,殿下并非有令萧安为太子妃之意,而是想借机培植自己的势力?”
卢相爷并不说话,萧安与太子一道长大,情义非常,本朝皇族默认的规矩是武将不入皇家,太子不会不知晓,再说太子就算是为了巩固势力,也没必要把太子妃之位浪费在自幼与自己交好,本已经站在自己身后的萧安上,而是该在文臣家里挑一位淑女。
如今太子对着户部尚书发火,故意带了话出来,这哪是想娶萧安怕朝廷里不同意,而是想要借此机会提拔不是自己与右相的人。
太子知晓太子妃的人选必然不会是萧安,所以才借萧安的手,达到别的目的。
到底萧安再没有心机,能拿下三关的人,要说蠢卢相爷第一个不信。
这两个人联手起来想做的事情,看样子太子并没打算用他与右相的人,难怪不见太子对两人示好过。
许里面还有帝王的意思?
再想深一些,他与右相互相制衡,皇帝没有对付他和右相的理由,只有太子想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才会如此。
卢相爷敲着扶手的手指一顿,心中已拿定了注意,萧安现下拿右相的人开刀,他自然乐见其成,要想知道太子是什么意思,再等下一步就知晓了。
“此事,暂时莫要宣扬出去,再等两日了。你且归家去吧。”卢相爷道。
户部尚书对着卢相爷拱手,“学生告辞。”
卢相爷亲自送户部尚书走到门外,一路上意味深长的说了这么一句,“咱们的太子殿下,可不得了。”
户部尚书此时还不知卢相爷的意思,等着第三日,再有御史出手之时,才知晓自己老师之前的意思。
太子这不是想娶萧安,而是想要培植自己的势力。
这一点皇帝可知晓?户部尚书远远的看着坐在龙椅上的人,就算看不清楚面容,但也看得出皇帝的气势来,那气势里没有生气的。
皇帝默认太子培植势力,且不是在左相右相的人里挑选。
散朝之后,卢相爷在自己府邸召见了几位亲信,将太子想娶萧安之意说了出来。
此话一出,自然是纷纷觉得太子好似在做梦,此事并不可成。
“太子知晓不成,还透了这话出来,诸位以为是为何?”卢相爷慢声问道。
今日朝廷上损失的两人是他们的人,而这两人之前说过什么不该说的话,他们也知晓,有聪明的就立即猜了出来,“萧安这是故意的?自污以夺势?”
明面上萧安对付的是想要她离开朝廷的人,可实际上却是在替太子夺势。反正她迟早都要被撵出朝堂的,在此之前自然是要先布置一番,捞足了好处才会愿意走。
太子身边本就有自己的势力,想把人安排出来,可不就得要人挪位置。
想着萧安能拿出来的东西,许多人其实也受过萧安魏氏等人好处的,但在此时也不得不咬牙骂道:“奸诈!狡猾!”
之前还有人说过萧安不堪为虑来着,卢相爷微微一笑,摸着胡子道:“说来萧安虽是武将之后,本身也是武将,可身为女子,哪有不嫁人的道理。这嫁人,身份也不可太低,虽是身有瑕疵,可也是为大庆为皇室尽忠才会如此。”
户部尚书心中微动,面上却是一副劝解之意,立马道:“老师,此事不妥,只怕陛下会不满。”
让萧安成了太子妃,不说有多难,就是要为断太子一条臂膀,好给太子颜色看,这也牺牲太大了。
帝王心意,终究还是为重,哪个当爹的愿意自己儿子娶个缺胳膊少腿的媳妇,这要埋汰在左相头上,可就不冤了。
在座的其中一人却是笑着道:“太子心仪萧安,这不是他自己说的?与我等又何干?莫不是我等还会上书择萧安为太子妃?不过是不阻拦,最多是推一把便罢了。”
卢相爷点了点头,“如此,要没别的想法,也就散了吧。”
随后朝堂便有些风平浪静,偶尔有谁说了不该说的话,少不得在朝廷里都得被上折子参一回,同时太子心仪萧安的传言也尘嚣日上。
再后几月,皇后先于吴美人诞下足月儿,是为当今第一位公主。
当今大喜,第一个公主,又是嫡出,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当即就下令大赦天下,免赋税三月。
再然后是吴美人产子,为当今第五子,晋为婕妤。
当然皇帝的儿子不少,又只是一个小小的宫人所出,自然没有皇宫里唯一一位公主出生热闹。
然而皇帝目前喜爱吴婕妤,也不会嫌弃儿子少,因此洗三满月都办得不小。
在这等喜事之下,过年就显得更加热闹一些,宫里宫外都带着比往年更多的喜气。
等翻了年,萧安又开始在朝廷里折腾了。
边关这一年和平得很,朝廷少了许多压力,萧安这样的折腾,自然少不得有人就得反抗。
皇帝依旧不管,随着朝廷里闹腾着,一直到终于有人憋不住了,不再暗搓搓的,而是正大光明的站了出来,上奏让萧安退出朝廷。
萧安能当上元帅,不过是因边关危急,临时顶上的,如今边关和平下来,就是再担心蛮子哪一日毁约,守着边关的人也都是赫赫有功之人,自然就再用不着萧安的地方。
如此,萧安身为女子,也该活出自己想要的日子了。
折子上写的自然都是好话,但言外之意谁都听得明白,再夹杂着萧安这一年里头的折腾得叫苦声。
这封折子一上,在朝廷里没出列的不过区区几人,平宁侯是其中之一,跳着脚骂道:“上战场要命的时候你们不嫌弃萧侯是女人了,到这会儿过河拆桥倒是嫌弃人家是姑娘,京城边上的城墙都没你们脸皮厚!”
萧安却是看着这些出列的人不闹话,只是勾着嘴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