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启儿过来小声说,家主吩咐她去准备今晚的晚食。
王诩爱食肉,服侍他起居的莘奴虽然不善庖厨,但是却很会煮羊肉,是以偶尔她也要下厨洗手做羹汤。
莘奴起身回了后院,已经收拾干净的羊排被斩成了小段。将一旁去了肉的羊骨头一起投入鼎内熬汤,再将切好的羊排与羊肉投入汤锅中煮。羊肉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再倒入汤碗中,冲入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至于羊排也要捞起,码放在竹盘上,沾取姜末酱汁食用。
当莘奴将是食盘端入书房时,王诩正在院中操剑练功。
玄色的长衫在剑气里微微抖动,手腕翻转间,树上的桃花偏偏跟着一同盘旋飞转。散落在他披散的乌发之上。现出与平日的文雅不同的英气。
王诩眼角的余光自然瞟见了立在院子门口的的莘奴。
如今伊人袅袅,不再是小时的娇憨可爱。
不过此情此景,倒是有些旧时的模样。彼时尚且年幼的她是最喜看他在竹林修习武艺的,常常忘了食饭,一看就是半日……
每次他都对那小小的孺慕者视而不见,只是休息的间隙,任着她如奶狗儿一般蹭过来,一脸艳羡地伸出小手指点蹭着剑柄上的花纹,又小心翼翼地挨坐在他的身边,鼓着肥嘟嘟的小脸问东问西……
那时的他甚是不耐,可是如今竟有些怀念起那般的年少时光……
当收起最后一招剑式,满地花落,莘奴这才端着食盘踏入院中,入了书房开始在小案上布菜。
许是方才被炭火灼烧,她的眼角尚且带着一丝红晕,仿若燕脂晕染过一般,一双素手端着奶白色的羊汤,眉宇间有着遮掩不住的低沉。
王诩自然知道她是因为什么而这般略显萎靡。一向心高气傲的她,却要靠故人通融才可如其他稚龄少女一般通过初试,更是连累了他人遭受皮肉之苦,这心内的打击,恐怕比亲自责打她一顿都来得刻骨铭心。
“你已经加了三遍了……”他淡然对跪坐在小案一侧用铜勺舀着作料的莘奴开口语道。莘奴这才恍惚回神,有些疑惑地望着他。
“你已经加了三遍盐……”咽下了口内的咸汤,他自倒了一杯清水漱口,又对莘奴补充道。
果然如他所说,待她回过神来,都可以看见碗底尚未来得及融化的盐粒。
莘奴沉默了一会,起身准备再去重新盛一碗过来,却被王诩握住了手臂,一把扯进了怀里。
“哭过了?”王诩轻轻地撩开她颊边的碎发开口问道。
莘奴咬了咬嘴唇,没有说话。
又是这副倔样子……王诩的眸光转冷,伸手将她推出了自己的怀中,说到:“去,再盛一碗来。”
对于他的这种冷热无常的态度,莘奴早就习惯了,只是这次被推得一趔趄后,她并没有如获重释一般起身离去,而是重新起身,又咬了咬嘴唇,磨蹭着重新跪坐在他的身旁。
王诩不动声色地看着她又重新挨了过来,修长的手指轻轻滴点击了铜碗,斜眼看着身旁垂着头的少女。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对狂仔有爱的支持,有了你们,狂仔狐一如既往努力更新,一会二更~~咩
第23章
许是要开口之言太让人羞怯,那眼角的一点红慢慢地晕染得整个脸颊如晚霞映照一般。终于期期艾艾地开口道:“三日后复试,要考文史,恳请家主能借些书籍与我……”
这番请求,却是耗尽了莘奴所有的矜持自尊。从父亲去世以后,她便跟王诩别着一股气儿,无论何种情景,从不肯主动跟王诩索要东西。好也罢,坏也罢,恩宠与耻辱更是坦然受之,鬼谷新任家主给的,她只是被动地承受着,这是作为苟活下来的莘家女儿最后一点坚持!
所以当初她想要看书,也从不肯跟王诩开口,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书房偷拿,再偷偷的送还回来。这等别扭心思,王诩如何不知?竟是跟一个无知少女杠上了一口恶气,以至于书房内的铜锁大箱是越来越多,铜锁的斤两也是越来越重!
如今,多年的小顽石竟然有些长进,扭捏了一个晚上,到底是开了一道裂口。
莘奴开口后,却并没有听见王诩的回答,她心内一沉,懊悔得无以复加,只能慢慢地抬起头,却看见王诩正端着那碗能咸出胆汁的羊汤,就着新烙的麦饼一口一口地喝着。
待得一碗喝完后,他大口地咬了一口麦饼消散一下口内的咸意后,对莘奴道:“除了看些史书,还要再修习些烹饪的秘籍,这汤真是太难喝了……”
本以为会被百般刁难,可是王诩却轻松地吐了口,待他吃完了晚饭后,王诩便命书童带着大串的钥匙入书房开箱,任凭莘奴拣选。
面对如山的书简,莘奴心知时间有限,就算三日不寝不食,也看不完这么多的书海。她问明了书童后,单拿了王诩新近亲自撰写的三篇时论,还有近十年来魏齐秦赵四国要史。
选王诩的着作是因为寻遍诸侯,再无一人能如他一般通晓时局。而选择四国,倒不是莘奴熟谙四国的政务,而是因为鬼谷的得意弟子俱是在这四国之中。
王诩心机何等深沉,既然得意的弟子俱在这四国,便说明四国四国的实力不俗,均是有问鼎之潜质。可见这些国史一定是考试的重点。
至于只选择近十年的,是因为鬼谷近年来栽培弟子注重实效。像雅音琴律一类,俱无人修习。所以在选拔弟子时,拣选的也应是通晓时事的,像那种如父亲一般沉迷于周公历法的守旧之人,想来王诩也是不屑一顾的。与其看旧史,不如了解新事。
莘奴也不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可是如今也是盲目一搏,全无胜算,但是莘奴希望这复试时,就算不过也不可如初试那般狼狈而连累他人羞于启齿。
尽量缩减了范畴,可是单是四国的要史已经是看不完了。
王诩也许是食盐太多,口干得很,当夜并没有让莘奴回客舍,而是命她在外屋候着以便家主起夜时服侍汤水。
借着外屋的长明的青铜灯,莘奴将软垫靠在身后,半卧在席榻上,熬夜看了一宿书简。
这几年幽闭谷内,谷外却是风云变幻世事无常,莘奴已经许久没有看过什么正经的书籍了。虽然不耻于王诩的为人,可是莘奴通读了他的时论后,还是不得不情愿地承认,从剖析时局上看,自己父亲是远远不及那竖子的高瞻远瞩。
他的文风一如为人,清冷得透着残酷,字里行间言简意赅,将一国的兴衰命运剖析得一如无足轻重的草芥。
莘奴由初时的不屑,到最后的专注,简直是越看得越来越兴奋,竟是一夜无眠,可是当天色蒙蒙亮时,到底还是耐不住困意,斜靠铜灯旁沉沉睡去。
屋内一直闭着眼的男人这时才缓缓睁开眼,似乎毫无困意的模样。他慢慢坐身,赤足走到外屋,看着那少女手里抓握着自己的书卷,满头长发披散在颊边的娇媚模样,只觉得她睡得深沉而可爱,表情不禁一柔,又低头欣赏了一会,才弯腰将她抱起,安置在自己的枕榻一侧,用被包裹住她微凉的身子,摸了摸她冰凉的额头,在柔嫩的嘴唇上微微摩挲了两下。
然后起身来到外室,他坐在还沾染着少女体温的席榻上,半靠着软垫对莘奴拿来的通史挑挑拣拣了一番后,伸手拿起绘画之用的朱砂笔,在竹简上勾勾点点……
此时也夜色将尽,可是东方的晨曦还沉染在一片混沌的暗沉里,铜灯闪烁,拉长了灯下的人影,竹简轻轻的撞击声与屋内少女沉睡的呼吸声交融到了一处,黎明破晓前,静谧而无声……
当莘奴从酣睡中醒来时,王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起身离去了。
她有些茫然地在被窝里翻转了一下,一时想不起自己何时上了枕榻。忽然想起什么一般,连忙起身,等她来到外屋时,散落一地的书卷已经被侍女归纳整理到了一处。
她拿起一卷,发现上面突然多了些红色的圈点。朱砂墨痕虽干,但是可以看出是新点的模样。摒弃里宫内的琐事,诸侯的日常,圈点出来的都是诸侯中的要事,这般有重点的看来,三天看完十几卷书简倒不是什么难事了。
莘奴咬了咬嘴唇,一时拿捏不准这是不是王诩所为,若是他画下的又是何意?难道是看自己初试时太过狼狈,而萌生了些许的垂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