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子请来鬼谷附近有名的郎中医治,郎中说夫人并不大病,只是元气不足,心火焚身,待喝上二个月的药,元气充足自然病愈。然而数月过去,这病却是越来越沉重,莘子又请了几位名郎中,开了些药方却均是未见效。
莘奴见母亲日渐严重,现在甚至无法起身下地,再也不去东奔西跑,整日里依偎在母亲身边,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眼中充满了担忧,不复往日的快乐开心。
只有偶尔王诩过来时,莘奴才会离开母亲一会,到院中和诩哥哥说说话。王诩每次逗留的时间皆是不长,脸上也总是那副不惊不喜,不冷不淡的表情。莘奴看到王诩总是欢天喜地,腻在他的身上不停地说着,院里的小猫去捉蝴蝶了,地上的蚂蚁们在打架,墙上的花有一朵和其它颜色不同……似乎只有这时她又变回了原先的那个快乐的小野猴。
王诩总会带来一些自己做的小吃食,样式并不花俏,却是在山中亲自采摘到的美食野菇炖山鸡,山泉泡嫩竹笋,热砂烤鸠蛋……
就算是因为莘子挥霍,弄得谷中入不敷出的日子里,正在长身子的小小少女的吃食却是从来没有乏味短少过。
莘奴喜欢在半山练完无意后,全身舒展得疲累时,就靠在王诩的身上,捧着瓦罐,开心地吃着,常常弄得满身满脸都是菜渍,王诩总是雪白的深衣上也总会被沾染上一片。
这时候,一向冷峻的少年望着怀里的小人儿,脸上才会偶尔柔和一些。
一次,当莘夫人无意中望向窗外时,看到了女儿正躺卧在远处院中的藤架下。温润的阳光映得片片绿叶发出欲流的翠色。
而少年正在午睡的女儿身旁,一边看着手中的书简,一边耐心地摇着手里的竹扇驱赶着可能侵扰的蚊虫……
她停止了咳嗽,直直的望着那时不时微笑低头看着女儿的少年,她知道,那少年满眼的柔情,并不是虚假能演绎出来的。
母亲已经喝不下药了,当王诩再次到来时,莘奴一下子扑到了王诩的怀里,不敢让母亲听见,只能用尽力气不让自己大声哭出来,“诩哥哥,母亲要死了,我再也看不到母亲了。”
王诩抱着莘奴,紧紧地抿住唇,一动不动,任她的泪水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最后低头在她的耳畔坚定地说道:“我总在的,会一直在这里的,永远不会离开。”
莘奴和王诩都没有注意到,每次王诩到来时,莘奴的母亲都会用力支撑着坐起来,透过窗户看着他们,观察着王诩,从他冷漠的吧表情和双眸里,她慢慢读出了关怀和心痛。
她自知时日无多,唯一牵挂着自己的女儿,担心没了她的看顾,待莘子续弦后,奴儿在后母的阴霾下又不知会过上怎样的生活,被许配给何人。
思来想去,谷内唯有这少年能给她的奴儿撑起半片天空,让她依然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那少年每次都将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日渐被莘子看重,而奴儿也喜欢他,愿意呆在他的身边,而这少年看来对奴儿也甚是重视。
在最后的弥留之际,她命人请来少年,将奴儿拜托给他。少年脸色冷漠,看着眼前鲜花一样柔弱,只剩下最后一点生气的女子毫无动容。
因为同他自己的母亲想必,这个女人就算咽气临终前,也有奴仆围伺,丈夫关心,这样安然的耗尽了自己的阳寿,实在是太过幸福了。
可是转头看到一旁哭咽着的奴儿时,面上的冰霜才稍稍缓解。这女人最后的请托实在是匪夷所思,不去找她的夫君莘子,反倒求到害她生病的自己身上。
若是这女人不提,他从来没想过身边那胡搅蛮缠的野猴终有一日也要嫁人,更无法想象有朝一日自己要这不懂事的娶来为妻
可是顺着这匪夷所思的想法,深远的一路追想过去,他发现以后娶这野猴儿为妻,让她长长久久地呆在自己的身旁,似乎并不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情。
眼看着那女人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他终于缓缓地点了点头,开口许下了承诺,让这个他平生最恨的人最后能够安心地离开人世。
那个女人离世后,奴儿似乎褪去了一些天真,失去了往日无忧无虑的笑颜,终日里呆在母亲病重时居住的院落里。
而莘子从夫人过世后,悲伤过度,便寄情于书简之中专心于着书立说,每日里都在竹简上奋笔疾书,甚少来看望莘奴,自己的几个弟子也是少有得见,谷里的事情俱是交给王诩处理。
初时,王诩每日里都会做个吃食,拿来给莘奴食用,陪她聊上一会。莘奴每日里最开心的就是这个时候,王诩一离开,她就盼着明日快点到来,诩哥哥好再来看她。
但是渐渐的,他的身影却不再频繁出现在小奴儿的庭院中。这时也从安排谷里生活的一应事宜,开始在谷中培植自己的人脉。王诩天资卓绝,平日里读书不辍,又历经世事,代替莘子给年青弟子教书却是毫无问题,这些弟子很快便视王诩为师。但是跟随莘子最久的几个年长弟子的学识并不下于王诩,对他不以为然。私下里总是肆意地揣测这个少年乃是一匹嗜主的饿狼,莘子这一次恐怕是引狼入室了。
王诩此时总揽谷中大权,可以饱览莘子的藏书,又是每日空闲时自己梳理钻研,渐渐成为青年的他,有太多太多的宏图在心中急于舒展,渐渐的再没时间做些吃食给那个小奴儿了。
每每追忆到那时,总是会让以后的他追悔不已,只是那时的他并不懂,天下的人事,并不是能够样样尽□□控在在手,稳操胜券的。
人心,是变数最大的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 喵 今天的粗长的一咪咪,大家有没有感觉到?
第196章
那少女初时对其他人的谗言还是不信,可是渐渐地她的眼内参杂了些许的狐疑,而就在这时,莘子也终于知道这个一直服侍在自己身边的少年的身世,更知道了那个自己养育了多年的女儿的不堪秘密。
他发现了一封竹简是已逝的夫人写给自己的女儿莘奴的,乃是从夫人屋中隐秘处发现的,被仆役送到他的手上。
夫人生前无法对自己的女儿说出她的身世,于是将一切都写在简上,等待莘奴自己发现。书简中夫人嘱咐莘奴,如果莘子逝去,她可以去魏国找寻自己的亲生父亲。
她竟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而是自己心爱的女人与魏王的私生女,这样的打击对莘子来说不啻晴天霹雳。因为妻子病逝和昼夜着书而虚弱不堪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病倒在床榻上。
盛怒的莘子准备遣人将莘奴送还魏王,却被已经掌握谷中大权的少年所阻拦,只是将莘奴的晨昏定省取消,让她不再出现在莘子面前。
少女蛰伏在心底的种子渐渐增大,逐渐信了其他人的谗言,找到少年愤怒地责问他为何不许自己去见父亲。
他自然是不会说出真正的理由,只是说道:“莘子积劳成疾,需要安心静养,不宜见人。待莘子身体好转,自然准许你去拜见。”说完,便转身离去了,只留下少女在身后愤怒地指责。
莘子久不见人,而少年又逐渐将谷中权力抓在手中,这让莘子的一些学生很是不满。他们鼓动了小家主质疑少年,但见并无成效,便联合起来准备将少年赶出山谷,然而此时谷中权力泰半已被少年掌握,他们此举无异于螳臂当车,不久莘奴发现一些熟悉的师兄在谷中消失了,这让她愈加怀疑少年。
昔日的亲密逐渐被疏远猜忌取代,于是,她甩掉仆役,偷偷来到莘子的院外,准备跳墙进去看望父亲,却都被少年新近替换的服侍莘子的奴仆发现,送回了自己的居处。
少女愈发认定少年包藏祸心,心中又恨又怒,自己以前为何没有看出这贱坯的心性,居然还那般的信任于他。执拗的少女依然尝试偷偷潜入父亲的院中,终于有一次,她瞒过所有的奴仆,偷偷来到父亲的窗外。她听到屋内有人,悄悄探头向室内望去,看到的正是几步之前的少年的背影,而越过少年,她看到自己的父亲正躺在床上。
乍看之下,少女几乎啊的惊叫出来,连忙用手捂住自己的嘴,蹲了下去。床上的莘子瘦得几乎只剩下骨头,脸上皮肉皆凹陷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眼眶和颌骨,而呼吸也是几近于无。少女无法想象只是旬月之间,父亲怎么便瘦到这等地步?父亲真的只是重病便致如此吗?难道,自己在经历丧母之后,又要亡父了吗?
少女心中略平后,慢慢地又探头入窗。少年似有所觉,眉毛微微挑了挑,并未转身。似乎是心有灵犀,莘子此时渐渐睁开了眼,先是望向少年,看了看,突然身子一动,竟是发现了窗外的她,她猛地半坐了起来,指着她的方向,似乎是想要说什么,可一阵急咳嗽涌来,竟是一时堵塞得说不出话来。
莘子体力不支,骂了几句便气喘不已,他上前几步,拍拍他的后背,将他扶躺在床上,盖好被子,便走出屋子。
然后冷凝着脸,看着她低声道:“不是叫你不要来了吗?”
她想要冲进屋子里,可是却被他一把死死地拦住,因为他知道,若是她此时冲进屋子,那个老人会是怎么对待这个一心敬重着父亲的少女。那次是她生平第一次对她这个从小就仰慕有嘉的诩哥哥破口大骂。
几日之后,谷中再次挂满缟素,莘子逝去了。少女眼中失去了所有的神采,便如同一具木偶般,任凭新来的仆役们给她穿上孝衣,带上孝帽,带她到莘子的堂前拜谢远道而来吊唁莘子之人。
忙完了莘子的入葬事宜,答谢并将莘子的好友一一送出谷外。
做完这一切后,王诩回到屋内,拿出那女人留下的书简,大略地扫了一眼后,将它投入到火盆中,看着竹简烧成灰烬。从此之后,便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奴儿的身世,再也不会有人将她从自己身边夺走,以后她便安静地守在自己身旁就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