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倒是让娘娘割爱了。”苏云初看着她。
“何来割爱一说,你本来为皇上看诊,就该得些赏赐的。”淑妃笑道。
“为父皇看诊,是云初分内之事罢了。”说罢,便不再言语
杨嬷嬷的动作倒是快,这么一会儿的时间,身后便有一个丫鬟跟着便端了一个托盘进来。
杨嬷嬷接过了其中一个精致的小碗,苏云初一看里边的血燕色泽便知,那是上好的血燕,说是难得一锅的确不为过。
而苏云初的那一碗,已经被那端过来的丫鬟放在的面前的桌子上,只是,那丫鬟似乎是手滑亦或是不小心,放在桌上的血燕碗,一个不稳,差点将那一晚血燕给放到了。苏云初却是极快出手,扶住了那只碗。
杨嬷嬷见此,厉呵出声,“手脚不利索的丫头!”
那丫鬟见此,赶忙跪下来,“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淑
第133章 再训弩箭队
慕容渊回到府中的时候,听到何叔说苏云初去给他下厨,走到厨房这边的时候,就是看到了那食物下锅升
这靖王妃的本事,许多都令人感到鲜奇。
时下的人,对于面条的吃法,只有各式各样的煮,更别提是放了这么一些香味十足的香料的了,因而,看着苏云初不太娴熟的厨艺,倒是都升腾起了一股好奇之色。
接下来,就是挑虾仁,还叫玉竹去药方拿了一些香草过来,将各样的调料准备好之后,虽是动作不娴熟,但也还过得去,腾腾大火上边的大锅,在她放下食物的时候升腾起一股烟雾,遮盖住了她的面庞,却也升起了一股弥漫了整个厨房的香味。
对此苏云初倒是很满意。
只是,面和好了,至于怎么做成面条,这活儿,苏云初自然是做不来的,尝试了几次的失败之后,她也不多坚持了,直接交给了厨房中的师傅,厨房中的师傅早就做惯了这种活儿,按着苏云初的要求,做出来的面条尽量紧实而有弹性。
这么想着,其实也是。
便是茯苓看着自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王妃能够做到这一步,也是震惊了,“对呀对呀,王妃不若快些做好,王爷回来就能吃上了。”
总比和了半天面还和不出的好呀。
玉竹看了,只得笑着道,“王妃,其实做多了也没什么的。”
她看着面团,有些难得的泄气。
满腔的热情,看到这个面团的时候,已经被消减了一半。
结果,和出来的一团面,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这么想着,她便也放手开始了,首先和面这活儿,她就觉得自己不太过关,尝试了几次之后,不是要么水放少了,和不好,要么是水放多了,最后还得加入不少的面粉。
先要做意大利面,必须先要有面,时下的人,没有成型的面条,偏偏,做意面对面条的要求很高,要足够硬质的小麦粉做出的意面才会更有口感,苏云初自然不能敷衍了事,光是选材就已经选了许久,因为时下食物的匮乏,所以,能选择做的意面品种并不多,也就没有了的所谓的选择困难症状,苏云初的目的很明确,看着此时厨房里面有的食材,决定,做一份虾仁香草意面就好。
于是,厨房之中的人,被苏云初赶到了另一边,这一处的厨灶只留下苏云初和玉竹以及茯苓三人。
然而,王妃说了,要亲自个王爷准备吃食,谁敢不从?
继上一次慕容渊为了所谓的求原谅将靖王府的厨房弄得乌烟瘴气之后,靖王妃子也要进入厨房,而且还是亲自掌厨,虽然有过苏云初前两日做出汤圆的历史成就,可是,毕竟那是在她指导下别人做出来的,比起如今他们从未见过下厨的王妃说要亲自下厨,靖王府之中在厨房管事的人,只觉得有点莫名的心慌。
于是,这一日,慕容渊去上朝之后,苏云初便带着玉竹和茯苓进入了靖王府的厨房之中。
然而,苏云初自信地认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何况她是“吃过猪肉”的人呢。这是她能想到的最特别还是自己吃过的东西了。
即便她也不算太明白意面的做法。
至于做什么,苏云初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决定了做一份意大利面,意大利不是东方人习惯的土吃土长的食物,自然也不会融入了时下人对于食物的认知,但是,却也是最最接近东方人饮食习惯的食物,容易被接受。
今日,正月十五过后两日,慕容渊身上毒物发作的症状也消失了,鉴于慕容渊的要求,苏云初决定,给慕容渊做一份他从未吃过的餐品。
加上慕容渊尝过她亲手做的汤圆之后,对于苏云初所做的食物,便产生了一股执念。
苏云初忙着照顾他,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加上那一日将汤圆引来靖王府之后,看到靖王府之中的人对于这等食物的感叹,她心中升起一股别样的满足,这会儿,所幸也无事,反倒是研究起了如何做食物,准确的说,是想要将她后世所吃过的如今没有的食物,再次引进过来。
她好不容易意识到自己真的应该做一个贤妻良母了,而这种时候,我们靖王爷也将傲娇发挥了一个极致,就像五岁孩童一般,时时刻刻黏着苏云初,差点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人。
这两日正是慕容渊体内毒素发作的时间,苏云初也紧张了两日,而后看到慕容渊似乎消瘦了一圈的脸,只觉得心疼不已。
对此她深表无奈,只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是想是如此想着,她所知道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能拿的出手的更是不多,这怨不得谁,谁叫她本就是过惯了军旅生涯,只懂得如何在野外求食,却是缺乏居家女人该懂得的那些营养餐以及小吃之类的东西。
如此,只会让苏云初觉得,应当多将后世的一些好东西拿出来。
苏云初想着,汤圆在后世的起源,是在宋朝的时候,而这个世界异于后世,汤圆这种东西必然是不存在的,结果,也的确如她所想一般,靖王府中的人对于苏云初口中的那圆滚滚的东西,的确感到新奇不已。
朝中势力大清,永业帝病了几日之后,也已经好转,正月十五的时候,在苏云初的建议之下,靖王府中的所有人都吃上了一种名为汤圆的东西,带着馅料的,是大新人从未有过的吃食。
第134章 大战初起
北梁的土地呈现东西走向,与大新有着至西向东的绵长的接壤线,而北梁与大新之间,除了东北处的梅关之外,中部还有一个重要关口,玄门关,玄门关是大新和北梁在中部出入的门户,不论是北梁一侧还是大新一侧,越过玄门关,都可以直直往下,直达两国的城镇,不论是前朝还是大新,玄门关都是让历代帝王极为重视的一个关口,因为,一旦破关,他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势就只能让两国之间交火,要么是大新往北梁直直冲过去,要么就是北梁南下,直接占据玄门关以南的大新土地。
玄门关告急的消息毫无预防,就在群臣还在和永业帝较劲到底该立谁为诸君的时候,玄门关而来的消息,直接让许多大臣惊愣得说不出话来。
关于立诸的而声音,自然也是戛然而止了,在这等外患面前,立诸的内忧,已经被有志一同认为不过如此。
在玄门关一处,大新与北梁自然是时不时便会有抹擦的,但是,从未出现告急的情况。
玄门关一直还是当年曾经跟随先帝北伐过老将寿远将军在镇守,所谓的玄门关告急,是北梁由在经过将近一年的修整之后,直接陈兵玄门关面前,将三十多万大军,往玄门关而来,而此时的玄门关内,只有不到二十万的兵马,更重要的是,此次带兵的,是已经从西原战场上回来了的北梁大将,甘承。
自从甘继丢失了三道防线之后,甘太后即便对这个弟弟有再多的宠爱,仍旧是怒其所为,经过一番思虑,与朝臣商量之后,直接将甘承从西原调了回来,如今,已进入夏季,北梁粮草优渥,便开始发兵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