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国公夫人叹气道“我哪有不愿的。是你姐夫不愿,说你家三丫头人才还是略嫌普通了些,配不上他那宝贝小四。”
成国公的庶出四子周自齐,自负才貌,发誓要娶一绝色女子。这身份地位相当的绝色女子哪里是易寻的。好容易有一个孟悠然,人家爹还不同意。
这个不行,就再想法子去,再相看姑娘去,成国公夫人自嘲的笑笑。做成国公府的正室夫人,是容易的么。
钟氏对孟赉很是生气,拉着姐姐倾诉了半天,一腔闷气吐了个差不多,说到最后突然笑了出来“不过一个庶出的,宠成这样,看她将来能嫁个什么人!去年大嫂给说过魏国公府的张并,你妹夫也是看不上,结果呢?人家现在是征虏大元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钟氏越笑越不厚道,“这许了人家又不让我知道是谁,肯定是女婿不好说不出口呗。”
钟氏衷心的遗憾,“姐姐你说,这张并刚打了个大胜仗,怎么还不般师回朝呢?”若张并得胜回朝,得了朝廷封赏,光宗耀祖的,再娶个世家嫡女,孟赉到时不知要后悔成什么样子。
张并带领大军杀退鞑靼人,追击过了长城,杀入鞑靼可汗王账,斩敌上万人,消息传来,举国振奋。朝廷已派专使去边境褒奖。
这么好的人家还不肯嫁,当你闺女是仙女下凡?
成国公夫人微笑道“这我哪里知道。我也奇怪呢,怎么打了大胜仗也不回来。不过小妹,张并可不算是魏国公府的人,他自称太原张并,圣上给赐了单独的府邸,他府中有自建的祠堂。
连祠堂都自建,那是真不打算回魏国公府了。钟氏睁大眼睛,浑然不解,有个正经出身不好么,为什么不回去呢。
成国公夫人知道妹妹的想法后,柔声道“若是寻常年轻人,自然是认祖归宗有家族依靠最好,可他都已凭一己之力做到大元帅了,家族对他不只不是依靠,还可能是个负累,不回去也对。”魏国公府现在这个形势,若张并回归,怕是整个国公府都要靠他撑起来。
钟氏似懂非懂,成国公夫人笑笑,“听说魏国公都气病了。”钟氏很是诧异,“那他岂不是很不孝?”把亲祖父都气病了。
成国公夫人摇头,“不是。魏国公为什么病的,大家伙儿心里都清楚,却是说不出来。张并已是二十岁了,从没写进族谱去,魏国公府有何脸面说张并不孝?更何况张并自立门户还是魏国公吩咐过的。”一个家族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的人,如何能指责人家不孝。魏国公府虽有些败落了,却还不至于如此下作。
钟氏自此后对前线战事也有些关心起来,倒常常吩咐孟正宣和孟正宪给念些战报。一心盼着张并早日凯旋,好让孟赉父女两个后悔不迭。
“娘怎么突然关心起战事了?”孟正宪不解,悄悄问哥哥。
孟正宣也不知原因,却不甚在意,看看前线战报又没坏处。只微笑着打趣弟弟,“许是怕你们再悄悄上战场去。”
孟正宪红了脸。去年冬天他和钟煓瞒着家人跑到军营想参军,被伏家老大一招撩倒,张并开解他们“报效国家,不是只有上阵杀敌一途。保卫皇上,保护京城百姓,一样责任重大。”推荐他俩一个去宫中做了侍卫,一个去了五城兵马司做了副指挥。
孟正宪不平道“他真是大言不惭,说什么我们两个还小,他比我们又大不了几岁!”孟正宣看着幼稚的弟弟只笑不说话,张并年龄虽不大,处世却老到,像弟弟和表弟这样瞒着家里去参军的,他怎么会要。军中有这样娇生惯养偷跑出来的世家子弟,不是力量,是麻烦。
这般轻松麻利的便把人送走了,孟家、钟家,一个没得罪。
“有何不好?五表弟这几个月功夫,救过三次火,捕得盗贼十数人,京城百姓大为称赞。”孟正宣真觉得这样也挺好,前线战士固然伟大,维护好京城治安也很难得。
“就连你,不也抓过一个闯宫的刺客,立了功。”其实是一个疯子,不知怎么的硬要闯宫门,被当值的孟正宪奋勇擒获。
孟正宪低声嘀咕道“我还是想上战场打仗。”孟正宣笑道“有哪个将军敢要你?尽管去。”
孟正宪泻了气。张并那么客客气气的亲自把二人送出军营,还有哪个将军敢要他俩?
这仗是别想打了。
孟正宪垂头丧气回了吉安侯府。到了自己房中却发现多了两个十五六岁、清新秀丽的小丫头,咦,这是怎么回事?
“侯夫人说,少爷已是长大了,这两个是给少爷贴身服侍的。”奶嬷嬷一脸暧昧的笑,这侯府的爷们儿,是十五六岁甚至更早就有通房丫头的,表少爷算晚的,这都十七八岁了。
孟正宪愣了愣,看看奶嬷嬷,看看两个含羞带怯的丫头,转身去了侯夫人处,陪笑谢道“知道舅母疼我。”至于两个丫头则坚决不要,孟家男子没有成亲前有什么通房丫头的。
侯夫人倒是跟吉安侯钟元一样,是真心疼孟正宪,送丫头去也是一片好意,见他执意不肯,也就罢了。只是跟妯娌闲聊时,无意中说起这事,感叹道,“宪儿倒是个实心肠的好孩子。”
钟亨的妻子孙氏听了,却是心中一动。女儿钟炜的心思她如何看不出,一则孩子还小,且冷眼看看再说;二则孟家说是不纳妾后来却也纳了,未免心中有点犯嘀咕。今见孟正宪如此,却很是动心起来。
若孟正宪真是个守礼君子,钟炜嫁了他倒也是门好亲,孙氏琢磨着。又另有一样好处,没有换亲的道理,钟炜若嫁了孟正宪,钟煓的那点小心思,就从此不用理会了。
钟煓自见了孟家小五后,可真是有事没事就往小姑母家跑,十回有九回是垂头丧气的回来:要么见不着人,要么见着好几个人。凡孟赉不在场的时候,悠然都尽量不出现;即便真是无奈要出现,也定会拉着欣然安然一起。
孙氏既有了这想法,晚间见面少不了跟丈夫商量。钟亨沉吟半晌,道“咱们只有阿炜一个女儿,只要孩子好,没什么不行的。只是,宪儿从小,对阿炜好似跟别的姐妹没什么不同。”他没觉得外甥喜欢女儿呀。女婿若不喜欢自己女儿,女儿哪能过好了。
孙氏抿嘴笑道“你还不知道呢,大嫂悄悄问过宪儿想娶什么样的妻子,做舅母的好给参详参详,你猜你那宝贝外甥怎么说?他说婚姻大事是父母做主,爹娘要他娶谁他便娶谁。”
钟亨也失笑,“这孩子虽在咱家长大,却活脱脱是孟家人,再改不了的。”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心意相通:孟正宪人物俊秀,人品正直,没什么不良嗜好,又极上进,是个难得的好孩子;若他再能遵守孟家家规,钟炜嫁了他定能过舒心日子。
过几日孙氏免不了趁太夫人高兴的时候,提起此事,太夫人半晌不说话。
孙氏心中忐忑。太夫人缓缓道“血缘太近了些。”无比可惜的语气。
孙氏何等乖觉,忙道“葛首辅和夫人也是亲表兄妹呢,生下的孩子一个比一个聪明。再说亲上加亲是好事,知根知底儿啊。”
太夫人最终还是点了头。她都活成精了,钟炜的眼神如何看不到。人老了,心肠也越来越软,真舍不得心爱的孙女伤心难过。
好在,钟炜又不姓季。若是季家女孩,再怎样也不可能嫁给三代以内血亲的。
这桩亲事极顺利:钟氏素来喜爱钟炜,娶个娘家侄女做嫡亲儿媳,极是乐意;孟赉也知道钟炜是个好女孩,只是性情太温柔了些,好在是小儿子媳妇,倒不妨事。
孟老太太一脸不悦,“又是钟家女儿!难不成孟家男子定要娶钟家女儿?”却禁不住孟赉已经拿定了主意,只是耐住性子陪小心陪笑解释,却是一句不松口。孟老太太叹道“罢了,是你们夫妇二人娶儿媳妇,你们看中了便好。老婆子的话哪里还有人听。”最后还是糊弄过去了。
这桩婚事说定之后,孟正宪就从钟家搬回了孟家。回家后少不了被欣然好一番打趣,二少红了脸。
季筠含笑看小叔子小姑子打闹。自己眼光不错,孟正宣是个好男人好丈夫,和季家的男人一样正直守礼。小叔小姑也都是好的,心地淳朴。
至于婆婆和太婆婆,季筠笑着摇头,谁家婆婆不麻烦呢。
想起自己受了两层婆婆的气,悠然满脸同情的看着自己说“婆婆猛于虎”,季筠笑出声来。
悠然打了个喷嚏。
有谁在惦记自己不成?
“姑娘,魏国公府的十三姑娘来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